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居住在北京的周蓉说现在出门越来越“恼火”:人多车多,到处拥堵。她所在的这个城市人口已经达到1972万,而像她这样的所谓流动人口也已经突破1000万。北京的城市承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让它不再拥挤,北京市委前不久通过了一个“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心议题只有两个:治堵和调控人口。  相似文献   

2.
简讯     
《城市》2010,(6):79-79
全球20个最拥挤城市排行榜 2010年1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全球人口最稠密城市排行榜,印度孟买名列第一,深圳排名第五。上榜的中国城市还有上海、北京、天津。而重庆、沈阳、武汉等大城市虽然人口数量众多,但是由于城市建成区面积也很大,所以未能挤进20强,香港也是略逊一筹。排行榜前20名中,印度占了5个,每平方公里人口多达2.97万人的印度金融娱乐中心孟买排名全球第一,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将证明,人类注定是一种城市化的生物。在20世纪初,全球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只有1.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不足10%。但是到了20世纪结束之时(1999年10月),世界上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50%,达到30亿,绝对数增加了20多倍。全世界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有143个,并有23个具有8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型城市,其中亚洲就占了13个。如果说居住改变了中国,那么这种改变的最宏观描述就是——城市化。十几年间,中国已经有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涌进了城市,而这一切仅仅还只是个开始。据联合国预计。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还将有2亿人从农村贫困地区流向城镇,而亚洲发展银行预测,到201O年,中国将有3亿人口成为城镇新居民。这种人口流动大潮将使中国转变为一个城市化国家,根据《2001—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城市化的11项战咯目标,它的主要内容有:用50年左右的时间,全面超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水平;建成具有容纳11~12亿人口的城市容量,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大、中、小‘城市体系’;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占用面积不得超过国土总面积的2%。但其辐射带动的地理空间不得小于自身面积的50倍等。同时。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是中国城市化战咯的核心,构筑开放、流动、有序、互补的中国城市体系,是解决“中国大城市不大、中城市不活、小城市不强”的根本途径。然而城市人口骤增经常意味着城市设施不能满足需求及公共机构的能力常常跟不上需求。由于建筑不断崛起,风景遭到破坏,人的感觉会变差。在生存压力之下,人们可能作出糟糕的决定。按照经验推断,如果管理不善或经济增长长期停滞不前,各大城市很快就会出现大片的贫民窟,就如印度和拉丁美洲发生的情况那样。如何为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提供净水、下水道、学校、医院,将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那些现在已有很大压力的公共服务。因此,城市居住的合理发展,对这一切关系重大。未来的中国,什么样的城市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4.
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是日本首都东京。东京位于日本本本州岛东部,所含扩张相连的城区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巨型都会区,下辖23个特别区、27个市、5个町、8个村以及伊豆群岛和小笠原群岛,总面积2155平方公里,人口约3530万(截至2005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按市区人口计算,2004年度东京市的GDP为7848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华木 《老人世界》2008,(12):37-37
去德国探亲,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德国小镇的居住经济。大凡走马观花去欧洲旅游的人,开始都会面对大都市的繁华而感叹,但随着时间的推延,除了个别标志性建筑会留有一点印象外,其他很快会被淡忘。我去过欧洲十几个城市,有的城市也待了好几天,现在这些城市在脑海里已经模糊不清了。但去过德国的一个小镇,时间虽然只有半天,却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规划的高速铁路网,覆盖了93%的省会城市、80%的50万以上城市人口的大城市、70%的地级及以上城市  相似文献   

7.
德国最西部的城市亚琛位于德国、荷兰和比利时三国的交界处,东面紧临科隆,距波恩也只有七十多公里的路程,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位置显要之所。亚琛之所以被称为文化之城,一是亚琛市有着近两千年的历史,目前在整体上仍然保留着古色古香的传统城市风貌;另一个原因是,亚琛是一个仅有25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而其中在学的大学生就有4.5万人,而且大学区的面积也在城市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有“大学城”的美誉。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西方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人口的数量。中国的人太多,确切地说到处都是人,这跟我们国家完全不一样。在瑞典,即使在城市里,也有许多安静的没有人的地方。可在中国的城市里, 几乎没有你可以独处的地方。无论你走到哪儿,都会与人摩肩接踵。大街上人来人往,公共汽车上、火车上有时人们挤得像沙丁鱼罐头。无论是演出,还是球赛,观众席上也总是座无虚席。我去过的国家里,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有这么多的人。显而易见,中国人已经很习惯聚集在一起生活,习惯了由于这种接近而相互之间的打扰。有一次,我坐公共汽车, 天很热,我穿的是一件短袖衬衫,我旁边坐的是一位男人。汽车上很挤,那男人赤裸的胳膊偶然碰到了我,我觉得很不舒服,赶紧躲闪。  相似文献   

