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春夏养阳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应天时,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  相似文献   

2.
张乾 《老年世界》2011,(22):41-41
立冬过后,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代谢也相对缓慢。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  相似文献   

3.
静与动人体在春季阳气舒发,周身气血调和,经脉松弛,阳气较易散泄。春日锻炼要注意控制运动量,以参加活动量小的运动为宜,避免大汗淋漓使阳气受损。晨练宜舒缓柔和,动静结合。老人宜进行户外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活动,以达到吸纳春阳、吐故纳新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3月养生餐桌     
《独生子女健康》2013,(3):62-63
春季万物复苏,有很多美味而有营养的时令蔬菜。中医认为,只有食用符合节气的食物才能得到天地的精华,最有利于人体。“洗肠草”——韭菜 韭菜有“洗肠草”之称,它含有按多的粗纤维,能增连胃肠蠕动,可有效预防习惯性便秘和肠癌。同时,它还有助于血脂的调节,适量进食对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有一定益处。另外,由于春季气候冷暖不一,而性温的韭菜最宜人体阳气,增强人体脾胃之气。  相似文献   

5.
跃红 《当代老年》2010,(7):42-43
在秋冬季节,寒冷季节,很多病情容易发作或加重,这主要是人体阳气不足受到阴寒之邪的侵袭引发。而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季节,在这时若选用助阳开窍的药物,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法,使药物由体表到经络,由经络入脏腑将病要驱除或排出体外,能达到根除病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丁海霞 《现代妇女》2004,(12):38-39
冬季从立冬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一天。从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来看,冬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自然界是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冬季之风为北风,其性寒。"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因此,冬季保健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刊已经多次谈到现代人要祛除湿邪以养护阳气,以及激发体内阳气的一些方法,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将养生保命的阳气固藏在体内使之不失,这才是我们给大家“渔”的真经。本期为您奉上——  相似文献   

8.
今年9月23日就是秋分了冲医认为这时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景物开始萧条,空气变得干燥。由于燥是秋季的主气,而我国自古就有“燥令伤肺”之说,也就是这个时节的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因此,秋季养生首先得养肺。有少汗、干咳等症状很可能是“温燥”。在风多干燥的秋季,燥邪入侵会使人得病,常称为“秋燥”。  相似文献   

9.
<正>春季,阳气上升,一切生命都在春天展示着勃勃生机。此时,房事次数应当较冬季有所增加,这样才能有助于肌体各部分组织器官的代谢活动,以增强生命的活力。但凡事都有个讲究,春季性生活也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0.
春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居诸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相似文献   

11.
“两节”正逢天寒地冻的隆冬时节,那么,三九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武月萍博士说,中医养生遵循“天人相应”的自然法则,三九天除了要顺应冬季自然界阳气收藏的自然规律、坚持“秋冬养阴”的原则外,还要辅助养阳,顺应自然界阳气始生但还不够强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何明大 《老年人》2012,(2):54-55
"冬季进补,春天打虎。"老祖宗留下的古训成为了人们冬季进补的最大理由。为什么要冬令进补呢?因为冬季气候严寒,自然界的动植物均处于收藏蛰伏的状态。人也同样顺应着自然界的变化,进入冬藏季节,正如中医古籍《内经》所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又说:"冬三月者为封藏。"也就  相似文献   

13.
腱鞘炎多与急慢性损伤、产后受凉有关,一般表现为手掌部疼痛、患指伸屈活动受限,清晨醒来时尤其明显,活动后减轻或消失,多见于妇女及手工劳动者,好发于拇指、中指和食指,起病缓慢。 中医认为,本病属“伤筋”范畴。《内经》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双手属四肢之末,阳气不易达到,加之劳损耗气,易致局部阳气不足,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使筋脉失养。  相似文献   

14.
正睡眠是阳气入阴的过程。阳气入阴是很笼统的说法,包括深层次的心肾交济及浅层次的足三阳经顺利下降。足三阳经从头走足,如果中间受到阻碍,影响了经气下行,阳气就不能很好地和阴气交接,入睡也就比较困难。例如,晚饭吃得太饱时容易入睡困难,这是因为胃中存有积食会使身体前面的胃经不降。同理,如果后背的膀胱经有气血瘀阻,也会出现阳气不  相似文献   

15.
正春天不只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然而春雨绵绵、乍暖还寒,气候很不稳定,除了要做好全身调节外,饮食调养也特别重要。春季养生"状元菜"韭菜养阳,调节免疫上榜理由:我国传统养生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阳气上升,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特别是早春时节依旧寒  相似文献   

16.
正冬去春来,阳气开始生发,天地之间一派欣欣向荣。可有不少朋友反映说虽然天气还不热,却出现口腔溃疡、口臭便秘、心烦失眠、感冒发热等火热症状,其实这是“郁热”在内不得外发的表现。为什么会这样呢?冬季阳气潜藏,人们活动减少,加之进食温热补品,气血运行缓慢,体内热聚。入春之后,自然界阳气生发,体内郁热相随,在人体就容易出  相似文献   

17.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也当讲“藏”。  相似文献   

18.
《老年世界》2009,(8):44-44
春天自然界万物复苏,阳气上升,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出现春燥。另外,天气变化反复无常,由于生理机能失调也易导致“上火”。  相似文献   

19.
正中医认为,自然界中气候潮湿、吃太多大鱼大肉等都是湿气的来源。很多人认为"胖人多痰湿",因为胖人多脾虚,脾运化无力,导致痰湿内蕴,体重上升。其实不论胖瘦,只要具有以下症状,都是湿气重的表现:晨起时犯困、头身沉重、长期便溏、大便不成形且难冲下、舌苔腻等。湿邪过重易伤阳气,可以通过饮食起居调节。推荐一款祛湿气的药茶:取荷叶、藿香叶、佩兰叶各10克,洗净、切碎,用滚开水冲泡或稍煮代茶饮即可。方中,荷叶味苦辛、微涩,清香升散,具有  相似文献   

20.
邸志清 《老人世界》2011,(11):52-53
我们知道,天地万物都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规律。人是大自然的产物,要想健康长寿、颐养天年,在养生上就应该“应天顺时”。祖国医学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所以在春天应常食葱、荽、豉、枣、芪,最好少食酸辣。春天还是大自然阳气升发的季节,人体之阳气亦会随之而升。为扶助阳气生发的特点,可多食荞麦、薏苡仁、豆浆、绿豆、苹果、芝麻。另外还要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梨、莲子、百合、大枣、核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