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其人以文名,亦不专以文名,而是在多方面都有卓越成就,尤其是在任地方官员时更有突出政绩.本文述评了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期领导军民捍水抗旱,救灾赈济,劝农耕桑,开发煤田等方面的政绩,以彰显这位一代文豪作为实干家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区域文化本质是历史的凝结形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以徐州为中心的苏北地区是苏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历史文化资源深厚。但复杂历史环境下形成的传统文化生态结构,尤其作为生活的基本信条,传统的权力、资源、情感观念,阻碍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的发展。只有将区域文化置于优先发展位置,坚持正本清源、深度开放、合理布局、强化功能,实现以延续生命、人伦道德、资源消耗为核心的传统生存方式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方式的创造性转换,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苏轼罢密州任后四个月来到徐州。徐州期间,苏轼无论在思想还是在创作上,都较密州时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他的世界观已由"超然自达"而升华为"天人合一"、"寓意于物"、"物我相得"。在创作上,则表现为描写视野的扩大、文化蕴含的深厚及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水及其载体河、湖、海等有着天然的敬畏,在水患肆虐的地方更是如此。明清时期,因黄河及运道过境徐州,所属州县内水神崇拜甚为流行,各路神灵被纷纷搬上祭台,甚至武圣关羽、门神尉迟恭都被奉作水神,既说明徐州所属州县水神崇拜之盛,同时也显示了人们对水患的无奈。随着洳河开挖及黄河北徙,徐州漕运中枢地位急遽衰落,导致各种水神崇拜和祭祀活动也随之湮灭不存。本文从地域水环境变迁角度对水神崇拜的盛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观照白居易漫长而坎坷的人生,结合其诗集、年谱等各种文献资料,可以看出白居易与徐州有着深厚感情,曾八次往来徐州。徐州乃白居易第二故乡,著名的燕子楼与诗人有深厚渊源,朱陈村也因诗人而备受关注。诗人的徐州行迹是其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诗歌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苏轼徐州期间散文创作总量不多,但艺术价值却很高,创作了多篇传世名作.从对这些散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苏轼从思想上到创作上都展现出一种新的境界.苏轼徐州时期散文的特点大致可以用三个字加以概况,即奇、放、变.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苏轼散文创作的技法和艺术特色,以归纳出苏轼在徐州期间散文创作的两大成就.  相似文献   

7.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为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大力发展新式煤炭工业,但因资金不足,所以允许商人以"官督商办"模式参与创办煤矿,成为近代商人办矿的难得契机。徐州近代化煤矿名义上属于"官督商办"性质,但在具体经营中,煤矿创始人胡恩燮父子一改惯例,坚持完全商办的原则,使企业具有明显"商办"的特点。然而时代的局限性最终使徐州近代化煤矿也无法摆脱对封建政治势力的依赖。  相似文献   

