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经历了探索阶段、建构阶段并逐渐进入调整阶段.从结构入手来思考地方服务型政府的体制、机制及逻辑进程,对推进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大有裨益.服务型政府宏观上体现为一种具体的行政体制,微观上反映为一系列紧密相连的行政机制,这构成地方服务型政府的内在结构.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的、动力、进程和逻辑中内涵的地方政府与其他政治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关系,构成了地方服务型政府的外在结构.内在结构是外在结构的基础和支撑,为外在结构服务;外在结构是内在结构的延伸,为内在结构提供保障;二者以政府职能作为桥梁而相互依存,二者的互动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其终极目标是更好地为人民和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
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双重属性,完全采取市场化手段和政府大包大揽都不可行.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是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妥协的产物.保障政府投入与监管到位,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组织运行机制,完善其内部治理结构,是实现新一轮医疗卫生改革总体目标的重要保障措施,更是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和途径 ,产业集群及其特有的竞争优势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地方化能力是产业集群的最高目标 ,也是具有可持续性的产业集群效应。我国高新区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合作网络 ,与高校等科研组织的合作机制不完善 ,在风险投资体制和区域创新文化等方面明显不足 ,限制了我国高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体制转轨成为当前我国政治体系运行的宏观政治生态环境。政治体系同其运行生态变化之间的冲突性张力,事实上构成了继续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动力。实现政治体系功能对其运行生态变化的适应性变革成为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的关键。调适政治一体化功能、政治服务功能、政治资源的开发利用功能是体制转轨时期优化政治体系功能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医疗卫生服务,尤其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特性,设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路必须以此为基本出发点。我国已有医疗卫生发展和改革实践证明,目前医疗卫生领域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都与忽视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品属性有关。基于这个出发点,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模式,本文就我国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化改革以来,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就一直为国民所诟病、为社会所关注.从供求关系角度透视我国看病难、看病贵: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足;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激增;就医秩序错位,医疗资源浪费严重.政府层面:医疗卫生投入比例总体偏低.医院层面:自身发展、内部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医生层面:拿回扣、收红包等潜规则加重了患者负担.患者层面:医疗费用的主观期望值与实际之间存在的偏差.看病难、看病贵的内在形成机理:“医”人为本的客观要求,形成医疗资源的“城市偏好”;医疗服务的被动性,形成看病难、看病贵的“不倒翁”效应;医疗服务的平等与个人支付能力的差异.看病难、看病贵是各种利益博弈的结果:医院与政府的博弈;医生与患者的博弈;医生与医院的博弈;医药企业开拓市场的博弈等.  相似文献   

7.
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直接关系到党中央确立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门诊统筹的补偿方式是发展方向.文章主要分析了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期盼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在农村得以早日实现,以促进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很长时期内经历了绝对"公有化"和过度"市场化"的发展路径.事实证明,绝对"公有化"和过度"市场化"都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律,也难以明确政府在医疗卫生发展中的角色定位.2009年以来我国开始推行的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建立基本医疗服务制度为目标,不但顺应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也契合了现代行政给付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解放思想的重点在于体制创新.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体制创新越来越成为解放思想的主题.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领导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更为凸显出来.领导观念创新是领导体制创新的内在动力.领导者作为改革开放的引路人,要走在解放思想的前列,必须首先创新领导观念.领导环境创新是领导体制创新的外在动力.通过体制创新来突破瓶颈,有力地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尤其是领导者面前的最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伴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高教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客观上赋予大学以新的历史使命,那就是兴办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学功能已经由教学科研型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转变。高校兴办高新技术产业既有内在动力,也有外在推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应该由政府配置还是市场配置,本文作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应先对医疗卫生服务做适当的分类,然后采取不同的资源配置机制和管制措施.对私人医疗卫生服务,我们只要根据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特点,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私人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管制失当并加以调整,市场机制依然是较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可以从制度层面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略论政府在公民医疗卫生保障中的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始于20世纪后期的医改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对市场机制的导入缺乏有效的引导及监管,致使医疗卫生领域的扭曲服务和低效,极大地增加了医疗卫生费用和城乡居民的医疗负担,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是解决市场失灵、促进社会公平。这要求政府切实承担起在医疗卫生保障方面的责任,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以保障公民的医疗卫生需要。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它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为经济加速发展增添了巨大的动力,具有划时代的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彦 《理论界》2004,(4):47-48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产业实行政府垄断经营并进行严格管制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企业缺少降低成本、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从而造成我国基础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我认为提高我国基础产业经济效率的根本途径是引入竞争机制,而有效竞争是我国基础产业改革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5.
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卫生服务公平性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追求卫生服务公平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主要包括三种:卫生资源分布的公平性、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和卫生服务筹资的公平性。国际性的医疗卫生实践表明,社区卫生服务是成本效益很好的干预措施,也是政府承担主要责任的卫生服务领域。在我国,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的需要、实现卫生服务公平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服务经济给管理者带来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向阳 《天府新论》2001,(4):38-4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服务经济正成为发达国家的主导经济.服务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服务是一种资源;服务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服务是产业升级的动力;发展服务经济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稳定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财政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过度市场化,财政投入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财政是实现政府职能的重要手段,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主体,发挥制导作用。我国的医疗卫生财政投入政策应当加大投入总量,变革投入方式,完善投入体制,强化投入资金使用的评估监督,才能有效配置医疗卫生资源,解决医疗卫生领域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个体精神动力是主导科技创新的基本动力之一,在一定条件下甚至成为最重要的动力,但是,它迄今为止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和充分研究.本文将个体精神动力划分为外在精神动力和内在精神动力,所谓外在精神动力,即从科学技术的外部推动科技创新的精神动力,如爱国主义、个人荣誉感等;而内在精神动力则是源于科学技术自身的精神动力,如科学兴趣与好奇心、科学激情、科学自信心、对事物独特的感性、哲学思维力等;指出在我国更需要深入开启内在精神动力.此外文章梳理、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中国现当代领导人的有关论述和思想,明确中国科技创新精神中的个体精神动力就是外在精神动力与内在精神动力的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动力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需求提出了新目标,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深化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医疗卫生供给能力,解决人民群众对于医疗卫生健康的新需求和我们目前医疗服务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是医改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是迄今为止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形式。社会主义运用市场经济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公平性、可控性和政府主导性等优越性,这一优越性表明它具有抗风险的内在能力,具有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内在动力。当然它也存在着产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去克服它,并积极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不断完善和深化改革,才能保持自身的活力,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会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