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冀皮影戏,其影卷是影戏的主要文学形态,也是影人表演的文字参照。冀影卷承载着影戏的叙事方法和文化内涵,其题材的选择、情节与人物的设定、程式化的设置、民间地域文化的融入形成了冀影卷独特的文学魅力。其活态化表演中的词格、韵辙和唱腔在丰富了影戏艺术表现的同时,也形成了冀影戏独有的审美意蕴。在中国戏曲文学史上,冀影卷在丰富了戏剧叙事文学的同时,也因方言、程式化和通俗的文学特色自成风格。  相似文献   

2.
“影戏”一词的含义在我国历史上数有变化:其初始意义是指称我国民间的一种特殊的戏剧艺术,即今人所谓的“皮影戏”;入明以后,“影戏”除继续沿用宋元时期的初始意义外;其含义也发生变化:一方面是其指称范围逐渐扩大,一些与“弄影”有关的艺术如走马灯、西洋景、电影等也被称为影戏,另一方面则是在民间产生了一些对于影戏的别称。  相似文献   

3.
“皮影戏”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戏曲艺术,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它将会被今后的现代生活所吸收,因此对皮影戏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的挖掘和整理是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抢救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民间文化繁荣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南影戏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保护价值,它是北宋影戏的余脉,明末清初便已流行于湖南.新时期以来,湖南新型影戏引领了我国影戏艺术的变革.目前,乡村影戏主要依托民间信仰而生存,濒临灭绝,亟待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5.
陇东道情皮影戏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功能,其中之一便是有着很强的宗教仪式功能。陇东道情皮影戏的这一功能,既体现在一些特殊的戏俗,如“打台戏”、“封神”、“过关戏”等这些似戏非戏,有着很强模拟色彩的驱邪、祛煞的仪式上,也表现在某些特定场合如“庙会戏”、“愿戏”等演出时的神秘仪式里,还呈现在请神仪式以及例戏演出等方面。陇东道情皮影戏的这一功能,与影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深受民间道教、佛教以及巫术的影响有密切关系,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道情皮影戏本身就是道教艺术——道情的一种形象化展演,即用皮影这种道具来演唱道情曲目,与道教有着源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钱宏 《山西老年》2010,(5):34-34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统称。皮影艺术是一门集绘画、雕刻、文学、音乐、舞台、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有着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皮影戏作为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来,深受  相似文献   

7.
界首彩陶被称为中国近代"四大彩陶"之一,相传已有千年的历史,它是界首彩陶艺人继承和吸收唐三彩、界首剪纸、当地木板年画、戏曲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基础上,经历代彩陶艺人不断推陈出新,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技艺风格。2006年界首彩陶烧制技艺荣登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今,时代的变迁以及高新技术的冲击导致界首彩陶工艺失去了它原有的文化土壤,生存处境比较艰难。文章基于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的考证,从界首彩陶历史文化渊源入手,剖析其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对策,以冀推进界首彩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研究。  相似文献   

8.
皮影戏在河南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便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由于时代的发展.影戏在河南的大部分地区都已销声匿迹,只有豫南、豫西和豫北的部分地区仍有影戏演出.其中,豫南地区的影戏演出最为兴旺.豫南皮影戏主要演出方式是还愿和庆典,这两种演出方式在豫南地区称为愿戏,亦称愿影.豫南皮影戏正是依赖这种演出方式而得以生存延续.  相似文献   

9.
衡东(衡山)影戏是一种地域色彩很浓的民间戏曲艺术.它经历了搭桥戏到桥路戏发展历程;音乐分为锣鼓打击乐和唱腔两部分,其锣鼓打煞风格独特,唱腔韵味十足;影人造型模仿戏曲的脸谱和衣饰,制作分成七个步骤,操作技巧独特.  相似文献   