9.
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我随吉林省友好代表团访问了德国。虽是走马观花,却也拾些散珠碎砾,感触所致作入杂记。汉诺威印象我们是应下萨克森州政府经济部长的邀请,为商谈建立友好省州关系而来的,因此在法兰克福未停留便转机直奔下萨州首府汉诺威。下萨州是德国的16个州之一,人口000万,幅员5万平方公里,是德国第二大州,虽号称传统农业州,而农业产值只占总产值百分之五,可见工业之发达。欧洲最大的汽车厂大众公司的总部就设在该州的沃尔夫斯堡,州政府不仅是大众公司的最大股东,而且凭借“大众”发展了地方汽车配套工业。首府汉诺威是座…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历史、社会发展的必然。一个国家越发达,其城市化水平越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近20年来,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到1996年末,我国已有大小城市666个,其中200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11个,100到2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23个,50到100万人口的大城市44个,20到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159个,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393人,按城市人口计算,城市化水平达到17%。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还是落后的,就城市化而言,“化”的质与量都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正德国也有过雾霾,慕尼黑、斯图加特、法兰克福、科隆等城市上空曾一直笼罩着浓雾。面对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德国人不是去购买抗雾霾口罩,也没有往家里搬空气净化器,更没有安装防雾霾纱窗。令人吃惊的是,自1991年之后,德国再也没有响起雾霾警报。在德国,不要说农村,即便是生活在大城市,也能欣赏蓝天白云,呼吸到新鲜空气。德国人到底做了什么?  相似文献   

12.
骆勇 《社会学》2010,(2):48-52
近年来,随着城市地域的不断扩容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传统的人们现活动地和居住地与户籍登记地一致的“人户一致”户籍模式被突破,各大城市开始出现人口实际户籍的“人户分离”状态,现主要活动地和实际居住地与户籍登记地的长期不一致,已经给城市政府市政资源配置以及实施人口管理带来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玉婧  顾京津 《城市》2010,(2):35-39
都市圈的概念是1910年美国基于统计需要而提出的,认为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District)是“一个或若干个由一定规模数量人口的中心城市和若干个邻接城镇组成的区域”。20世纪5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认为都市圈应以2500万人口规模和250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为下限。日本学者木内信藏提出了“三地带学说”,认为大城市圈层是由中心地域、城市周边地区和市郊外缘广阔腹地三大部分组成,其思想后被发展为都市圈理念。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有着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个省就相当于欧洲一个国家的幅员面积和人口,分布着大大小小600多个城市,并且被划分为多个等级。一线城市可以领略都市魅力,二线城市可以开拓视野,三线城市有些小城文化,四线城市有些别样风情。一般人是不会走遍这四类城市的,如果你有幸走过,你就会发现中国城市并非千城一面,市井处隐藏的是中国城市的多元化。城市多元化可以通过手机App的使用习惯来辨识。北上广深人的手  相似文献   

15.
《城市》1994,(3)
我随天津城市环境考察团应邀访问了德国的汉堡市与法兰克福市。城市中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盘旋回行的立体交通,琳琅满目的超级市场,精美别致的公园绿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到处是芳草如茵、繁花似锦、青环翠绕、万木秀荣。整个城市处在花园之中。  相似文献   

16.
陈群元 《城市》2012,(6):30-32
中等城市是介于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城市.在传统的城市发展理论指导下,198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而现在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没有设定城市规模的条文.  相似文献   

17.
观察     
京沪等大城市人口严重超载 《瞭望》2月12日文章称,我国流动人口在布局上越来越呈现严重的不平衡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些大城市聚集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形成对流动人口吸引的“盆地效应”。目前,超量的外来人口,使这些城市土地、环境、水资源难以承载,社会稳定压力极大。  相似文献   

18.
龚铁鹰 《城市》2003,(1):58-59
根据联合国的估算,目前世界人口的一半居住在城市。前所未有的超大规模的居民区正在城市中加速发展,从而使一些城市不断发展、扩大。今天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超过200万的大城市住房短缺、交通拥挤、卫生设备不足、犯罪现象严重。而随着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的增多,这种态势在不断扩大,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一、城市人口膨胀的原因1.全球人口的膨胀,为城市人口的膨胀创造了外部条件。这是由于工业革命积累了动力,使工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结果;也是死亡率不断降低,特别是婴儿死亡率不断下降的结果。2.工业化、城市化成为城市人…  相似文献   

19.
程萌 《女性大世界》2004,(9):138-141
安特卫普是比利时第二大城市,面积约140平方公里,人口50万人口。距比利时首都、欧盟总部布鲁塞尔以北45公里处,巴黎、伦敦、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等欧洲主要城市,也近在以安特卫普为轴心的方圆二、三百分里之内。完善的高速公路、铁路、空运网络把安特卫普同欧洲主要商业和工业区连在一起。安特卫普跨越斯海儿德河两岸。这条流向北海的大河,为安特卫普带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它成为欧洲的第二大港,世界第四大港口。  相似文献   

20.
一、上海市城镇体系现状 截至1997年年底上海共有城镇(不包括农场镇)196个,市区人口达700多万,而城镇人口超过10万的只有宝山、闽行和松江,其中宝山和闵行作为辅城,人口规模达到20万人左右;规划作为二级城市建设的嘉定、青浦、金山(石化地区)、松江、南桥、惠南和城桥,人口规模分别在4.4万人~10.l万人,其中仅松江达到了小城市10万人的标准。小城镇人口规模达1万的有21个,5000人~10000人的共有40个,人口规模在5000以下的占近65%,其中2/3的城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