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贝马斯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出发引出了他的"话语"理论,并基于实践与技术的区分强调了话语的实践性质,提出了"实践话语"的观念。在这种实践话语中,话语参与者以语言为媒介,针对共同生活世界中的公共议题,为了论证规范的有效性而进行提议、批判、争论和证明,从而达成了具有普遍有效性的合理共识。这样,在公共领域中,他所提出的这种实践话语理论就将伦理话语、道德话语和政治话语这三个维度内在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成为多元的价值主体之间形成合理政治共识的一种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
张智 《浙江学刊》2007,8(3):78-84
法国旧制度后期民族主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与高等法院之间的冲突的影响。在长期的冲突中,一些最重要的民族主义话语得以形成。作为18世纪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蒙运动则对这些话语或多或少都产生了影响。它参与到民族主义话语对于历史和民族认同的建构之中,在理论层面上阐释民族情感与爱国主义。“哲学家们”还在公共领域中传播着这些观念。至法国大革命前夕,在公共舆论中,民族主义已经获得了更为普遍的接受。  相似文献   

3.
杨武金  梁超  Chi Zhen 《孔学堂》2023,(2):4-15+105-115
一套可信度高、具备强大说服力、能把道理讲清楚并表达出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其背后一定有彰显民族特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论证方法作为强大支撑。中华文明话语体系背后的逻辑之魂,主要就是墨家逻辑。在语形层面上,墨家“故、理、类”“三物”逻辑思想构成了中华文明话语体系的说理方式;语义层面上,墨家“明是非”的取“当”求“是”思想构成中华文明话语体系中分析理性与辩证理性的统一;语用层面上,墨家“两而勿偏”的权衡思维原则构成中华文明话语体系中具有鲜明政治伦理特征的应用逻辑。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得到极大丰富,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稳步建构。在世界格局呈现“东升西降”的形势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核与实践发展不断创新完善之时,应尽快厘清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普遍规律、独有特质、核心支撑和文明形态。在此基础上实现突破创新,逐步打破西方现代化话语本体的元建构,凝聚多元力量夯实话语主体的核心支撑,寻求话语载体空间中的“互惠性”理解,进而增强国际化表达,实现与自身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话语权和地位,更好地回应时代变革所提出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话语理论关注话语与权力的关系以及话语建构。话语的背后是权力,话语即权力,权力产生话语。话语权是国际社会竞争的焦点,具有战略意义。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是提高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举措,应实施对外话语战略。从话语语境、主体、能力、内容、平台、客体六个方面做好对外话语体系规划。话语能力是其核心,应着眼于以翻译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代表的外语教育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6.
王枫云  任亚萍 《探求》2018,(2):97-101
中国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在借鉴西方公共管理学自然科学化的话语表达模式的基础上,呈现出明显的学科化特征:与公共管理实践的隔离化,反映公共管理实践的程式化以及话语体系的祛价值化。中国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学科化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割断了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的文化根基,消解了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的人文关怀,阻滞了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的创新活力。中国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学科化的修正,应从如下方面着手:汲取中国传统公共管理文化的精髓,积极关注日新月异的中国公共管理实践,以批判的目光学习借鉴西方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7.
认为网络时代话语生态环境的权威政治解构化、政治空间透明化、个体自主能力强化、政治话语消解化对政党话语建构提出了全新要求.执政党需要从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受众、话语媒介在编码环节、输出环节、接收环节和反馈环节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中,探寻和把握网络时代党的话语建构的内在逻辑及其运行规律.从提升话语主体、丰富话语内容、优化话语表达、共情话语受众、融合话语媒介五个方面探索了政党话语建构的适应性路径,以提升党的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一直处于借用和模拟的尴尬境地,一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实际就是一部借用与模拟的历史,有民族特色的文论话语体系至今没有形成.在中国现代文论的话语建构中不能缺少外国文论的在场,但中国现代文论的话语建构应以中国古代文论为主,外国文论只能作为陪衬和补充.外国文论参与中国现代文论的话语建构应该遵循必要性、适宜性、相融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意境”的用法在中国现代文论的发展与建构当中不断调整:王国维用“意境”概念强调文艺应该注重真情实感,而不是辞藻、形式;宗白华则把意境泛化为与功利境界、伦理境界、政治境界、学术境界、宗教境界相异的“审美境界”;李泽厚把意境理解为形象与情感在更高层面上的统一,是“最高度的和谐”的美.20世纪80年代以后,“民族性”成为意境理论建构中的一面旗帜,但实际上却使“意境”的内涵不断膨胀.放弃“意境”理论的宏大建构,回归“意境”一词在文学批评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中国话语不是单纯随时间意义出现的概念,而是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背景下,将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进而增强话语自信和话语影响力的必要举措。从话语建构的价值意蕴来看,新时代中国话语建构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写照,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创新诠释,是对社会主义光明前景的有力佐证。而在实践层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为新时代中国话语建构提供了立足点和生长点。从必然、实然、应然三重维度把握新时代中国话语建构的逻辑进路,有助于在理论上理解话语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在实践中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精准防控意识形态风险和挑战,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重大问题作出针对性部署,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在话语权威、话语基础、话语叙事、话语阵地、话语标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推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五位一体”的整体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坚持创新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推进意识形态话语创新;坚持话语批判与话语建构的有机统一,引领意识形态话语走向。  相似文献   

