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育观是人口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不同社会形态下人们在生育后代问题上的观念。数千年来,我国传统生育观的主要印记是“重男轻女”、“多子多福”和“传宗接代”。即使在人口文化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还仍然可以看到这一印记的影子。究其原因,与孝的影响有...  相似文献   

2.
与生育政策相比,生育文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更具有根本性,因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对当前达到“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目标和实现长远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根本意义。我国人口理论研究属于人类高层次的文化活动,是对人类在生物圈活动过程中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掌握。我们应使其对我国生育文化的建设起指导作用,即让其引导人们认识自己的婚姻生育行为和其他生产及生活行为都与建立与生物圈互利而持久的关系有关,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围绕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新要求,上海市松江区人口计生部门不断创新宣传和服务的载体,将人口生育文化融入到社区建设中,使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营造了良好的人口计生工作社会环境。一、加强人口生育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有效落实计划  相似文献   

4.
人口发展史说明,作为人口群体的生育行为,必然以某种生育文化为其背景并受其制约,决非随意行为。为了阐明生育文化与人口控制的相互关系,必须认清当前生育文化态势和生育行为规范,剖析二者的适应状况和存在问题,探讨完善控制人口的调理机制。一、生育文化态势生育文化是一种生育的社会观念形态,它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处于一种变动态势。(-)生育文化的基础社会文化是生育文化的基础,一定形态的生育文化源于多层次的社会文化构成。封建社会从社会文化的主导方面看,在政治思想上行富国强兵之策,经济思想上倡导以农为本,要求增加家…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面向基层、面向大众、面向家庭,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倡导和科学、文明、进步婚育观念的传播为重点,努力建设以"婚育文明、性别平等;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家庭幸福"为主要内容的家庭人口文化,积极创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宣传品牌。1.提出示范村理念,以点带面,全面推开。市人口计生委提出了"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村五有五落实、一无~提高"的创建标准("五有":村有计划生育服务室,有人口学校,有计生宣传墙,有计生图书角,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可喜的新局面.其中,人口生育观有五大转变:1、生育目的观由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向为社会尽义务转变.人口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就自然属性来说,人类生育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延续和繁殖,即维持个体生存和传宗接代。就社会属性来说,人又是社会的产物,人类生育的目的,要受社会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 社会心理是一种不系统的、自发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形式。作为高一级水平的社会意识形态不仅依赖于社会心理,而且指导、影响着社会心理。我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对我国人口生育的社会心理有着深刻影响,如儒家的“忠”“孝”思想就包含着要蕃衍子孙的内容,它对自发产生的人口生育社会心理起了强化作用。封建道德也给人口生育的社会心理以极大影响。如“三纲”“五常”作为中国封建  相似文献   

8.
新型人口生育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中心任务。如何建设新型生育文化,怎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传统生育文化与中国人口控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文化上解释不同文化社区的生育率差异,作为一种解释性的理论框架,学术界的研究迄今仍是初步的,并且有许多认识上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试图就传统生育文化与中国人口控制问题作一较系统的探讨,就正于大家。 一、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形成及特征 什么是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在运用这  相似文献   

10.
王树新 《人口研究》2001,25(4):30-33
生育文化是与人们生育相关联的一切文化现象,如习俗宗法、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生育文化还可以细分为生的文化和育的文化.生的文化包括生多生少,生男生女,怎样生法;育的文化包括生育目的、目标、方法等.  相似文献   

11.
70年代初起在我国城乡推行的计划生育,使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从1970年的33‰迅速下降到1990年的不足21‰.计划生育取得的巨大成绩为举世所公认.与此同时,人们也普遍注意这样一个事实:我国城市人口出生率目前虽已接近欧美一些国家的水平(这里且不论其完全不同的背景和原因),农村人口出生率却总在20%上下俳徊.据1989年统计我国县人口的出生率水平为22.28‰,较之1986年又增高了0.34个千分点.  相似文献   