10.
衡州花鼓戏肇始于南宋,其雏形是一种叫“车马灯“的民间歌舞,定型年代已经找不到确切记载,正式版本发现于明嘉庆年间,形成流行于清同治年间。它是以衡阳地方方言为舞台语,结合地方农耕文化和民间劳动生活,融合山歌、傩舞、木偶戏、皮影戏等艺术提炼而成的湘南花鼓戏一流派。其声腔以其本土唢呐调子和川子调为主,音乐活泼开朗、高雅、激昂,载歌载舞,表演方式多样。活动范围分布甚广,省内有衡阳等湖南20多个市县,省外流传至广东、江西等地。可查考的职业戏班有荣华班、云开班、会元班等9个。  相似文献   

11.
尽管中国的专业音乐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戏曲这种专属民间艺术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仍是一股强大的生命力量。根据文献资料法显示,中国戏曲根植于广大人民生活之中,长期在民间活动,具有广泛群众性、口传性、地域性和多样性。本文试图从戏曲的诸多民间艺术特征中,阐述在现代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皮影艺术作为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剧巧妙结合的独特艺术,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大通皮影艺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稀见戏曲剧种二夹弦源流考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二夹弦是流行于鲁、豫、皖地区的稀见戏曲剧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具个性的文化价值,2008年二夹弦正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界关于其起源问题的探讨虽很热烈,却尚无定论.二夹弦的传统剧目、特色声腔、表演特征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艺术形态,由此入手探究进行研究,考证其起源,梳理其发展脉络,见出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征,可辨出二夹弦起源于民间曲艺艺术花鼓丁香,在融合黄河流域的民间音乐以及借鉴吸收其他兄弟剧种艺术养分的基础上,最终于20世纪20年代形成相对成熟的戏曲剧种.  相似文献   

14.
宜州彩调是当地人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积淀了桂西北民族文化内涵,它的唱腔大多吸取当地民歌的养料,经过几百年日益发展成熟,研究宜州彩调的唱腔,了解宜州彩调的发展历程、地方特色,对引领当地曲艺文化与山歌文化的融合与繁荣起到积极作用,如何抓住机遇,深度开发,加快彩调的传承与健康发展,是当地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改革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河北方言传承了宝贵而丰富的河北传统文化遗产,河北方言文化是河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方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对河北文化自信培育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调查可知,目前河北方言文化保护与传播面临较大的现实困境,可以采取措施建构一套河北方言文化保护与传播体系,以树立河北省高度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舟山方言俗成语修辞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俗成语与其他熟语一样都是汉语词汇中富有特色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某一方言俗成语的角度来探讨汉语俗成语的修辞特征应该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舟山方言中俗成语不仅数量较多、结构灵活、韵律和谐,而且其语义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同时又富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公共文化消费形态是城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受传统文化、地域经济及老年群体自身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城市老年人公共文化消费形态各异,但具有同质化趋势。以天津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知,除老年街舞、棋牌、拳剑及骑行等休闲锻炼形式外,剧院戏曲、茶馆相声、街头曲艺、民俗等传统文化是老年人主要的公共文化消费形态,并且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过程中,老年人扮演了消费者与传承者的双重角色。在老龄化社会,根据老年人公共文化消费形态及消费需求构建当代城市公共文化体系是老年人事业和城市公共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豫南影戏作为宋代中原皮影脉络的延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其中的罗山皮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时代的发展,影戏市场萎缩,艺人经济社会地位逐渐走低,以愿影为主的演出方式对影戏传承产生了负面影响,豫南影戏后继无人,生存状况堪忧。应调动当地的政府、教育界和艺人等多方面力量,担起保护豫南影戏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贵州没有标志性方言,很难凭方言的差别,对贵州或贵州人进行识别.其中的原因,不是因为贵州建省较晚,或贵州省乃"析地"建置,而是因为贵州长期缺少强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另外,贵州汉族移民的历史及其规模、方式、原因等,也有各自的若干特点,使方言间的分歧长期难出现某种一致性.直到最近几十年,贵州标志性方言的形成,才有了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