12.
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手段。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中国共产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思想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思想。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面临着话语内容的生动性有待增强、话语方式的滞后性有待改变、话语体系的时代性有待更新的现实困境。涵生气以丰富话语内容、接地气以创新话语方式、蕴底气以健全话语体系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法治话语是以塑造法治认同为目标的法学表达。将“法律渊源”这一法学术语作为法治话语,一方面是建构中国特色法治话语体系的时代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化解司法裁判必须援引法外规范这一可能诱发法治话语危机的现实诉求“。法律渊源”作为法治话语具有丰富的法理意涵,其既预设了语用视角的内部性,又预示了裁判规范来源的开放性,还预决了“所指”的制度事实属性“。法律渊源”作为法治话语具有多维功能,其不仅能为法律获取经验提供理论构造,为“据法裁判”观念提供证立依据,还能塑造法治运行的现实结构。  相似文献   

14.
政治伦理正日益成为当代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学术界目前的一般倾向是认为现实主义的伦理思路应当是公共伦理建构的主要指南.但是,超越型的或治疗型的思路也可以在公共的或制度的伦理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于东西方这方面的智慧资源,主要是希腊的和儒家的有关学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银娥 《唐都学刊》2004,20(4):10-14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讲求互信伦理、互助伦理、法治伦理。客观地审视和反思SARS事件 ,可以发现我们民族、社会在有关公共制度安排与治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对此 ,我们应创造和提供公共伦理形成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现代公共生活领域 ;建构现代公共伦理赖以生成和发挥作用的现实载体———现代开放的公民社会的“社群”组织 ;面向生活世界 ,探寻、甄别、确立并认同作为公共伦理核心的社会“公共价值” ;公共价值的确立需要以政府和个人共同承诺的公共责任为保障。  相似文献   

16.
环境话语主导着环境公共事务的走向,进而实质上决定着政治权力及经济利益分配的格局。从西方生态政治场域来看,主要存在四种环境话语:生存极限主义环境话语、生态理性主义环境话语、生态现代主义环境话语和绿色激进主义环境话语。每一种环境话语都试图成为建构主流话语的主体,或者用自身认同的价值元素和叙事方式重组主流话语,从而决定环境公共事务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治理”这一概念正式进入当代中国的政治话语体系。准确深入地探讨国家治理的概念内涵,将建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与社会建设事业同步进行,不仅是我国克服社会转型发展问题的必然路径选择,更是我们在总结、借鉴国际经验与反思改革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凝炼我国社会的公共价值共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集体化时代,还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人是企业的主人”是贯穿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产权话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化的新劳动伦理将工人的生产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结合起来,强调工人是公营企业的一份子,工人是为了自己和解放劳苦大众而劳动。改革开放前的集体化时代,“工人国家”的体制定位、职工“以厂为家”的生产生活实践以及“工人老大哥”的政治地位强化了以工人主人翁意识为基础的产权认知。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产权变革主要历经了放权让利、抓大放小、主辅分离、股权多元等多个阶段,与企业所有权置换并行的是企业职工的身份置换,国企职工重申“工人是企业的主人”的产权话语意在依凭身份追溯就业权和福利权。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产权实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表达相契合,产权话语的嬗变是透视国企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演变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9,(7):11-15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话语对国情与世情给予科学全面的解读,为中国道路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引领航向。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要遵循历史价值观、问题意识,还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身处新的历史坐标和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逻辑对话语权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客观要求。与此同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顶层倡议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广阔的全球视野。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要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场域,心系国家命运,把握意识形态坐标,放眼国际视野和书写21世纪全球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互动元话语作为一种话语资源在身份建构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以Hyland对于互动元话语的5个分类作为理论框架,以10次师生对话的录音转写语料为研究基础,探讨高校辅导员如何使用特定的互动元话语资源在不同的师生互动情境下建构特定的身份.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会利用互动元话语资源建构职业身份(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日常教育管理者)和非职业身份(个人和朋友),从而实现和谐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推进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