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大屠杀时期,红卐字会的活动包括进行社会救助和参与日伪活动两大部分.红卐字会的社会救助行为固然值得肯定,但参与日伪活动,则使红卐字会的活动具有了善恶并存的两面性.参与日伪活动实质上是沦陷区红卐字会争取日本的"政治合法性"的无奈之举.其实,红卐字会南京大屠杀时期活动的两面性正是抗战时期沦陷区红卐字会艰辛历程的写照.  相似文献   

2.
张文娟 《齐鲁学刊》2004,(6):110-111
基于张洁一贯的女性主义立场,《无字》无疑是一部关于女人的历史性作品。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无字》,经过了执着呼唤理想真爱、寻求女性方舟庇护、揭开两性温情面纱、切号母亲历史的脉搏,张洁的作品是一个诠释两性以及人类不可回避的问题序列,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窥见张洁对文学和现实的二重世界进行探索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红卐字会,又称世界红捂字会,是1922年成立的全国性的民间宗教慈善团体.其发祥地在山东济南。在灾害频仍、动荡不安的民国时期,红卐字会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大量的救济灾民活动。本文通过解析一份《天津红卐字会施粥厂征信录》档案资料,可以清楚地看出红卐字会在募捐赈灾与稳定社会秩序方面.充分发挥了积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对《李白与杜甫》的几点疑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杜甫一生来说,长安十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在这一阶段中得到了定型,而他的诗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也是在这一阶段中确定了基本的倾向。我们研究杜甫的政治思想,安史之乱稍后写的名篇如《北征》、《三吏》,《三别》等虽然也属于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但用以说明他的政治思想或阶级意识,则远不如这一阶段的《兵车行》、《丽人行》、《登慈恩寺塔》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篇,更具有典型意义和说服作用。郭老在《杜甫的阶级意识》一章(123—141页)中,为何避开这些作品不谈?确实令人难以索解。  相似文献   

5.
在《边城》和《瓦尔登湖》中,沈从文和梭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水气氤氲的世界。在这里,水不仅仅是其创作的背景和源泉,也是作家认识世界、礼赞自然和思索生命的载体,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原型意象,是其作品的灵魂。因此,探究作家创作同水的关系以及他们笔下水的意象与表现,是解读其作品的钥匙。  相似文献   

6.
<正> 白居易名篇《长恨歌》的主题,向来有不同看法。本文想结合作者创作前后的政治思想、文学观点和同时期的其它作品,也来谈一点他写作此诗的创作意图。根据陈鸿《长恨歌传》最后的交待,我们知道这首长诗作于元和元年。从元和元年到元和五年,即从白居易三十五岁到三十九岁这五年间,是作者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他的政治思想、文学思想有很大的发展,诗歌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写出了“新乐府”、“秦中吟”等光辉诗篇。  相似文献   

7.
《新学术》2007,(5)
该篇文章从语法功能方面对《周易》古经中的虚词"于"字作穷尽性考察,并分析了其在《周易》古经中的主要用法。从而我们可以窥测到上古时期虚词"于"字的语法功能和作用,也为我们研究上古时期的虚词提供了一些佐证。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期以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曾受到各种非难,一种比较突出的表现是:有的人认为《讲话》论述的只是当时面临的一些问题,“今天,历史条件发生了新的更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对《讲话》就需要重新探讨”,“要把《讲话》作为历史文件看待”。而在文艺创作中,则表现为对时代、人民严重的疏离,主张作家应淡化主题,脱离社会,超越现实;有的则受西方现代派影响,在作品中传播消极、颓废的世纪末情绪;有的则提倡以直觉从事创作,反对理性介入,主张作家对所表现的内容“愈是不清楚,作品愈能传达人生的真实和丰富”;又有一种“还原生活”的意见,“反对作家人格对小说的侵犯”,还有的主张“玩文学”……  相似文献   

9.
黄晓芳 《北方论丛》2016,(6):100-104
两汉时期成书的《史记》《汉书》,其史传载文代表了唐前正史史传载文的开创与成熟,正式开启了正史史传载文的模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传载文,在继承发展中不断创新,《三国志》史传载文关注“切世大事”,极少载录文学性强的诗赋作品,《后汉书》史传载文既重视与现实政治相关的作品,也重视文学性强的诗赋类作品,很大程度上突出了史传载文亦文亦史的价值和作用,《宋书》《南齐书》《魏书》的史传载文则体现出繁富与浩瀚的特点,同时,也有追求文辞骈俪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爱与死,是文学创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宋朝以来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所选择的就是这样一个超越时代的共同主题。本文比较了两个文本之间的同与异,首先,东方“爱”的含蓄与西方“爱”的直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次,东方“死”的浪漫与西方“死”的沉重形成强烈的反差。通过对这两部不朽的作品之比较,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中西方文化所存在的鲜明差别。  相似文献   

