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代福建产业主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福建产业发展有七大特点:出现相对较早、与对外开放密切相关、曾经借助过官力但极不充分、对外资吸引力有限、侨资对福建产业进步的意义十分重大、大中型工业企业数量有限、不仅仅局限在城市和县城等行政中心而且还分布在许多市镇里。道路曲折,内容丰富,又有殷鉴。  相似文献   

2.
福建侨资企业发展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些涉侨部门侨务共识比较弱,招商工作存在局限性,招商引资与项目落地程序脱节,跟踪服务不到位,服务规程不规范;缺乏优质侨资企业生态环境。为此,建议建立涉侨职能部门工作协调机制;科学认定侨资企业,比照内资企业享受优惠待遇;改进政府招商服务机制,引导侨资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完善平台载体,增强侨资企业发展新优势。当前应组织开展排忧解难专项活动、打造世界闽商企业总部区、设立华侨投资专业园区、鼓励设立侨商金融机构、设立侨资企业专门服务机构、打造"侨商论坛"品牌。  相似文献   

3.
从实际出发制定侨乡侨资企业发展战略,这是发挥侨资企业在侨乡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解决的基本前提。所谓从实际出发制定侨乡侨资企业发展战略,就是要充分认识侨乡发展侨资企业的必要性及其优势条件,根据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和侨乡的实际情况,确定侨资企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发挥侨乡优势,扬长避短,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侨乡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侨资"根植性,是指华侨华人作为资本所有者与侨乡社会之间存在的一种隐性的非经济性的关系特性,分为"内生根植性"和"再造根植性"。对于"侨资"根植性的培育,应当做好新侨的"留根工程"、构筑"侨社"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一、“超常外向型”开发模式——开拓海滨国际旅游度假中心 “超常外向型”开发模式,系指符合国际标准的大规模、高质量、多功能、综合性的外向超常规旅游业开发模式,亦即利用闽东南地区可供开发旅游海洋资源的优势,大量引进港澳台资、侨资和外资,超常规进行成片土地或包岛开拓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海滨国际旅游度假中心。  相似文献   

6.
模仿障碍不仅是指知识产权方面的制度性障碍和不可言状的缄默,还指来自利益上的障碍和企业内部配合上的障碍,这些障碍的重要构成因素是技术与管理信息的不可靠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侨资企业曾经为消除这一障碍做出过贡献。继续发挥侨资企业的模仿优势,需要提高企业模仿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近代华侨投资铁路集中在清末民初,潮汕、漳厦和新宁铁路为其中典型,但近代中国铁路建设事业中的"侨力"绝不仅于此。此三条铁路既是"侨资"产物但又程度不同,既是华侨商办的交通但又多少带有"官助"色彩。它们虽同属"侨资"性质,但又在筑建地、资金源、指导思想、技术支持、运作与管理机制,以及最后命运等方面存在差异。已有研究基本按照传统的"短时段-政治事件-大人物-精英史观"的单一维度来解读华侨与近代铁路问题,使得近代侨资铁路问题的研究产生平面化现象,掩盖了华侨参与近代铁路建设的宏大且深层性史实。因此,运用社会史的研究范式,增强"长时段-日常-民众-共同体-平民史观"的历史维度的阐释,在多维度、整体性、比较式的考察中,寻得近代侨资铁路的"同质"与"异象"。  相似文献   

8.
辽宁阜新海州煤矿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震铭 《理论界》2008,(6):62-63
海州煤矿工业遗产旅游吸引物具有历史吸引力、社会文化吸引力、审美启智吸引力、科技吸引力、独特吸引力和稀缺吸引力。可形成修旧如旧、黑色文化、安全探险、观光体验、休闲娱乐的旅游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外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洁 《中州学刊》2006,(3):76-78
我国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在规模、效益、档次和吸引力等方面与国外相比存在有较大差距,产品缺乏自己的特色,市场组织、策划、宣传不到位,人们所需要的休闲旅游、体育专项旅游等产品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开发。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开发研究方面强化意识、转变观念,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整合资源、提高吸引力,建立中介、协调发展,广泛宣传、扩大客源,从而推进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快速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体验导向型开发下的红色旅游产品营销组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色旅游与其他专项旅游相比,市场吸引力较弱.体验导向型开发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体验导向型开发模式是对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与产品导向型开发模式的综合和创新.体验导向型红色旅游产品营销组合应在目标市场和红色主题定位统领下,围绕体验、人员、氛围、价格、渠道、促销等六个元素展开.  相似文献   

