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在上海六大重点工业行业中占重要地位,但产业表现出“大而不强”的特征;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在后危机时代上海商务成本逐渐高企,土地等资源条件紧张的产业发展环境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通过分析该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升级的方向、升级的路径、发展模式和关键点,并提出保障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更快更好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营造优越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聚焦产业“高新高效高端”特征,打造优势产业链;加强创新服务,强化以知识与智力资本动态比较优势为禀赋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徐诤 《科学发展》2011,(11):25-30
台资电子资讯企业在上海信息产业构成中占据较大比重,与上海本土电子信息产业相比,上海台资电子资讯企业具有代工型特征、发展态势良好且技术溢出效应正在逐步显现等特点,因此,未来上海大型台资电子信息企业发展路径将可能是通过代工领域高端化、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结构调整升级等途径实现"转型"与生产基地向内陆"转移"。上海应在正确认识台资电子资讯代工型企业的作用之基础上,加强政策的规划引导和支持力度,建立与完善产业发展与投资促进、协调等机制,有步骤地为台资电子企业完成转型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3.
陈立勇  王红梅  艾超巍 《职业》2014,(36):32-34
"十二五"时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将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工业强国梦的必由之路。而拥有"双高"人才(即:高级专业技术+高级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引领区域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和根本保障。中等职业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如何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深入开展"双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科学构建"双高"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众多职业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社会使命。  相似文献   

4.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从战略意义上看,有助于推进文化强国的建设;从城市发展实际看,将加快城市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3条可行性路径:一是旧区改造,城市更新;二是资源开发,文化演绎;三是建立旗舰项目,实现综合运作。文化创意产业的渗透融合特性将有效地促进产业的创新:传统产业融入文化创意可附加更多的文化内涵;产品设计融入文化创意可实现产品的价值创新;产品营销融入文化创意可拓展产品的市场;传统产业可运用创意思维实现产业创新;以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5.
上海产业高端高效的评价与升级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的价值链在全球分布,并且随着各区域比较优势的涨落在全球进行重新配置。上海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需要客观、科学、前瞻地对产业进行评价,使政府的招商政策、产业政策和资源配置指向更为明确。鉴此对产业"高端高效"的内涵和特性进行研究,认为高端包括高级要素禀赋、高价值链位势、高价值链控制力三个方面;高效则包括高产出效率、高附加值、高正向外部性三个方面。上海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不能简单地追求产业高端化,必须遵循高端和高效相结合的产业升级路径,才能使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明确新形势下的人才需求。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从四个方面初步探索了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如何构建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相匹配的上海产业升级环境,是一项集问题研究、比较研究和未来研究为一体的系统工程,至少涉及法制环境、人文环境、政策环境、基础环境和生活环境等5个方面的环境构建。对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适应全球增长极创新的现代环境进行结构性研究,就能展示出符合环境建设规律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路径。这对于上海建设全球城市而言,既能显现差距,又能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胡彬  胡晶 《科学发展》2016,(5):23-30
产业发展中的就业承载能力,不仅受到劳动力供求规模与结构的影响,而且还随着产业升级的演进而不断发生变化.反向观之,就业承载能力的现实约束,亦构成了产业升级的驱动因素.作为上海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主线,创新转型的战略导向将加深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的影响,为此,应打破行业间要素流动的壁垒,为就业增长创造劳动力要素流入的市场环境,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同时加强劳动力职业培训,细化对人才的激励机制,改善创业环境和创新生态,提升整体就业质量,形成能够适应产业链整合与价值链升级需求的劳动力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作为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构建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因此,探讨构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技术进步持续塑造着城乡空间形态,新工业革命的讨论也在不断深入。技术革命将重塑产业与空间的"游戏规则",不仅会诱导主导产业转换、重构生产组织方式,也将改变单一地点的命运,这指引着城市产业空间转型升级的方向。因而,需要剖析其规律,针对地方实际,提出创新驱动的产业空间转型升级策略。重庆市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但由于路径依赖、用地局促、同位竞争等原因,依然存在制造业中重工业比重大、产业空间分散、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不符合新工业革命的内在要求,需要在新语境下重新思考和理性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和产业空间优化,以及创新生态的引导和形成。  相似文献   

