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三南教授的新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及当代意义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范式"的力辟之作。该书在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民族主义的论述进行系统分析基础上,成功"发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研究范式",进而运用这一范式观照"社会主义国家实践问题"与"全球性问题",初步展现了该范式强大的现实解释力。该书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相关论述的再认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让学界弥漫多时的"困难对话论"不攻自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
意象图式在人类与现实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产生,意象图式也是认知语言学中特别重要的概念之一。笔者查询了(2012.01—2022.07)十年来主题关键词中内容为“意象图式”的文章,对这些年来国内基于意象图式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主要集中在意象图式与语言本体研究;意象图式与文学鉴赏;意象图式与翻译研究,并针对研究结果总结了国内意象图式理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期能为国内意象图式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天洞遗址位于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是新疆首次发现的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遗址,也是目前新疆最早的洞穴遗址、最早的青铜时代遗址,自下而上可划分出旧石器—铜石并用—青铜—早期铁器时代连续地层。经碳14测定,旧石器文化层年代为距今约45000年。在通天洞遗址中,发现了许多人类生活的遗迹以及大量石制品和动物骨骼。  相似文献   

4.
青海古代的原始货币——海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货币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海贝作为主要货币形式 ,其流通时间大约在公元前 3 80 0年—公元前后之间。“以贝当钱”在我国货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货币发展史的重要一环。本文就青海地区海贝的发现、外观形式上的变化及海贝流入青海地区的渠道等方面 ,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讲,突厥国家可以分作第一可汗国(557—630年)及复兴后的第二可汗国(682—744年)。有关第一可汗国时代突厥农耕方面的历史文献可以说根本没有。但是正如匈奴的情况那样,当时有为数众多的汉人因被俘或逃亡进入突厥地区。那么我们是否能从这些汉人发现一些从事农耕活动的蛛丝马迹呢?下面让我们对这些汉人的情况进行一些考察。第一可汗国初期,由于有四位可汗同时并立,因此突厥内部肯定不会稳定,然而到了隋末唐初混乱时期的始毕、处罗、颉利三代,可汗的地位提高了,增加了尊严,开始出现了统一的国家体制。于是在第一可汗国时期,尤其是在隋末,有不少汉人进入突厥地区。[史料1]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隋书》卷八四《突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吐火罗语的发现和研究是本世纪印欧比较语言学的大事,探究操所谓“吐火罗语”的人的起源和历史是中国民族史、中亚史以至世界古代史上的重要课题。在好几十年的岁月里,许多中外学者对吐火罗语的命名及其所牵涉到的一系列历史地理和民族问题,进行了反复辨难。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吐火罗语甲、乙方言可以分别称为焉耆语和龟兹语。但是,还留下不少问题需要继续研究,特别是“吐火罗人”的起源问题尚未解决。《历史上最初的印欧人》是已故W·B·享宁教授(1908—1967)发表的关于“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的重要论著之一。原文刊载于《社会和历史——魏特夫纪念论文集》,是在作者逝世后好些年才发表的。本文拟对这位杰出学者的生平和学术成就作一点极其简略的介绍。接着,将尽可能地利用国内外的最新资料,谈一下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7.
回族经济史研究在回族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历述近现代国内外关于回族经济史的研究状况,特别详细地论述了1987—1997年国内回族经济史的研究新进展,进一步提出了回族经济史研究需深化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本规划编制的依据 依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人开发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  相似文献   

9.
合唱教学是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音乐教学的补充和扩展,合唱实践活动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还关系到整个教育课程的质量。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是国家公办海南省教育厅省属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在海南省高校具有较高的规模和代表性。为了掌握海南省高校合唱教学模式现状,发现合唱创新教学模式的途径和方式,本研究就在2022年3—5月,经过3个月的深度访谈和现场调查,对该校的合唱实验室进行了研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了利用网络在线音乐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和教学形式多样化的创新教学建议,希望本研究能够对海南省高校的合唱实践活动的构建和发展提供参考,同时提高学术界对高校合唱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10.
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7)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人物之一,深得清圣祖康熙器重。康熙帝在1721年记述清军入藏驱逐准噶尔事的《御制平定西藏碑文》中,把班禅额尔德尼的名字排在达赖喇嘛、固始汗之前,表明了清朝对班禅系统的重视。 清朝与班禅系统的良好关系,其渊源可追溯到清初。至于康熙三十二年至四十一年(1693—1702)间对五世班禅的屡次延请事件,据笔者所知,学术界对此专题研究成果尚甚少。随着有关西藏历史的藏文档案陆续公布,为研究许多问题提供了一些新的重要史料。本文即主要依据清代的有关藏汉文文献,就这一问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历史背景等作一次新的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1.
李勤璞 《中国藏学》2002,(2):137-140
本书系“蒙藏专题研究丛书”第一○一种,台北:蒙藏委员会2000年3月初版,计2+2+76页,印数400册。全书分五部分,为了解其全貌,列目次如下: 一、前言 二、吐蕃王朝成立以前的rgyal-Phran 三、吐蕃王朝建立前后rgyal-Phran的变迁 (一)外围异域之羊同与苏毗 (二)雅砻东面三国——工布、达布、娘布 (三)拉萨河流域的四国-一几若、岩波、 俄域、垄若 (四)与雅砻部落有密切关系的rgyal- phran-一努宁古、埃域竹昔、琛域 古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大唐天竺使之铭>进行了全面研讨,并提出相关结论.首先,就碑铭的篆额书写风格,指出其对汉碑额篆书风格的继承和创新特色,并论证碑额"出"(之)应释为"之"字之不谬;其次,对碑铭正文文体指出其是唐骈体文,略述其形成的过程及特征;对碑铭的主题思想作了概括,指出有一定文学价值.最后,对碑铭某些词语释读予以辨析,这是本文重点所在.本文以照片为准,寻绎碑文,证诸典籍,多方论证,试图对时贤校释,进行清理,管见所及,试作新释.  相似文献   