11.
清华简《芮良夫毖》开篇四十字系先秦"诗序"遗存,其诗学性质与《毛诗》"小序"相当,可以称为《芮良夫毖·小序》。序文的主要部分采撷或化用诗篇文句组织而成,其中对于诗篇的说解,不仅仅深入诗篇文本,而且对于诗篇的创作背景也有交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篇。这种书写特征在《毛诗序》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考较《芮良夫毖·小序》与《毛诗》"小序"的书写体例,讨论早期"诗序"的若干特点,对于先秦时期《诗》学传承的勾勒,乃至进一步探讨《毛诗序》的形成过程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爱与死,是文学创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宋朝以来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所选择的就是这样一个超越时代的共同主题.本文比较了两个文本之间的同与异,首先,东方"爱"的含蓄与西方"爱"的直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次,东方"死"的浪漫与西方"死"的沉重形成强烈的反差.通过对这两部不朽的作品之比较,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中西方文化所存在的鲜明差别.  相似文献   

13.
早在六十年代,林海音已经蜚声台湾文坛。而大陆读者认识她,则在她的成名作《城南旧事》搬上银幕以后。不久,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继出版了这部佳作,深深的乡愁国恋感动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而希望读到她更多的作品,为此,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了她的另一重要小说《孟珠的旅程》,以飧读者。如果说《城南旧事》是由几个系列故事组成的思乡曲,那么,《孟珠的旅程》则是一首优美动人的叙事诗。它叙述一个名叫孟珠的少女的人生旅程:徐蚌会战,失去了父亲,母亲  相似文献   

14.
关注一个时代的绘画艺术,除直接的绘画作品外,优秀的画学著作也值得注意.古代美术史家不但对当时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进行记述,为我们留下可供参考的史料,其所做的考察分析,对绘画风格形成和演变所提出的个人见解也反映着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圣朝名画评》及《五代名画补遗》写作的时代,正是一个由“唐型文化”转为“宋型文化”的时期,对其写作时代和文化背景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15.
《隋志》著录《世说新语》于子部小说类,而把《搜神记》著录于史部杂传类,这一方面说明二者在文体上存在差异,同时也表明了不同历史时期小说观念的演变《。世说新语》不同于《搜神记》的文体特征可归纳为一个“小”字,一是体制小,即篇幅短小,不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二是功用小,即缺乏宏大主题,远实用而近娱乐。《隋志》于小说类著录《世说新语》而弃《搜神记》,表明《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正切合《隋志》所持的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16.
一被推为南戏中兴之祖的高明(字则诚)的《琵琶记》,自问世以来,由于它的内容题材关涉到封建社会伦理思想和道德关系的核心部分——忠、孝,以及它在艺术上的特出成就,在戏剧舞台上一直享有很高的地位,前人曾把它和王实甫的《西厢记》并称为杂剧戏文的双绝。也由于作品表现主题的曲折性,《琵琶记》一直也是剧坛上争论最多的作品之  相似文献   

17.
《野草》是鲁迅唯一的散文诗集,被他列为自己的五种创作之一。他从一九二四年九月至一九二六年四月,花费一年半时间写成。而一九二七年“四一二”政变以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他的思想从进化论转变为阶级论,他从急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世界观的变化是一个根本的变化,但这不能超越一个人所处的历史环境。象鲁迅这样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曾有过多么美好的向往和艰难的探求。《野草》正是这种向往和探求的真实生动的写照。《野草》写在鲁迅思想发生急骤变化的时期。这同他在后期所写杂文一类作品比较,其思想意义并非一致。因此,我们既不能无视差别,把受到一定局限的这部作品过份抬高,也不能因为其中的差别,片面突出不足之处,贬低了这部作品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荀子》与《管子》、《晏子春秋》的关系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是先秦时期集大成的儒家大师,《荀子》一书近年来已经被认作是荀子思想的实录。而《管子》、《晏子春秋》等书向来被学者们认为是比较复杂的作品。所以,近代以来将此二书判为“伪书”的情况是层出不穷的。《管子》、《晏子春秋》等书尽管成书比较复杂,但是却包含了诸多先秦时期的思想内容,是值得我们研究先秦思想史注意的重要资料。此外,《苟子》书中所见与此二书的相通相近的情况,也说明了苟子在先秦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尚书》(简称《书》)共25700字。德字出现223次,民字出现274次,奴字仅见于《泰誓下》“囚奴正士”一次。可见当时社会对德很重视,平民占社会成员的绝大部分,奴隶则微乎其微。《书》中德字频繁出现,凡说到开国首领治安之道与王朝丧亡,无不突出德的作用。如说尧、舜、禹、汤、文、武之治,则分别有“克明俊德”、“玄德升闻”、“黎民繁德”、“咸有一德”、“克明德慎罚”、“不敢替厥义德,率惟谋从容德”(《尧典》、《舜典》《大禹漠》《咸有一德》《康诰》《立政》)。说桀纣丧亡,则有“有夏昏德”、“秽德彰闻”(《仲虺之诰》、《泰誓中》)…  相似文献   

20.
徐明 《天府新论》1997,(3):62-65,72
“t”体成林,机乘《七发》肇其端绪;而其命意卓尔,则迥异乎清作。这是我们将枚乘《七发》与“七”体诸作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模拟之风引人注目。一篇作品同世并产生影响后,拙作常会出现。青时这种模拟创作还会延续较长时期。辞赋创作也有这种情况。班回撰成《两都赋》,张衡即写自《二京赋》,西晋王思便创作《三都赋》;东方朔写了《答客难》,扬雄便撰就《解嘲》、班固继写有《答宾戏》等等。而仿作数量之众多,延续年代之久远,当推“仁”体之作为最。而没机乘首创《七发》,以手法新颖,壮貌国阻著称。西汉一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