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清商曲辞里的神弦歌18首为研究对象,横向考察神弦歌作为民间创作,产生与流传的社会环境及其地位;纵向探讨神弦歌作为祭祀歌谣,在巫觋淫祀的文学发展史上的作用和意义,由此可为神弦歌作出中国文学史上较为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先生在《屈原研究》中,批评了廖季平否定屈原这个历史人物的存在,他说道: 提出了这个问题的人,第一个是四川的廖平,据谢无量的《楚辞新论》上说: “我十年前在成都的时候,见着廖季平先生。他拿出他新著的一部《楚辞新解》给 我看,说‘屈原并没有这人’。他第一件说《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不对的,细看他 全篇文义都不连属。他那传中的事实前后矛盾,既不能拿来证明屈原出处的事迹,也  相似文献   

3.
从神本主义到民本主义,是夏、商、西周到春秋初期政治思想领域的一大转折。本文主要阐述这一转折的历史过程,认为神本主义与民本主义是两种对立的政治思想体系,但二者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民本主义结胎于神本主义的腹内。  相似文献   

4.
摩利支原本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印度婆罗门教神明,后来被佛教吸收,被称为摩利支天或摩利支菩萨。在佛教中,摩利支天又由男神变为女神,又由曼妙天女变为三头六臂的恐怖之神。这一演变过程,体现于佛教密宗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摩利支天随佛教来到中国,不仅受到佛教徒的崇拜,而且还被道教吸收,演变为道教神明斗姆。  相似文献   

5.
从自然文学到神士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学的意义和作用上说,中国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自然文学到神士文学的历程。从自然文学到神士文学,是文学意义和文学功能的第一次发现和实现,它对文学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阴阳与人神的产生、存在、消亡密切相关,人神在本质上是阴阳升降出入的动态过程的表现,阴阳相对平衡则人神活动正常,阴阳失常则导致人神疾病。通过阐述人神产生、存在及消亡与阴阳的关系,探讨从阴阳角度调养神志的重要性,以提高神志疾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关于人的研究早在古希腊就已开始了,但古希腊主要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神的关系层面上讨论人自身的问题.到中世纪,人成为上帝的奴仆,人把对自身的研究变成了上帝如何造人的研究.关于人的全方位的专门研究主要是近现代以后的事情.然而,西方自文艺复兴运动直到法国启蒙哲学、德国古典哲学,都只是在抽象的层面研究人自身,以各种抽象的先天人性来规定人的本质,离开具体的社会关系、社会实践及其历史文化条件去讨论人和人的异化问题.真正"现实的人"是在后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系列著作中才得到完整的阐述,其核心精神就体现在马克思所提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命题之中.  相似文献   

8.
从学生到职场人,不仅是从校服到职业装、从学生证到工作牌、从书桌到办公桌的转变,还需要一些由内而外的准备。笔者就职学校的一家合作企业近期开展了一项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不仅关注求职者的专业技能,还看重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通用技能。通用技能在众多文献中还被称为“软技能”“可迁移技能”,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也有着不同的叫法,但不论叫什么,其核心内容基本相同,都包括沟通、应变、创新、合作。  相似文献   

9.
转型类型:从服务性职位到主营职位。高颖睿目前任IT168网上海分公司总经理。从1999年研究生毕业后,曾短暂任职过某房地产公司的行政管理职员,后在计算机世界华东分公司任职企划专员,半年时间转型成为市场销售以至市场总监。2004年进入皓辰传媒(IT168网站)成为上海分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10.
翻开新浪读书频道关于公关业的著作——《外滩8号》、《北京公关小姐》,看得我直冒汗。什么睡衣Party、过度市场的营销.让我很担心.这根本不是主流公关工作的内容。如果这些书真的畅销,那么大众对公关行业的误解该有多深!  相似文献   