11.
许晶华 《城市观察》2011,(5):134-147
“十二五”规划强调通过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从注重高增长的目标向质量、均衡和可持续增长的战略目标调整。本文通过比较凯恩斯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产业政策举张,阐述“十二五”规划制订的产业政策对五个行业带来的重要影响。针对规划要求的产业调整与升级的政策,分析广东省经济结构变化的轨迹与特点,提出广东实施“腾笼换鸟”的产业升级战略,解决结构瓶颈必须重视的四个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黄玉捷 《科学发展》2013,(12):103-108
特大型城市面临着城区创新和人口发展的双重挑战。城区创新发展与原有人口基础、产业结构和劳动力资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和矛盾。而人口因素是人口基础、产业结构和劳动力资源等3个因素中的主导因素。只有将人口与经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梳理城区创新与人口发展的关系,将人口发展寓于城区产业升级、旧城改造当中,才能有效地推动城区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态势,而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区域性合作势头增强,国际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并形成多向特点;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其全球拓展的组织形态尤其是总部形态呈现多样化。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关注开放性和拓展国际视野应采取6项举措,即: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中,促进产业增量升级;在国际购并中推进产业升级;在优化出口结构中带动产业升级;在创造跨国公司总部、地区分部以及功能性组织发展环境中优化产业升级;在帮助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扶持产业升级;在融入区域合作经济发展中支撑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4.
王冠伦  王征 《城市》2016,(5):72-74
在推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大力培植产业集群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产业集群通过为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提升城镇竞争优势和经济实力、促进城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量.城市因规模经济而集聚,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农村劳动力;产业集群也能够显著提高产业竞争力,进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优势.伴随着产业集群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逐步向高级化和合理化方向转变,城镇集聚经济得以实现,城镇化进程也得以加快.  相似文献   

15.
邓强 《城市观察》2014,(5):96-106
从产业技术创新积累的过程看,目前广州市产业发展正处于主导产业创新及产业替代升级的关键时期。但其产业发展和创新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支柱和优势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不高、技术商品化水平有待提升、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尽合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竞争力低等。上述问题正成为广州通过产业创新实现竞争力整体提升的瓶颈,以及通过技术变迁实现产业升级的阻碍。本文在对广州产业创新的现状和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产业创新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如何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进而实现"创新驱动"式发展战略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刚  杨代友 《城市观察》2023,(1):19-34+155-156
近年来,广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着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相互促进的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产业联动性不断增强,实现了制造行业错位发展。但从引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功能的要求看,广州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实体经济规模支撑性偏弱、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缓慢、产业创新驱动比较优势不明显、金融和高端人力资源集聚度不高等问题。本研究建议以优化产业层级、厚植产业基础、坚持创新驱动、打造人才洼地、强化区域协作为着力点,加快提升广州引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功能。  相似文献   

17.
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否与产业体系是否健全密切相关。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来看,产业转型发展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优化升级产业机构,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成为提高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淄博市作为老工业城市,拥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具备构建完整产业体系的市场空间和条件,但同时也存在如产能过剩、产业布局分散、资源要素制约增强等问题。在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之下,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如何选择构建淄博市产业新体系的路径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围绕淄博市构建产业新体系的基础、问题、路径3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课题组 《科学发展》2010,(5):96-104
民俗文化是当前我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产业资源,民俗文化借助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工艺、技术等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变迁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情感与价值认同。上海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明的特大型城市,民俗文化资源的蕴藏量极为丰富,近年来,上海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动下,已经挖掘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目前已有35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5年度与2007年度),83项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7年度),204项被列入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7年度)。大量的民俗文化资源蕴藏,为当今上海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上海民俗文化产业的开拓与创新创造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作为建设主体,通过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引入精益生产理念,融合企业生产、管理、文化等元素,创建精益生产仿真教学环境,确保所建教学环境"服务教学"的功能定位,达到"符合生产实际"的效果。以先进的设施、实用的教学内容以及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工作模式,探索同步产业升级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有效路径,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生产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创意产业是一种以创新、创意带动制造业整体提升能级的新颖发展模式或形态。大力发展制造业创意产业,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瓶颈、提升制造业产业能级、促进"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上海应把制造业创意产业列入上海中长期发展规划,围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以"产业创意化"为目标,编制上海制造业发展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