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色彩如何生成为色彩美感,中国美学界,尤其是实践美学,多从劳动实践中去探寻答案。色彩美感实是长期的物种进化和人类进化的历史成果。如果承认光波是色彩的原本的物理性质,可以称之为"第一自然性质",那么,人眼所"看见"、所"经验"的色彩已经是"第二自然性质"。这是色彩美和色彩美感赖以产生的最起码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评毛泽东诗词的色彩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诗词是具有“永久的魁力”的艺术精品。她的美不仅美在丰厚的内容、磅畴的气势、雄浑的意境、豪壮的语言等方面,而且还美在瑰丽的色彩。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毛泽东诗词中色彩的把握和表现、色彩的强烈表情性以及色彩的配置技巧等方面的审美特色,进行了较为精细的分析和开掘,为毛泽东诗词的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美学领域。  相似文献   

3.
<正>清代朱琰的《陶说》一书中谈到范质而施采,它是对装裱色彩运用的一个基本要求.书画装裱,要求镶料的色彩要能起到突出画意的作用.运用色彩学的基本原理,染制出不同颜色的纸和绫,以此创造出异彩纷呈的装裱作品.按照色彩学的观点来讲:朱红、橙色、黄色等明亮的色调为暖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先生在《诗的格律》中提出的“三美主张”是他在中国新诗创作上的创新之一。本文试从闻一多诗歌传统物象的纯色之美、自然与现实的色彩对比之美和理想生活中的色彩斑斓之美三方面探讨闻一多先生一生追求的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生命色彩的美。色彩虽有不同,但闻一多先生“美的精神”永恒。  相似文献   

5.
民间木版年画的造型美与色彩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民间木版年画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它广泛的题材和丰富的内容始终紧贴民风民俗 ,它那独特的造型手段和色彩表现方法始终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 ,而且长久兴盛不衰。本文将从它的造型规律和色彩规律两方面进行研究 ,这对于我们继承和吸收民间木版年画的精华以及在现代绘画中的创新都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散文通过色彩描绘艺术画面,抒发散文家丰富多变的情感;而色彩的主观运用又取决于作家自己情感的调配剂,以此创造出艺术氛围和情调的诱人境界。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色彩美学内涵深刻 ,在历史发展中曾有诸多影响 ,成就巨大 ,启示着今天。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古今战争的宏观角度论证《孙子兵法》军事经济思想的意义与价值。首先从内容上对《孙子兵法》的理论体系进行归纳和分类,然后重点分析经济思想,归纳了《孙子兵法》军事经济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后,作者从古今战史及中外战争理论的高度分析、阐述了《孙子兵法》军事经济思想的价值意义及给古今战争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浮生六记》以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示了其丰厚的内容。本文拟从比喻、对比、详略、叙议等方面,对其表现手法予以探究,以期进一步揭示作品深邃浓郁的内涵和不同凡响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沈复虽然不过是一介布衣,其所作《浮生六记》篇幅不大,没有一般小说那样的故事情节,却因其特殊的视角、别致的笔触和诗性的语言,百余年来为所有的读者所一致珍爱,甚至把它和《红楼梦》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1.
白墙黑瓦的皖南徽派建筑传达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色彩构成美,黑、白、灰三色对比和谐,建筑色调与建筑的内外环境协调统一。这种色彩构成对现代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色彩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在现代小说中,以其各自的表情特征,对生命形式作了独特而绚丽的表现。色彩之于现代小说家,成为他们体验生命、表达境界、追求艺术效果最好的内心语言。色彩的审美力量与审美意蕴镶嵌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并使文本的审美空间、审美境界、审美取向更加深广、鲜明而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3.
以往评论对于张爱玲小说中意象的阐释大多是从纵向概论或横向比较的角度出发进行宏观鸟瞰,这无疑在理论和范例上对意象说具有重要意义,但往往也流失了许多来自独立本内部的意象美质。本试图以张爱玲的名篇《倾城之恋》为例,对整体、时空、色彩三个层面上的意象化进行再解读,以期拾补本角落里的菁华。  相似文献   

14.
《接骨师之女》围绕两代女性的成长故事展开,记述了茹灵和露丝在伦理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伦理蒙昧、伦理冲突、伦理选择和伦理身份构建。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斯芬克斯因子在儿童和成人身上的不同作用,儿童的伦理成长过程离不开成人的帮助和引导,只有尊重儿童、倾听儿童,成人才能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伦理成长。  相似文献   

15.
清人沈复,字三白,生于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卒年不详。沈三白一生沦落不遇,46岁时有感于“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负彼苍之厚。”乃作(浮生六记),详细真实地记录下半生经历和思想感情。(浮生六记)写成后湮没无闻,直至一百多年后才被发现,此后便广为流传,为近世文人击节称赏。林语堂、俞平伯等人都给予它至美的赞语。林语堂将它翻译成英文介绍到西方,俞平伯称它“严如一块纯美的水晶”。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仅为残本的(浮生六记)具有如此强烈的想力呢?这就是本文作者试图探析的问题。一、(浮生六…  相似文献   

16.
色彩介入诗歌,使诗歌融合绘画艺术的技法和审美特征,能丰富诗歌的表现力。在古典诗歌的审美视野里,色彩美有着重要的地位。纷繁的色彩能表现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再现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形与色的和谐统一能展示别样的民族审美心理。通过对古典诗歌中色彩现象的分析,将古典诗歌色彩从视觉认知、情感联想、象征意义三个层面上来解读,可以从多个层面认识我国古典诗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学术界对林语堂译《浮生六记》的研究呈现出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研究相结合、翻译主体与翻译客体研究相结合的特点,但研究视角相对粗糙、研究方法也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9.
从《浮生六记》女性的爱、美、聪慧、反叛等同中有异的方面对女性形象加以比较,展示其独特的形象,为人们立体化地分析、理解、欣赏封建时代的女性提供多元的审美视角,进而对其悲剧性命运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时代,女性的命运必然是悲剧性的,因此生活在封建时代的《浮生六记》中的女性,其命运 也一定是悲剧性的。本文拟通过陈芸之悲的探析,以期人们对封建时代的女性之悲有较为深入、具体的理解,并进一步认识旧 时代旧制度吞噬美好人性之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