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西方社会学史的部分梳理,得出社会工作价值中立的本质是实证主义价值中立观。社会工作是专业的助人活动,价值中立作为基本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在推进本土化的过程中,价值的多元性使得社会工作者不得不面临着价值选择的困境。价值观层面的困境已成为社会工作者道德压力的关键来源,影响着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与职业性的发展。社会工作者必须要在实务中寻求价值困境的突破,"价值中立与价值介入保持必要的张力"成为突破价值困境的理论指导,而"社会工作者与案主间的双向互动"已成为本土化过程中重要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关于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的自我价值是在其社会价值的实现中实现的,是以其社会价值为前提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就是坚持这两者的统一.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掌握并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在当前我国的条件下,应该树立以集体主义为本位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我们时代的主导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将有效地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科学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德育场”作为自然场的派生物 ,其本质特征是重视德育系统与过程中各要素的能量、信息辐射、吸引力以及相互作用 ,与传统德目主义、整体主义德育模式的“控制”、“强化”教育相比 ,场思维的德育模式更重视对德育对象的民主诱导和德育过程的双向互动。德育场的核心要素是吸引子 ,吸引子按其价值取向可分为主导吸引子、辅助吸引子、异构吸引子 ,它们彼此按照耦合原理、役使原理、涨落原理与自发对称破缺原理进行运作。  相似文献   

4.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滞后性,只有在遵循马克思主义价值认同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价值认同传播机制、建立价值认同接受机制、构建价值认同需求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公民价值认同,才能切实增强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并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和倡扬。  相似文献   

5.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以社会主导价值引导和控制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是当前价值观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形成社会价值体系的构建与个体价值观的形成相统一的理念、价值观教育中的体系性与层次性相协调的理念、价值观的民族性与全球性相协调的理念以及多元价值与主导价值相协调的理念,以期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价值目标的有机统一体,三者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联,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思维把握践行内容的整体性、践行领域的相关性、践行途径的多元性、践行主体的全面性,从而构建国家价值引领、社会价值规约、个人价值选择的多维互动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主导价值观和个性化价值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倡导社会主导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但是,倡导社会主导价值观与尊重个性化的价值取向是辩证统一的。因此,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是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为党和人民而确立,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由中国共产党来主导,公民层面的道德准则靠个人来践行,三者统一于"以人为本"的时代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权利与义务、公平与效率、道德与法律等关系,传递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应认识到价值准则的底线性、价值追求的动态性和价值凝练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论现时代人的价值及其实现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自我价值是个人作为价值客体对自身价值主体需要的满足。社会价值是个人作为价值客体对其他价值主体需要的满足。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作为现时代的主导价值观是集体主义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所决定的。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使集体主义价值观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在对社会发展观演变的讨论中 ,提出了需要与实践是双向互动的关系 ,在社会性的实践活动中可以寻求多种需要的融合和平衡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价值与环境价值是内在一致的 ;要缓和和最终解决突现于当代社会的全球性危机 ,需逐步建立起世界整体价值观或全人类价值观等价值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凝练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在深层本质上一致,又在内容和作用上有区别。任何社会都要有且必须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所以我们有必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凝练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观念,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能被全社会绝大多数民众普遍认同,它应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理想性,还要尽量能够兼容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有积极意义的内容。文章认为,民主、公正、富裕、仁爱、和谐等价值目标、价值理想应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价值观念是社会的产物和表现,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革,当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价值观的变迁也随之而来。人们总是在一定观念的支配下行动,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意义重大。通常,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起主导作用的、长期稳定的价值观,它不仅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指导作用,而且表现社会成员最基本的价值理想。核心价值观是共同体内部类存在的观念准备,它是价值观中最合理、最主要的成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的,在制约社会主义共同体的价值体系中,对个体的行为起主要的引导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新形势下 ,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矛盾、多元、不稳定等特征。其原因主要有 :来自社会政治环境、经济条件变化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大学生个体发展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对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分析 ,明确提出 :为了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方面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4.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建构和谐社会的必要性表现在:当今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要求核心价值观来整合;传统价值体系的缺失需要核心价值观的补充扶正;市场经济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核心价值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作用分别为:政治维度:坚持依法治国,促进政治和谐;经济维度:以人为本,指导经济和谐;社会维度:公平正义,指导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根据来源的不同,法律价值体系可区分为内生型、植入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转型期中国的法律价值体系属于混合型。其主要由以下因素构成:法律移植而带来的外来法律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法律价值,社会转型特别是市场经济建设中形成的新的法律传统和价值,还有中国当前特殊的国情决定的一些法律价值取向。这些因素之间有良性互动和动态均衡的一面,也常常存在着种种冲突,主要表现为文化冲突,包括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新传统与旧传统的冲突、基本国情所决定的特有法律价值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双重冲突等。根据法律价值体系内部不同性质的冲突,可分别采取妥协和兼顾、加大宣传和动员的力度、强制推行、放任自流等策略,以维持法律系统的内在平衡。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任务。从大的层面讲,和谐社会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细究到价值观念层面,和谐社会追求社会核心价值观与大众价值观念群的和谐。我国价值观的深层结构是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为本位的核心价值观,其表层结构是大众的价值观念群。当前,核心价值观的困惑与大众价值观念群的自身矛盾时有存在,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应始终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这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与现实国情所决定的。在价值日趋多元化的信息社会,建设我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具有其思想基础的广源性,即以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为“本源”,以现代文明社会普遍接受的共同价值为“他源”。通过二者的结合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相对抽象的理论内容具体化、生活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行政过程中的伦理建设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而这一要求的大背景则是法律价值层面的"依法治国"和道德价值层面的"以德治国",即同时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不同层面推进行政伦理建设。新的形势下,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客观发展要求我们既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又充分发挥道德操守的价值理念,这不仅是进一步提升行政工作水平、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须任务,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先决条件。在国家治理中平衡德治与法治间的关系维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培育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思想保障,而且本来就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今世界激烈的思想文化交锋、西方社会与非西方社会实现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共同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