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好的理论与实践源自积极的学校文化假设。这些假设是文化的核心,是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灵魂,它们影响并决定着学校的意义网络,成为了学校教育实践的基础。优质学校优在文化,它有着一套新的学生假设、教师角色、教育活动以及理论与实践之关系的假设。积极的信念是引领学校不断走向卓越的“幽灵”。  相似文献   

2.
人性假设,不仅仅制约着人们的管理实践活动,同时也决定着激励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学校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教师是"文化人",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体现了"人是文化的动物"的理念,也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文化建设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当前高校文化建设不仅存在理念上的问题,而且还存在无"主"兼无"序"的问题。因此,必须理清高校文化发展的轨迹,在传承历史中,不断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文化;必须以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为统领,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构;必须化学校文化为内在的教育资源,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学校文化培育。  相似文献   

4.
正文化建设乃一个学校发展魂之所在面对"学校文化与学校气质"话题,眼前时常晃动着曾经工作过的苏北农村乡镇的几所小学的校园文化景象。柳新实验小学是一所老牌的省级实验小学,学校秉承朱熹"恒之一字足以破天下万难"之"恒"字精神。他们的集"运动、健身、审美"于一体的呼啦圈操成为铜山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一张闪亮的  相似文献   

5.
"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省立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国立北平研究院等四校一院奉命西迁西安,复迁陕南汉中,形成战时我国最大的两个大学联合体之一——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与西南联大几乎全部北归不同,西北联大除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迁回原址复校外,在西北留下了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医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师范学院等国立五校。今天的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院校,与西北联合大学均有源流和传承关系。西北联大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是中国高等学校区域分布由"点"、"线"布局向"面"的布局演化的历史性转折,它将高等教育制度系统地传入西北,奠定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基础;它从知识、思想、文化等方面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社会进步,为战后中国西北建设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为21世纪的西部大开发蓄积了宝贵的人力资本;特别是它凝聚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共赴国难的团结精神,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凝聚了两大光荣传统:文化传统与革命传统。我们希望通过回顾西北联大的历史,更加全面地了解20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精神传统、传承和文化创新,诚邀海内外专家学者赐稿,共襄盛举。  相似文献   

6.
一所学校工作的核心就是建设校园文化,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命题,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工程,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它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打造和积淀。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有很多,结合我们这几年在校园文化的思考和建设,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六个步骤来打造: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的“化境”与“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是经年积累而成的一种“文化状态”。校园文化应当主动成为社会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和历史进步的忠实记录者。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走出诸如没有个性、重文轻德等认识和行为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学校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因素,它在引导价值、整合观念、激发情感、调节规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探究高职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生态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塑造富有特色的高职学校文化,而高职学校文化的建设又为课程"生态"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了文化的"沃土",为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9.
正桃园小学地处德州市平原县,历史文化悠久,地域特色鲜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在这里交融,散发出古朴、灵动之气。在德州市美丽校园工程启动之际,桃园小学的校领导班子高瞻远瞩,决定全面导入SIS学校品牌文化系统,提出了"大爱善润"的核心理念。大爱是对人发自内心的自觉之爱,是一种道德精神,在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特别是在以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为代表的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无不闪烁着大爱精神元素的光芒。桃园小学将"大爱善润"的理念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体师生携手演绎出了一曲爱的教育乐章。  相似文献   

10.
学校的发展和变革依托于社会变革,现代社会中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要求学校的管理方式进行相应变革。"学习型组织"概念和理论的提出为学校的管理变革提出了新方向,在此基础之上,将学校变为一种学习型组织,建立"学习型学校",在学校中建立相应的学习型组织文化,是值得探索和思考的一个学校管理变革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化现代化"之显态表征的"文化产业"即文化的产业化,是以经营符号性商品与信息为主的文化生产、文化消费和文化传播等活动,其经济价值源自文化价值。"文化产业"在学理上经历了从一种批判性的概念到一种客观的中性的历史文化现象递嬗的过程,但其本质特征依然可概括为"包容性"、"博弈性"、"创新性"、"风险性"和"霸权性"五个方面。西方对"文化产业"的深度反思给中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带来深刻启示。中国"文化现代化"在竭力研发"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时候,必须同时发育"公益性文化事业"。唯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互扶持,互补前行,滥觞于"后发外生型社会"的中国"文化现代化"才能有实质性进步,我们也才能真正"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2.
正三初的前身是钟英中学,创建于1904年,是一所有着爱国主义传统的特色学校,是南京近代史上第一所私立中学。2014年4月23日,是她的110岁生辰纪念。学校向全体师生提出了:"认真负责,积极工作,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建校110年汇报"的要求。三初人经过一年的团结拼搏,学校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尤其是学校中考质量列全市前十,创历史新高。挖掘百年老校历史的文化积淀,聚学校精神三初超越百年的办学历史,有着佼好的办学基础。钟英中学堂"童子军"极具特色的影响力,唱进了民国时期的童谣:"要当兵进  相似文献   

13.
校园文化包含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学习文化等。校园文化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反映学校办学理念、展示学校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又是一种引领、一种价值认同、一种追求境界,是师生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共生、共建、共享的目标总和,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蓝英年现象"是在苏联解体后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学术界和文化界所出现的一种超文学、超学科的文化思潮,是对苏联社会与苏联文学的深层反思.它不是某个人的个体现象,而是以蓝英年先生为代表的一种整体性文化现象."蓝英年现象"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对于改变俄罗斯文学研究的传统模式,揭示苏联文学的历史真相,开创俄罗斯文学研究的新局面,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校文化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式为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学校文化具有传承性、教育性、规范性,它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的制度、环境、人际关系和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等。  相似文献   

16.
"青年亚文化"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大众文化发展中的一种新的文化形式,体现的是处于社会主流文化之外的青少年群体的生活方式、生存立场、道德准则、价值观念与人生信仰,它往往与嬉皮士青年、光头党、飞车党、朋克一族等青少年群体边缘性、颠覆性与对抗性的社会行为联系起来,展现了西方大众传媒与商业文化崛起过程中青少年群体对社会主流文化既剥离抗争同时又适应调和的文化体验过程。"青年亚文化"研究是"伯明翰学派"早期文化研究最有影响力的成果之一,它不但奠定了"伯明翰学派"在西方文化研究领域中的领军地位,而且充分体现了20世纪英国文化研究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绝不是"体育教学过程"可以替代的,它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是由其基本属性所决定的。而体育文化基本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传统与现代体育思想及文化的不断碰撞和整合与时俱进的,适时认清其属性是我们成功开展体育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微文化"是网络文化深刻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文化形式,具有内容个性多元、传播主体个体化、形式碎片化、更新迅速、以小博大等特点。它以"微"不足道的思想容量和信息传递方式给高校育人带来巨大影响。高校育人工作应于细微处探寻"微文化"资源,利用越来越多的"碎片"时间,将"微文化"渗入育人的各个方面,发挥其在文化育人中的作用,提高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学校组织文化内涵、结构与功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组织文化不仅是学校内部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学校管理思想,具有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层次的结构,其中深层次文化是学校组织文化的核心。学校组织文化是以文化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对学校管理起作用,因此具有硬性管理难以达到的凝聚、导向、约束、适应等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配合学校教育方面有着责无旁贷的社会职责.我国博物馆办馆策略走"学校路线"具有当然性和必然性.博物馆要采取多种措施落实"学校路线",使博物馆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对学生群体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