12.
生育文化在中国人口转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海龙 《人口研究》2001,25(4):27-29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人口发展开始进入低生育水平,即妇女总和生育率小于更替水平以下,目前的1.8左右已接近政策生育率1.6;到1998年前后,这一转变基本完成了定势,即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1%以下.而这期间,全国人均收入水平尚未达到小康标准,即人均800美元.  相似文献   

13.
在邓小平人口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伟大的成绩。邓小平同志多次论述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口非控制不可的道理,同时又指出计划生育只靠行政命令不行,要进行说服教育。近年国家计生委抓紧落实“三为主”、推行“三结合”、实现“两个转变”,不断摸索...  相似文献   

14.
中俄两国人口生育文化观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炜 《人口研究》2001,25(3):55-60
本文在介绍中俄两国不同人口发展趋势的同时 ,从文化角度分析了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指出 :中国强大的人口总量增势 ,来源于久远的文化生育观念。普遍的传宗接代思想 ,推动着中国人口半个世纪以来的急剧增长。俄罗斯 90年代以来出现的人口减少 ,源于生育文化的肤浅。历史上宗教传统与非宗教传统的对立、城市化过程中缺乏对传统观念的保护以及西方和发达国家价值观念的影响等 ,使俄罗斯的大众生育行为 ,失去了潜在、统一的文化调节规范。这是造成俄罗斯近年来人口生产急剧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学时期,正值人的身体发育渐趋成熟、世界观基础正在奠定的时期;第一次成人的独立自决——职业选择——婚育选择——也处于准备和实行之中。因此,在这个阶段,对中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品质迸行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涉及的生育文化,是指在现实社会的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人口生育意愿及生育行为的文化意识,它包括社会成员对自己关于恋爱、结婚、生育、未来子女数量期望以及对子女性别的偏好等相互联系的一种价值体系。它的形成受社会的习俗、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是社会利用多种方式对个人进行文化塑造的一个过程,是社会对人口生产进行宏观调控的精神文明建设。就个人而言,生育文化,是自己生活历程中对他人生命生产——生育行为、生育过程所具有的直接的强烈的价值取向,是一种自觉的意志力量。  相似文献   

16.
时金芝 《西北人口》2001,(2):6-8,33
把一定地区一定时期的人口规模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范围内是确保该地区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低生育水平的特点、以及庞大的现实人口与有限的环境人口容量之间的紧张关系的分析,阐述了在今后一定时期内继续抓紧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村的人口控制还主要依赖的是各种形式的外力强制干预,如国家政策、法令规定、行政管理、社会政洽经济措施等等。这些外在的强制性的人口约束机制在人口生育变动的新的阶段已不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控制功能,有时甚  相似文献   

18.
传统生育文化的惯性与人口控制的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众所周知,中国人口控制的难点在农村,表现为较普遍的二胎生育和早婚早育及多胎生育现象的大量存在。大多数超生行为都是在家庭决策基础上有意识发生的。影响家庭进行计划外生育决策的,既有社会和经济因素,又有文化和心理因素。本文试就文化因素展开分析,研究不同生育模式下的生育文化及其社会经济基础,探讨变传统生育文化为现代生育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 全国解放后,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人口问题在认识上有片面性,没有认真开展计划生育工作,致使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初期,我国人口盲目发展,生育过多,增长过快,而且有些年份出现了生育高峰。人口发展有其周期性,那时出生的孩子逐步长大成人,现已陆续进入婚期和生育期,今后一个时期结婚生育人数将显著增加,这正是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我国人口现在正值生育高峰”。  相似文献   

20.
“生态系统是人类发生,发展的源泉和摇篮”。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到社会规律的制约,而且也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吃的,穿的,以及呼吸的空气中氧气都是由生态系统提供的,在自然界发展过程中,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物质的能量输入与输出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即系统中生产,消费和分解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生态就平衡了,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