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探究活动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学会倾听是教师和学生必须的要求,是科学教学成功的保证。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已非常重视学生倾听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然而教师的倾听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习惯的养成。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该如何做好倾听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文中从"做好学生提出问题时的倾听、推测时的倾听、观察中的倾听、讨论时的倾听,关注学生记录的倾听"等方面着手,论述了科学教师在课堂探究教学活动中的倾听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2.
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听,听力是人类直接获得信息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倾听技巧”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汉语教师在努力探讨自身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有必要探讨倾听技巧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和学生互相认真倾听对方心声,课堂气氛才能活跃。文章拟对倾听技巧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师生双方在课堂上如何运用倾听技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正在小学的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双臂成直角折叠平放在课桌上,或者双手后背,笔直地坐在椅子上;课堂上只有教师的讲解,而学生们则鸦雀无声;如果说有一些学生活动的话,那也是在教师的指挥和调度下统一完成的,中规中矩,整齐划一。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经常给与的评语是:课堂教学秩序好;班集体组织纪律性强;这样的教师被誉为"教学组织能  相似文献   

4.
对话无论从形式的意义上讲,还是从价值追求的意义上讲,都是我们的课堂文化追求的一种目标。但是在我们所谓的对话实践中,不可避免地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或者出现"无对话"的现象,或者出现"假对话"。而在众多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致命的问题,即是"倾听"的丧失。而真正的对话在于营造一种相互倾听和自我倾听的课堂文化,这样,才能为实现对话提供合理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火花学校二年级(3)班的教室里,学生正在上数学课。新奇的是,学生由以前的面向讲台改为分组围坐,老师也不再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站在学生中间听课。这样的座位排序,每一位学生都有倾听和参与的机会,便于学生间互相交流,共同探究。老师作为普通一员参加小组的讨论,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3月31日,徐州市中小学推进"学讲计划"教学现场研讨会在火花学校和开元宾馆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焕发出蓬勃生机。作为教学改革主渠道的课堂以一种崭新的面貌登上舞台。自主、合作、探究,以人为本这些新的教学理念闪亮登场。新课标倡导课堂教学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孩子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现自我,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语文新课标中提出一个新的名词:学会倾听。有人说:认真倾听是人与人交往中体现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何纠正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课堂中培养专心、耐心、细心、虚心、用心地倾听他人的意见的好习惯,让他们在倾听的过程中将他人的方法转为己有,将他人的意图理解明了,将他人的观点和错误准确提出,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乐于倾听,善于合作的竞争者,这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我们研究发现,在课堂当中,上课的前15分钟学生最能认真倾听,比较喜欢听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习惯于教师问学生答,教师为了更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耐心倾听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很多时候都是教师急于帮助学生说思维过程。大多数教师都认为课堂上少给了学生一分钟探索实践和述说交流,就为自己赢得了讲解习题的时间。殊不知这种操之过急的现象不仅不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会使课堂失去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8.
通常地,我们要求学生说:“唉,老师在讲课,要注意听……”,一直这样唠叼着,学生就学会了倾听吗?现在课堂中,不乏教师课堂上生动的语言滔滔不绝,而学生仅仅充当配角。等到作业一反馈又惊诧不已,责怪不断,冀‘大恶”者正是“好心”的自已!不如,我们学会去倾听学生,学会给学生足够表达的时问,学会带着朋友般的热情来聆听学生思考的足迹,触摸学生情绪的温度,发现错误中蕴含的新奇、荒诞中包含的合理……也许那样。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教师一宣布讨论交流,学生们就各显神通、“千恣百态“:有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有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东张西望,自得其乐;根本不关心发言者在讲什么.等到讨论交流结束,教师指名汇报时,发言的同学仍旧是“我认为……“,“我想……“等等.这样的“合作交流“意义何在?含金量有多少?显然,这也是违背课改初衷的.我以为提高“合作交流“的成效,首先要解决好学生的“倾听“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由以前注重应试教育转化为当今的素质教育。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素质教育的几个尝试是: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活化课堂,变课堂为学堂"。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课堂教学要面向学生的实际,加强课堂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但在现实的作文课堂中,教师教写作方法的多,学生接触写作素材的少,也就是教师教法云云,学生下笔懵懵。课堂几乎不与社会接触,也谈不上社会实践,社会体验,社会认识。可见,作文教学如何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作文课堂如何以"服务性学习"活动来拓展作文教学的社会性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师不当的课堂行为是导致师生缺乏交流,课堂气氛单调沉闷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改进教师的课堂行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成才与就业》2014,(21):46-50
正"中职生只知道玩乐,根本不爱学习""中职生是loser(失败者)"……你是否曾听到过周围亲友这样的评价,你是否认同这样的评价?亮出你的观点,呈现出真实的中职生模样吧!中职生也渴望威功中职生是爱学习的,个别同学虽然成绩不理想,但他也渴望成功。我曾经问过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你们为什么不喜欢学习?"他们是这样回答的:"我们也想认真学习,只是初中时没有把学习当回事,基础没有打好。现在文化课跟不上,上课时听老师讲课就像在听火星文,根本没办法集中注意力。  相似文献   

14.
“倾听——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对“倾听”的注释。其实这只是表层的、肤浅的、泛泛的理解。对于教学“倾听”就意味着“以生为本”,相信学生、关注学生、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15.
《外国文学史》双语教学实施的渠道主要是课堂教学,双语教学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来达到掌握该语言的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成为开启双语教学的大门;双语教学的基本形式和课程设计:让学生成为双语教学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永远都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强烈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自主学习的前提——课前预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进中小学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常在课堂上不断地提醒学生:“注意听。”家长也总嘱咐孩子:“上课要注意听讲。”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而倾听成了学生最重要  相似文献   

17.
培养乡村初中生口语交际中倾听的能力,应重在激励,引发兴趣;要善于引导,把课堂训练与课外练习结合起来。要坚持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正在推行的建构式生态课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老师设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起点及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在师生共同营造的适宜的课堂生态环境中,自主学习、互教互学、质疑释疑、共同建构、迁移运用等,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就语文教学而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怎样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我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就几个例子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20.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漪老师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将阅读单纯地理解为语文的阅读教学.在语文课上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中心。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而这样的教学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讨厌语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意识到这样的做法.非但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