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与人类秩序的三个向度的关系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作为人类最早的文化形式,作为世界的总的理论,在人与自然的宇宙秩序、人与人的社会秩序、人与自身的心灵秩序的三大向度曾起过重要的建构作用。作者以秩序为视角,探讨了宗教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在人类三大秩序的领域呈现出逐渐退至以人与自身的心灵秩序为主的境遇,从而一窥宗教的发展变化与轨迹。  相似文献   

2.
民族性是法治的基本属性,从而形成法治的多元化现实,而法治结构的多元,则表征着法治民族性的具体展开和实现程度,宗教、道德、法律构成法治结构多元的三个重要维度,三者在社会秩序中的不同地位,导致不同的秩序类型,进而产生不同的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3.
对社会秩序的类型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揭示社会秩序的本质.从不同的视角和标准出发,可以对社会秩序作不同的类型划分.区分等级秩序和平等秩序、单极秩序和多极秩序、自发秩序和人为秩序等几种有重要意义的社会秩序类型,有助于从社会哲学的层面上理解社会秩序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道德化的政府与良好的社会秩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供良好的社会秩序是政府存在的基本价值。因为 ,人类发明出政府的直接目的就在于让它提供社会秩序 ,在政府身上 ,寄托了人们关于社会秩序供给的期望。当然 ,社会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内生的“自然秩序” ,特别是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契约关系是这种秩序的代表形态。但是 ,实践证明 ,社会中的自然秩序也必须得到政府社会秩序供给的支持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政府的社会秩序供给大致有三条途径 ,即专制集权型的、法律制度化的和伦理道德化的。单纯的专制集权型的和法律制度化的社会秩序都是虚假的秩序 ,只有在法律制度基础上以政府自身充分道德化为前提的社会秩序供给才是健全和完善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秩序不仅在其内部存在着各要素间的结构性关系,而且在不同的逻辑层次间还存在着结构性关系,这种结构性关系根源于社会生活的整体性及社会各领域间客观存在的逻辑关系。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间的客观逻辑关系出发,社会秩序有经济秩序、政治秩序和文化秩序等不同的层次;从地区、国家和全球等空间逻辑关系出发,社会秩序有地区秩序、国家秩序和世界秩序等不同层次。揭示社会秩序的层次性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秩序的本质,也有利于我们更科学地处理现实秩序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政府的社会秩序供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政府存在的意义首先在于社会秩序的供给 ,这是根源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人类发明出政府的直接目的也恰恰是在政府身上寄托了社会秩序供给的期望。当然 ,社会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内生的“自然秩序” ,特别是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契约关系是这种秩序的代表形态。但是 ,实践证明 ,社会中的自然秩序也必须得到政府社会秩序供给的支持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政府的社会秩序供给大致有三条途径 ,即专制集权型的、法律制度化的和伦理道德化的。单纯的专制集权型的和法律制度化的社会秩序都是虚假的秩序 ,只有在法律制度基础上以政府自身充分道德化为前提的社会秩序供给才是健全和完善的。所以 ,在现代社会 ,提出政府自身的道德化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 ,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论传统"大同"与"小康"的理想社会秩序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札记·礼运>的"大同"与"小康",是中国古代社会理想的经典概括.从宇宙星象的时间-空间秩序抽象而来的天道,是论证大同世界与小康社会的思想背景,所以,无论大同还是小康,都是以"道"为终极根据,追求理想的社会秩序伦理秩序、生活秩序.因大道之彰隐不同,从而体现天道的社会形态不同,使得社会互动准则也就不同"公"与"札"是分析大同与小康的关键词.大道流行,"公"作为一种价值理性,是整合社会秩序的基本准则;而大道隐没,来自宇宙天道的终极根据萎缩,于是,"礼"作为一种工具理性,成为规范社会秩序的另类选择.因此,大同与小康殊途同归,都是强调整合社会秩序的理性主义取向.  相似文献   

