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构建跨文化教学模式是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日语跨文化教学模式的构建,需建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文化体验并重的目标体系,树立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和学习者中心的教学理念,并以其目标和理念为引领,推动课程体系与内容、学习方法与手段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谢亦瑜 《云梦学刊》2001,22(4):122-123
培养具有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日语实际运用人才是高职日语教育的宗旨所在,根据社会市场的需要,必须制定高职日语的教育目标、明确专业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课时、教材与教学.  相似文献   

3.
日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的语用能力。将语用学理论应用于日语教学实践,对学生的言语行为语用意识的培养势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同理,日语教材的编写也应从注重传授语言知识到注重语言实际应用的转变。语用学理论的导入是当前日语教材和教学中要解决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以大学日语教科书为目标的依赖表现"~てください(请~)"的用法,指出以大学日语教科书为目标的"~てください(请~)"的用法与以提高国际化能力为目标的日语教育不相适应.同时,基于对日语依赖表现的分析,对日语教育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了培养具有国际化能力的人才,本文主张首先要完善日语教材,提高日语教师对日语依赖表现的认知度.其次主张根据日本文化的特征教师必须有系统地传授不同层次的依赖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时代要求优秀的日语人才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传统日语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其教学理念、课程设置亟待改革,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日益凸显。以实际调查为依据,探讨日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传统的以语言教育为基础的日语教育,已转变为以语言为基础的多元化综合性跨文化教学。本文在探索新的日语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分析在日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发展我国日语教育提出开创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随着日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交际教学法渐为高校教师所接受。教师在肯定以交际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应看到传统教学模式在词汇与文法教学上的优势。正确运用两种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才能切实发挥交际教学法在商务日语精读教学中的效用,使学生真正达到高职高专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清末中国人使用的日语教材为研究对象,从语音和语法角度分析清末中国人对日语认识的进步。在语音方面,开始使用音韵学术语解释日语语音,详细地描述对日语的促音、拗音、拨音的发音方法,指出日语的重音可以区别词义、列举了日语的音变现象并给出了原因。词汇方面,教材对日语词类划分、词的句法功能以及动词活用用法都有具体科学的阐释。这些教材的出版标志着中国人开始自觉与主动地学习日语,并对日语有了飞跃性的进步认识。  相似文献   

9.
鲜明 《理论界》2014,(1):184-186
本文从丰富翔实的原始材料出发,系统整理并分析了清末中国人使用的日语教材的编写时代背景、分类和影响。通过分析清末中国人编写的日语教材典型个案,从整体上我们可以看到清末中国人的日语观开始从"中日同文观"、"汉语本位观"向比较科学的日语观过渡。  相似文献   

10.
日语专业的学生,有表演模仿能力强、语言感受力强、上进心强、个性强的特征,在学习上有潜力可以挖掘。培养创新型的外语人才的主要方法是:教法要灵活,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好榜样,增强上进心,树立大目标。同时,教育者对学生要以诚相待,要有深厚的教学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积极探索和改进目前的培养模式,探索出符合学生特征的外语教法来。  相似文献   

11.
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一项教学基本建设,在就业压力逐年增加的新形势下,如何依托学科优势,紧跟时代发展,建设具有特色的日语专业,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日语专业人才,成为理工科院校日语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在此分析社会对日语类人才的需求,结合自身学校的学科优势,从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论述了理工科院校建设日语特色专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复合型日语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基于此,分析了社会对复合型日语人才的需求,从培养目标、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论述了理工科院校依托学科优势培养复合型日语人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是教育界的主流趋势,而创新型人才的显著特点就是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缺乏是日语专业学生的通病,如何克服这一问题成为高校日语教育亟需解决的课题。文章通过分析日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薄弱的具体表现,总结原因,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思辨能力模型的基础上,认为应在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经历了从单纯的语言文学到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的过程。复合型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对全国各高校目语专业管理者和教师的一个挑战和机遇,这需要从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实现一些突破。必须依托于学校科技学科的群体优势,借助学校商务、经济类学术背景,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坚持日语为本,拓展日语专业学生的科技素质,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基本的经济和贸易理论,培养学生运用日语从事国际间的科技和商务交流的技能。  相似文献   

15.
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日,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要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无论是英语还是日语都面临人才培养模式变更的巨大挑战。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以日语为基础,与专业相结合,保障学生具有高水平外语应用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就业率,符合了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为传统的日语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视角。利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范畴、原型、意象图式等理论来探索日语教学中难点项目テイル形的语义功能,以求减轻日语学习者的负担,提高日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日语教学是外语语言类教学一种,由于学生基础较低,导致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无法满足具体的教学需要。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日语教学中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式教学可通过情景创建,为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教学结构体系。文章基于体验式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对体验式教学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阐述了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步骤,对教学策略进行了阐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英语作为当今世界通用的语言,影响着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语言。现代日语在英语的影响下也发生了各种显著变化。本文就这些变化作一详细分析,并试析其原因,以期对现代日语的发展加深了解和提高日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丹 《阴山学刊》2021,(2):107-112
跨文化交际同ISEC项目的外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外语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然而在ISEC项目日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师角色传统与教学定位模糊、学生认识偏差与学习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与文化体验缺失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为提高ISEC项目日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ISEC项目日语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要从把握日语语言行为的文化特性、重视非语言交际行为、构筑对异文化的认同感、构建适宜日语习得的体验式活动四个方面养成跨文化交际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