11.
神·人·法:纠纷解决模式从权威到规则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纠纷解决自古就是人类社会所面对的一项深刻主题.综观人类历史,纠纷解决大抵经历了一个从权威到规则的过程.神明裁判是几乎所有初民社会都曾广泛使用的纠纷解决手段,这也成为最早的纠纷解决的权威审判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存经验的不断积累,神明的权威逐渐隐去,而代之以氏族首领这一新的权威,在纠纷解决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进而成为最早的法官.在纠纷解决过程中所形成的习惯因其被普遍承认而固定下来,成为规则,规则也逐渐限制了权威的自由评断,成为纠纷解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统一多民族国家内部共同体意识的巩固,不同于原生性的自然的民族意识的建构,需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规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文化逻辑,中华民族相通的文化模式为其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基于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逻辑关系,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通过发掘宣传中华民族共享文化符号、弘扬培育中华民族共有民族精神、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文化心理,构筑中华民族的文化长城。  相似文献   

13.
运用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分析厄德里克的小说《痕迹》中美国印第安人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追寻,揭示固守本族传统身份和盲目"模拟"白人身份都不能使美国印第安人克服文化冲突导致的身份危机,只有接受文化杂糅,建立"杂糅身份"才能使美国印第安人在文化冲突中得以生存。叙述杂糅、文化杂糅是作者在文本中建构杂糅身份的策略,这种彼此混杂的文化现象暗合了巴巴所述的"第三空间"构想,为多元文化大潮中处于边缘化的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轴心期是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提出来的一个历史概念。在轴心期,人类开始意识到整体的存在和自身的价值,出现了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精神自觉。在轴心期的的中国,也出现了人的觉醒与精神活动,对人格化的天命鬼神的盲目崇拜逐渐被人的主体价值性所取代。人在政治中的作用得到凸显,政治视角的重心从原始的鬼神天命落实到人的身上,人成为政治思想和政治行动中关注的中心。正是在这种政治视角的转变之下,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出现了一种轴心突破的文化现象,形成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轴心时期。  相似文献   

15.
“现代神话”,是原型批评派的批评家们在现代派文学研究中,提出来的一个饶有趣味的命题。本文仅从历史与文学的关系这一角度,探视一下导致西方现代神话产生的可能性因素。 一 “现代神话”,并不是无根据的杜撰,只要翻开部分作品,就可以发现它的踪迹。长篇小说《蝇王》,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他假想在一次世界性的原子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的海子“麦地”诗潮,乃是一种“天界”视角下的神性的土地写作,这导致了90年代伊沙等人从个体肉身出发的强烈逆反,当代汉诗在神格与人欲、升华与宣泄间失去平衡。近十年来白连春的土地写作,兆示了一条坚实的诗歌突围之路——现世的劳作众生的如实苦乐,才能使神性和肉身一并真实起来。  相似文献   

17.
“劳动创造了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不是劳动创造了人,而是通过对劳动活动的分析揭示了从猿到人转变的机制;这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其关键结点是人类精神活动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杂糅的生活     
朱艳丽 《社区》2008,(35):59-59
每年夏天出游,林语堂总要事先打听钓鱼的好去处,他尤为喜欢海钓。纽约的长岛靠近大西洋,天气晴好的日子,他戴一顶渔夫帽,领女儿去摸蛤蜊。摸蛤蜊在“摸”,不在“蛤蜊”,赤足走在沙滩上,碰到硬硬的东西,用脚拇趾和二趾夹住,扔在身后的铁桶里,“咕当”一声响,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19.
周部族土地崇拜的观念和祭祀仪式是丰富和复杂的。姜女原履大人迹的神话曲折地反映了原始周人对土地神的崇拜。原始周人的土地崇拜是与稷谷崇拜联系在一起的。古公父时,周人在渭水平原“乃立冢土”,建立起文明时代“社”崇拜的初级形式。西周时期,为了适应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分封制的需要,周人建立了完善的社祠体制,并形成了具有血缘和等级色彩的土地崇拜形式。周人社祠体制中体现出的血缘色彩,源自周人以人类的母子关系来认识土地和稷谷之间关系的神话观念,因此,周人的土地崇拜观念,既包含着对土地神的崇拜,也包含着对部族始祖神的崇拜,还包含着对稷谷之神的敬意。这种多重意识的整合,构成了带有周部族文化特色的社祠体制  相似文献   

20.
羌人的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羌族的宗教建立在万物有灵的基础之上,是多神崇拜.他们所信奉的最高神是天神阿爸木比塔.诸神间存在隐约的等级关系,有比较明确的分工和职掌,神灵世界也有初步的组织体系.在羌民对神的观念中已有"神…'鬼"的区分.在羌族人对神的观念中有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特点,那就是--"白石崇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