8.
任剑涛 《中国社会科学》2012,(7):26-46,203,204
有学者认为,儒家思想的特质是一种与基督教"外在超越"旨趣不同的"内在超越"。分析起来,这种断定主要是基于基督教对儒家构成的宗教压力与政治压力导致的。传统儒家既不追求宗教意义的超越,也不追求本体论—知识论意义上的超越。与宗教超越重视上帝与人的关系、本体论—知识论重视超验—经验架构相比,儒家思想乃是高度看重人的德性修养与境界提升的伦理体系。在现代处境中,没有必要将儒学的宗教性引为儒家价值辩护的方式。从一个社会—政治共同体必需的人心—社会秩序来看,儒家强调的基于道德信念的相关秩序安排,具有同基督宗教一样的收摄人心、整合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社会秩序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目标和鲜明标志。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对社会秩序生成机理的学理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学术界关于秩序的生成,存在着秩序建构论和演进论二元对立式理解。将秩序的生成置于复杂科学框架下加以分析,可以看出,秩序建构论和演进论分别研究的是外生和内生两种不同秩序的生成机制,二者存在着分立、不分离、不对立的关系,完整的社会秩序是由外生和内生秩序系统耦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10.
黄楠  李俊霖 《天府新论》2005,(Z1):160-161
宪政秩序是一种社会秩序,是宪法对宪法主体进行规范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状况.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宪法秩序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宪政社会的维持和发展离不开民主、法治的政治和社会秩序,离不开宪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秩序供给:政府基本职能的学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秩序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自从人类通过组织化形态形成人类社会关系以来 ,人们便把共同体的秩序寄托在行使公共权力的政府身上。建立、维护和巩固为社会制度所需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秩序是政府的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儒家政治哲学的奠基者.面对春秋时期,信仰丧失、秩序混乱的时局,孔子一方面冲破旧有的宗教神权思想的束缚,将传统宗教道德化,解决信仰危机;另一方面又构建了以仁为本、以礼为主、以刑为辅的政法体系,将伦理道德法治化,重构社会秩序,形成了具有丰富人文主义内涵的政治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中世纪早期社会进程中,先后孕育并产生了两种形态的宗教.一种是"入世的"伦理的宗教,它为社会安定和政治秩序服务;另一种是"出世的"超越的宗教,它为个人的身心健康服务.秩序宗教的特点是将政治与神学联系起来,使政治神圣化;而生命宗教的特点是将生命与神灵联系起来,使生命神圣化.在其形成和发展中,这两种形态的宗教之间虽也曾有彼此渗透的倾向,但总的说来并未改变各自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14.
秩序是构建博登海默法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他描述了秩序的基本特征。除了秩序(包括自然秩序)的共性之外,社会秩序还有其普遍性、必然性等特性。博登海默阐明了社会秩序产生的心理根源,并且指出了法律是实现社会秩序的最有力的手段,以及这种法律所要求具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论藏族习惯法的宗教哲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习惯法在藏族社会秩序的构建和藏民行为规范的调整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藏族习惯法长期浸润于藏传佛教中并从中获得超越世俗的神圣性和符合世俗道德的合理性,藏传佛教的和谐观、平等观和自律观为藏族习惯法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在民众的世俗生活和终极追求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宗教是解读藏区秩序的关键,因此它必然成为藏族习惯法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秩序多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道德规范和法律规章,是一种有序平衡的动态社会状态。微博作为一个有3亿用户的交互平台,具备打乱中国传统秩序让其重新洗牌的强大生命力。为了分析微博与社会秩序的交互性影响,论文从微博与社会秩序二者入手,探讨了微博对于重塑社会秩序的影响力以及社会秩序对微博本身的规范和作用。结果表明,微博与社会秩序之间存在着良性的相互作用,而二者的良性双向作用既有利于重塑社会秩序,同时社会秩序本身也会规范和维系微博的正常生长发展。  相似文献   

17.
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现象,其内涵丰富,具体存在形态和具体运行极其复杂。法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是正义和秩序。正义是人类共有的内在精神,是法的实质价值;秩序则是人类共有的外在需要,是法的形式价值。正义寓于秩序之中,又通过秩序得到了保障。正义和秩序体现了法的共同理想和目标。法应当是正义和秩序的结合体,法应旨在创设一种正义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宗教立法现状一般而言 ,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的私人事务 ,法律不应当也不可能对其进行切实有效的规范 ,政教分离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特色。就宗教信仰而言 ,公权的作用范围是有效保护 ,而非不当干涉。但是宗教活动是社会活动 ,宗教活动不但关乎个人信仰 ,而且影响到社会秩序 ,理应受到法律的规范。同时 ,由于不同的宗教的主张、活动各不相同 ,在特定的地区有可能因为不同的宗教信仰及其相应的活动而引起社会纷争。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宗教活动既可以保证宗教活动合法有序地进行 ,而且可以通过公权来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我国的…  相似文献   

19.
形成于"子学时代"的修身理论原创形态,经过两汉经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实学阶段的发展,成为规范人的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也具有重要作用。修身是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的非宗教性文化形态,从动态上看,它是人们以特定文化形态进行自我启蒙、自我规范、自我完善的理性主义活动;从静态上看,它是个体在追求理想人格和社会和谐秩序过程中呈现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李朝晖 《学术研究》2001,(12):131-135
民间秩序作为社会秩序的组成部分,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民间秩序与国家秩序、法律秩序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因此在20世纪中期中国社会大变革中,其作用几乎消失.8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组织的建立使民间秩序的作用得以恢复,但重新建立的民间秩序与传统的乡规民约存在巨大差别.新型的民间秩序正呈现出民主化、制度化以及与国家秩序、法律秩序协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