11.
刘权 《学术探索》2014,(12):137-141
综观学界关于海外华文教育的研究,可以发现海外华文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体系及教育实践,而且还与中国的世界形象、海外华人与当地族群的关系、海外华人的内部关系密切相连。本文对这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论述,指出其中还存在的不足,并为中国正在快速推进的语言与文化输出战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马华文学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文学界的一个重要流派。马华文学的诞生和发展与中国大陆近现代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重大事件有明显的关联性,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华人世界里的情感体验,具有离散文学的特点,寻根意识强烈。它书写了华人的生活遭遇,表达了难以割舍的中国元素和情怀及难以忘却的中国记忆,揭示了老一代华族对大陆故乡的集体情愫、新生代华人落地生根的现实选择以及华人被边缘化时的失根苦痛,反映了漂泊移民者主体身份认同的焦虑不安,体现了落地生根的希翼与失根的痛苦。新生代马华文学作家远赴欧美国家求学、工作,面临着再移民的窘迫,身份与文化皆已从单一变为多元,其作品自然地反映了华人漂泊者内心深处的无奈和哀伤。  相似文献   

13.
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关系演变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侨乡侨批业和侨汇发达 ,形成了以外购内销为特点的侨乡社会。新中国成立后 ,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也出现了多种联系方式。随着海外社团日益国际化 ,出现了以地缘、血缘为主的社团回国寻根热 ,侨乡的范围逐渐扩展到内地。改革开放后 ,侨乡靠政策、技术致富 ,而侨乡新移民的文化素质不容乐观。随着新移民留学生人数的增加 ,文化发达的内地大中城市、高校和科研单位成为“新侨乡”。不同时期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关系的不同特点 ,成为今日政府制订侨务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叶剑英深刻理解华侨的爱国情怀,保护华侨利益,关心华侨健康,重视华侨教育,团结华侨,推动祖国解放、建设和统一事业。他关于华侨和侨务工作的论述与实践,是毛泽东、邓小平侨务理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对世界的吸引力在不断加强,中国对外传播也呈现出一种开放与包容的姿态。由于境外生身份的特殊性,他们拍摄有关中国题材的纪录片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独立精神。进入新世纪以来,境外生纪录片创作有了新的变化,数字产品和技术的提升为境外生纪录片提供了多元化的拍摄形态,全媒体传播为境外生纪录片走向世界拓宽了渠道,境外生与境内生的互动结合使得境外生纪录片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应当重视并正确引导境外生的纪录片创作,通过他们对中国的记录和传播,增加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全面了解。境外生是中国非常宝贵的民间对外传播力量。  相似文献   

16.
政治风险是海外投资普遍可能遇到的风险。作为和平崛起组成部分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可能遇到的政治风险更加复杂。中国政府有责任对此制定对策,通过改变海外投资主体结构,完善既有的相关国内法制,有效利用相关国际法制等途径降低中国海外投资遇到政治风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试析新世纪华侨学府侨生的文化双向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越来越重视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因此我们不应忽略在中国华侨学府求学的侨生群体。侨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桥梁,是一群特殊的传播使者,由于身份特殊,他们在国内高校的学习和生活就具有了特殊的文化双向传播特点。侨生本身既是中国文化的接受者,同时也是海外文化的传播者,这种文化的传播不仅是双向的,而且是自觉的、主动的、相互的输出和接收。在双向文化传播中,最受益的当属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海外华商与海外印商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相同与差异反映了两大海外族群在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与伦理上的相同与差异 ,而它们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革新求变不断发展的趋势又与中印两国的经济改革息息相关 ,对海外华商与海外印商经营管理特点的分析对比 ,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可利用的资源 ,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赢得优势  相似文献   

19.
苗怀明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2):79-84,107,108
就中国传统小说、戏曲的传播、接受而言,中国本土之外的海外华人无疑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文化群体,他们既是接受者,又是传播者。这种传播和接受伴随着华人移民海外的步履而展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还参与了海外华人文化的重塑。对中国传统小说、戏曲的译介,不仅满足了海外华人了解本民族传统文化、延续文化薪火的愿望,也使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国更为广泛地传播。在对传统小说、戏曲的研究中,海外华人学者是一支独特的学术力量,他们的研究成果颇多可借鉴处,与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形成一种有益的互补。  相似文献   

20.
庄伟杰 《云梦学刊》2014,(3):99-104
何谓“域外汉字文化圈”,它与海外华文文学有何关联?进一步说,既然是域外,那么其圈内汉语文学是否属于华文文学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有何异同?把域外汉字文化圈与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链接互动,我们能获得什么资源和启示?另外,在通常情况下,一提起“海外华文文学”,人们一听就明白这是指在中国以外的用汉语书写的文学(作品).既如是,为何学术界还有“世界华文文学”、“域外文学”、“华语语系文学”、“全球华文文学”、“海外华人文学”等一系列相关的概念出现呢?这又是一个令人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