13.
《大唐天竺使之铭》之文献学研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声波 《中国藏学》2004,(3):108-118
笔者在霍巍、孙修身、林梅村等对<大唐天竺使之铭>(原作<大唐天竺使出铭>)所作考识基础上,根据<中国藏学>2001年1期刊登的该碑铭彩色全景和局部照片,从文献学角度对铭文作了进一步研识,补正了此前工作中的若干不足之处.本文又据骈文规则,考出铭文每行为19字,总字数为415字,改正和增识了180多字,使文意更加晓畅明白,并发掘出了若干文献史料,有利于唐、蕃、印关系及相关历史地理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唐九宫算、藏族九宫历以及纳西族巴格图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林 《中国藏学》2007,19(2):95-109
本文主要结合古代文献、人类学与民族学的田野调查以及相关考古资料,对于在历史上长期流传并在民间历日和占卜中非常有影响的九宫算的演变以及九宫算与藏族、纳西族文化的关系进行相关的比较,认为汉地的九宫算是藏族与纳西族九官算的源头,但九宫算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过程中也出现本地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隋唐时期青藏高原范围存在东、西两个女国,一个在"葱岭之南",一个在今川西高原.然<旧唐书·东女国传>对川西高原女国风俗与政体记述中,却出现了不少与<隋书><北史>所记葱岭之南女国相同的记载.这究竟是两个女国存在相同的习俗,还是由于史料记载的篡乱谬误所致?本文从史料的传承与演变对此进行了甄别与考察.其结论是,<唐会要>和<旧唐书·东女国传>对川西高原女国的记载中均明显存在史料的篡乱问题,文章还对其史料发生篡乱之缘由与流变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唐与吐谷浑的关系看唐对吐谷浑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奠定 ,唐朝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唐朝在继承前期的基础上又进行整合和总结 ,形成了“胡汉交融 ,思想开放 ,兼收并蓄 ,取精用宏”的文化开放心态。这可从唐对吐谷浑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可窥其一斑  相似文献   

17.
唐代的鄯州位于今青海省东部地区,存在近140年(619-756),是唐朝设在西部边陲的重要州郡之一。本文从鄯州的设置、人口和经济、军事和政治地位等方面作了论述,从中说明鄯州在当时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唐代吐蕃的氏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代吐蕃政局的发展,关乎于二因素:其一为宗教因素,是为苯教与外来宗教佛教之间的竞争与抗衡;其二就是更为重要的吐蕃氏族之间的合纵连横,及其与吐蕃王室的关系。若直言之,吐蕃的体制是为"贵族官僚制",推动吐蕃历史的动力,就是各氏族间的竞合。文章根据大量藏文原典史料,通过对唐代吐蕃各氏族的发展概况、各氏族与吐蕃王室的关系、氏族团的形成、各氏族的竞合、吐蕃王室如何寻觅合作对象和社会基础的深入分析,探讨了唐代吐蕃的政治力与社会势力之间的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唐宪宗元和年间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宪宗元和年间 (80 5~ 82 0年 )的唐吐关系问题 ,目前史学界尚无专文讨论。一方面是因为人们论及元和时期的政事时 ,注意较多的往往是唐宪宗对藩镇的平定 ;另一方面 ,在唐朝中后期的唐吐关系问题上 ,人们一般都将视线放在德宗时期的唐吐“清水会盟”、“平凉吐蕃劫盟”及元和以后穆宗时期的唐吐“长庆会盟”等重大历史事件上 ,而对相对比较平稳的宪宗元和年间的唐吐关系问题 ,则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实 ,元和虽然只有 15年时间 ,唐吐关系却经历了一个由交好到交恶的过程 ,其间颇多曲折 ,颇有特色。认真分析这个时期唐吐关系的变化 ,对于…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明代伟大戏剧家汤显祖在澳门的居留,给中西合璧、多姿多彩的澳门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辉.作为一位最早接触西方文化的中国文人,汤显祖能接受反传统的左派王学,但对于天主教却始终没有接受.汤显祖居留澳门时留下的四首关于澳门的诗歌,不仅在澳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成为直接反映明万历年间澳门历史及社会生活的生动史料.汤氏名剧<牡丹亭>中的一出戏<谒遇>,以明代澳门之事为背景写成,戏中所反映的内容应有许多历史的真实,也为我们研究明代澳门史提供了不少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