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社会转型期的农村养老:家庭方式需要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视角及制度扩张和静态均衡角度对农村养老的关注多具有政治考量和货币补偿的特点,据此推行的社会养老政策迄今为止绩效不佳。对家庭规模小型化、人口流动及家庭权威分散所做的分析表明,家庭结构变化对农村养老的影响是双重的,在弱化的同时也存在某些促进方面。农村养老现行而有效的方式依然以家庭为主。家庭不仅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而且在经济支持上也占据着最大份额。社会转型对农村养老的冲击不在于动摇了家庭养老的主体角色与核心功能,而在于削弱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方式,拓展或改变了家庭养老的存在形式。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农村养老制度建设应围绕稳定、扩展或补充而不是抑制家庭的模式来展开。家庭养老需要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老年人经济供养方式的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家庭养老”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供养方式的主要形式,而社会养老则是农村老年人经济供养方式的补充形式,养老的内容包括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顾和精神上慰藉三个方面。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和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养老方式遇到了愈来愈严重的困难和挑战,未来中国农村将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体,社会救助、社会照顾和社会福利服务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使老年人过上健康、幸福、长寿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在城乡人口流动频繁的背景下,养老地的选择是农民工养老的首要问题,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养老资源中不容忽视的资源,其地域性的差异是否会对农民工养老地选择上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此,论文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代次视角分析了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工养老地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选择与农民工养老地的城乡选择相对应,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拥有更有可能吸引农民工回乡养老,而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拥有则增加了农民工留城养老的意愿。而且,社会保障制度与养老地选择相对应的关系存在着明显的代次差异,农村社会保障只增加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养老概率,城市社会保障只增加第一代农民工留城养老概率。由此,政府部门在有序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剥离社会保障制度的地域性、注意农民工的代次差异,并有效利用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自我养老呈现出扎根中国大地、承载国家制度体系与资源配置的显著特征。农村集体成员权、农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乡村秩序以及乡村自组织共同构成自我养老的制度配置,彰显其在提升老人自养水平、协调老人自养与家庭发展、稳固国家乡村蓄水池等方面的社会功能。然而,在我国农村养老体系及其实践中,仍存在忽视自我养老价值功能、制度体系配置不完善等瓶颈问题。推进“以人为本”中国式农村现代化,须在构建包括自我养老在内多元养老体系的同时,从优化集体成员权、创新农地制度、细化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社会自组织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和公共教育是增进居民福祉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本文运用面板线性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二者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首先,从线性关系来看,社会保障、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存在挤入效应,且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为正向促进作用,中部和西部地区为负向抑制作用。其次,社会保障与公共教育支出之间存在相互替代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的负向影响。最后,从非线性关系来看,社会保障和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显著存在基于城镇化水平的“门槛效应”,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二者对居民的增收效应也会有所提升。其政策涵义在于深化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教育制度改革,实行差异化公共财政调控政策,发挥二者对居民收入的再分配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家庭结构出现了规模小型化,进一步核心化,户均人口数、生育子女数减少,居住方式的变化,老年人传统权威的丧失、家庭地位的下降等诸多方面的特点,作为与传统家庭结构模式相符的农村家庭养老方式也受到来自上述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家庭养老方式存在的基础受到了冲击,走人了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就对社会的养老方式的变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并且需要不断地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对河北省涞水县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将养老模式划分为家庭养老、自我养老、社会养老和家庭自我养老四种类型。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是否担心养老问题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而对影响农民做出养老模式选择的具体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逐一确定各种因素影响的大小,提出要注重农民养老资源的自我积累、构建城乡分开的社会保障体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内容、革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对策建议,建立与完善农村贫困地区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建立在人力自然储蓄基础之上的家庭内部资源代际交换机制,但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计划生育新政策的出台,该制度已面临严重挑战。由于计划生育家庭作为一特殊群体出现,传统养老方式的人力基础已被大大削弱。认为建立计划生育家庭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是对其养老资源损失的最好代偿方式,它是区别于农村原有的各种养老方式,具有共济性、公平性、安全性的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9.