8.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为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大力发展新式煤炭工业,但苦于资金不足,无奈允许商人以官督商办的模式参与煤矿的创办。徐州近代化煤矿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起步,在具体经营中煤矿的创始人胡恩燮父子一改惯例,坚持完全商办的原则,从而使企业具有明显商办的特点,但却因时代的局限性,最终无法摆脱对封建政治势力的依赖。徐州近代化煤矿的事例,也是中国近代商办煤矿艰难起步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苏轼任徐州知州期间与王巩多有交谊,二人诗歌互答,志趣相投。钩稽带有“组诗性质”的诗作,既可观苏、王二人在徐州相约、相会过程中诗酒风流的知己之情,亦可窥苏轼知任徐州时对党争的隐性描述及其旷放之外的孤独心境,是研究苏轼文学交游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韩愈和白居易之间的私人关系一直比较模糊,令人费解.文章通过挖掘韩白两首同韵诗<北极一首赠李观>、<酬张十八访宿见赠>中涉及韩白关系的内蕴,发现韩白交情疏淡实在是由于二人性格、趋向不同所致.而由此引起的两人哲学思想、政治观念、诗学观念之差异,则是韩白是同陌路的坚硬障壁.在哲学思想和政治观念上,韩愈昌明道统,希望通过提倡古风来扭转谬戾浇薄的世风,进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并在其文章中反复申述道德仁义的思想;而白居易则显得更内敛,他以自己的行为为世人提供了一个知足不辱的范型.在诗学观念上,韩白两家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复古,但其侧重点却各不相同:昌黎复古,复其神,求其变;乐天复古,复其形,守其制.二者一主神似,一主形似,两水中分,判然各异.韩白诗学思想之迥异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尤者则是韩白二人各自独特的趋尚以及两派成员之人生经历及好尚.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所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徐州工程学院大力推行“中青年骨干教师海外培训工程”,促进了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牢固树立开放合作办学理念,大力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海外培训工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积极营造浓郁的文化交流氛围,实现教师学术零距离国际对话;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提升,是徐州工程学院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主要措施.领导重视,充分准备;学员珍视,认真刻苦;班委引领,团结互助;及时沟通,协调配合,则是徐州工程学院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读苏轼的“醉中走上黄茅岗”、”簌簌衣巾落枣花”等诗词佳句和《放鹤亭记》等散文,我以为除了抗洪的七十多个昼夜苏轼是辛劳的,其余的日子他是轻松欢愉甚至是疏狂的。可是,读了苏轼写的许多书简后,我才知道自己对他的了解是多么片面和肤浅。  相似文献   

13.
现今有些方言的古入声调类已经消失,古入声字派到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等调类中,这种变化对人们学习、掌握语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母语出发,借助与普通话的对比探求几条较为可行的判断方法,是快速掌握古入声字的捷径,人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加深对自己方言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随着几大客运专线的全线贯通,区域经济发展将迎来"高铁时代"。而作为中国远程的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京沪线,运行两年时间里,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无疑彰显了中国铁路的投资价值。本文通过京沪高铁发展背景、开通运行现状分析,结合徐州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和高铁运行对城市经济社会影响,提出徐州如何利用高铁运行这一机遇,带动苏北地区发展,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提升城市竞争力,为徐州未来新一轮大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苏轼徐州作《浣溪沙》组词,在两宋词史上是享有开拓词境之功的杰作,其主题也历来被认为是反映了旱灾解除后徐州农村欣欣向荣的气象,展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的农村交响乐。笔者认为,这样理解组词的创作旨意有误读之嫌。苏轼此组词中蕴有其基于王安石变法而对国家现状的深沉忧虑,也有对变法派无言的批判及作者自己落拓下僚不得重用的牢骚。  相似文献   

16.
历来论者多认为苏轼尊崇白居易之原因在于二者出处进退的相似,但通过对白苏知识构成的解析可以发现,二者受佛道思想影响甚深,在认同佛教般若空观基础上,受道家相生相待观物方式的影响更深。这使得二者皆未能放弃对现实意义的追寻,未能达到超越现实的境界,也使二者的思想一直处于矛盾的状态。白苏知识构成的相似决定了他们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的接近,而这正是苏轼产生慕白情结的深层原因。对此进行详细的考察,不仅有助于推进白苏二人的思想研究,对于研究唐宋文人接纳佛道学说的过程及影响亦具有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州都市圈是江苏省及中国沿海地区城镇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心城市的徐州其综合实力和组织都市圈经济发展能力较弱。为促进徐州都市圈的健康发展,应实施徐州市优先发展战略。主要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完善城市功能、构建特大城市空间结构、强力推动联合协作等措施来加快徐州市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都市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没有文化的城市是空洞的,没有记忆的城市是苍白的。”文化景观是一个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城市风景区作为城市自然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传播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徐州云龙山风景区为例,在分析城市文化与城市风景区建设关系的基础上,从城市风景区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法及哲学审美等方面,研究探讨城市风景区建设中文化特色挖掘、彰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研究,不仅为云龙山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提供直接、有效的借鉴和推动,更为城市风景区建设中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开辟一条新径。  相似文献   

19.
20.
从探究港口与区域经济关系的角度出发,以徐州港“十一五”期间的发展为例,得出港口和城市的关系——港城互动,港口城市成长为区域经济中心,港口通过港口城市的中心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