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作为我国农村传统的老年保障的主要形式,其功能有弱化的趋势。然而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本文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老年保障制度具体的对策措施:改革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老年医疗保障制度、老年社会福利救助制度、社区老年服务体系以及其它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完善中国农村养老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年轻人赡养观念淡漠、新老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扩大,许多农村老人得不到适当的赡养,其物质、精神生活条件都较差。影响农村养老的因素可归结为: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人口因素和文化心理中的消极因素。要在农村现有养老体系基础上,从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两方面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必须将重点放在社会化养老上,从社会保障权、土地制度、政府工作职责、公平与效率等方面完善农村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建构及其实践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构成,是以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社会养老等保险制度为主体,以农村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及社会福利为补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逐步解决农村居民"病有所医"准备了入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则为农村居民的社会化养老提供了可能.以建构"新农合"和"新农保"等农村社会保险制度为重点突破口,是我国从基本国情出发建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探索建立农村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进程中,逐步形成的老农保、地方农保和特殊群体养老保险使体系陷入“碎片化”困境,将阻碍新农保全国试点和养老保险关系城乡转续.整合农村养老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在坚持“统账结合”的基础上,将其他制度整合进新农保中,构建制度模式统一但待遇标准灵活的大一统制度,以及整合优化农村养老保障资源.  相似文献   

13.
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农村老人的养老观念也在发生变化。通过对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农村老人的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初步分析和探讨了农村老人的养老方式及观念变迁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区域比较。研究发现,“养儿防老”已变得难以为继,多数老人在可承受范围内进行自我养老,“土地养老”在部分农村地区较为盛行,但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较为盛行自我养老,中部地区盛行家庭养老,西部和东北地区则盛行土地养老。究其原因,可从土地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三个面向对其作出解释。为顺应当前中国农村养老方式和养老观念的发展变化,从可能性、必要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四个层面提出了农业养老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论广西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及数亿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当前广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应采取“低水平、广覆盖”,“突出重点”,“逐步完善”的政策方针,建立农民急需的社会保障项目来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广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在国家确定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下,以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农民最低生活保障与经济扶贫相结合的制度为重点,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建立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社会福利等项目。  相似文献   

15.
老龄化社会与妇女问题——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龄化社会涉及到一系列与妇女相关的社会问题,在老年妇女的发展方面,社会应提供给妇女充分的参与机会,并应把老年妇女的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在养老观念上,未来的老年妇女将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和提升自我价值为主要需求;在养老的形式上,家庭养老仍然是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社会的辅助力量将成为家庭养老的必要补充;妇女对生命周期的规划将有助于妇女人口素质的提高,也直接影响着人口老龄的变化趋势;统计结果显示,我国老年妇女自身养老的经济能力总体在增强,但农村老年妇女仍然更强地依靠家庭的养老支持网络。今后,希望政府能够在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上更加关注老龄妇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养老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变迁、人口流动及养老观念变迁等现象日益突出,针对以上问题分别提出了运用个人养老保障机制、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继续宣传家庭养老等解决对策;此外,还对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中应担负的职责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残疾人群体内部的需求异质性与既有制度安排一般性间的矛盾,选择农村重度残疾人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通过随机抽取吉林省十县(市、区)农村中的93356名重度残疾人作为样本,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农村重度残疾人社会养老保障存在资金需求缺口严重、社会保障需求与社会保障覆盖率失衡、社会保障制度设置与社会保障需求预测错位等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转变政府相关部门对重度残疾人实施社会保障的观念、加大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加强农村重度残疾人社会保障事务管理、提高农村重度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制度化水平、加强法制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时,除了要其作为财产和收入再分配的工具以外,还肩负着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顺利推进的外部条件的特殊使命。它势必会给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一些特殊经济效应。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探索,我国对传统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面对这些存在问题,我国有必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制化进程,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迅速建立“统帐”结合、多层次、多形式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论家庭关系变动中的农村老年赡养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着传统的家庭制度向夫妇式家庭制度的转变,夫妻关系取代父子关系成为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传统的三世同堂的居住方式演变为夫妻独居和老年人分居,子女对老年人的支持和帮助减少,从而削弱了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功能。必须发挥国家、社会、个人和家庭四个方面的作用,继续增强家庭养老的功能,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养老模式,发挥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更好地解决农村老年赡养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黑龙江省调研微观截面数据,在制度保障功能层面,运用PSM方法分析农村宅基地制度对农民主观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宅基地制度的保障功能可以在居住需求、养老需求、社会资本及经济资本积累的需求方面提升农民的主观获得感;对“社会公平感知需求”及“未来生活预期需求”因素的影响为负,降低了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对“农民自主返乡需求”因素有正向影响,提升了农民的主观安全感;但对“农民风险分担需求”因素的影响为负,降低了农民的主观安全感。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内涵与功能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拓展与提升。制度改革要让农村宅基地从弱化的保障功能中“脱嵌”,实现向财产性功能的让渡,同时要注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生活保障制度。可以尝试开放使用权货币化的方式,提升宅基地的资产价值,通过改革助力农民主观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