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发展直接影响到全省经济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全国农业整体的发展。种植业保险是确保农业健康发展,保障农户利益的有效方式,但现有的种植业保险模式有限,农户投保的积极性不高,所以应进一步分析黑龙江省现有种植业保险模式的利弊,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将政府、保险公司以及投保农户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更好的促进黑龙江省种植业保险业务科学、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4年以来,连续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状况并不如人意.笔者认为有必要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农业保险运作的成熟经验,从加快立法、完善扶持政策、健全经营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迅速、健康发展我国的农业保险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到农业自身弱质性、不可避免的道德风险等多种因素的负面影响,我国农业保险市场陷入"供需双冷"的尴尬局面。因此,政府应发挥其在农业保险市场中的主导作用,在建立政策性强制农业保险、为农业保险提供技术支持、完善我国农业再保险市场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对当前哈尔滨市农业保险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分析了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并结合哈尔滨市实际,从农业保险的供给、需求和外部环境等三个方面分析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进而在强化管理和创新,不断完善农业保险供给体系;加强宣传和服务,不断提高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加强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政府在农业保险方面的统筹能力等三个层面提出了加快哈尔滨市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农业保险的政府支持、产品及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伟  郑适  马进 《管理世界》2005,(6):155-156
(一)农业保险发展的必要性农业保险是指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按照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  相似文献   

6.
余琴 《经营管理者》2014,(29):14-15
农业遭受自然灾害时损失严重,但农业保险发展落后,亟待金融创新发展。通过剖析我国金融创新试点的五种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引入具有避免道德风险、低成本等优势的相互保险制度,以有效解决我国农业保险的现实问题。继而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业相互保险制度的具体措施,如加大农业立法、健全政府支持、大力培养农业保险的专门人才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新疆政策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新疆政策农业保险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名片     
《决策》2011,(1):I0016-I0016
国元农业保险:为“三农”保驾护航 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第一家总部设在安徽的财产保险公司,也是全国第四家专业农业保险公司,由国元集团等23家省内国有企业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8.9亿元人民币。开业三年来,国元农业保险累计承保农作物1.6亿亩,承保畜牧300多万头,种植业保险承保率达到90%以上,居国内前列。为全省1300多万农户提供了430亿的风险保障,向500万农户支付了13亿多元的保险赔款。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保险凭借保险理念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和渠道创新重塑保险产业核心竞争力。传统保险互联网化转型过程中将面临一系列风险,需要从法律体制建设、技术创新与研发,以及监管模式创新等方面完善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近几年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农业的发展。而农业保险则作为农业产业化链条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分散农业风险、补偿农民损失、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是运用经济手段支持农业发展,是完善农业保护体系,有利于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农业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弱质性和高风险性,决定着农业保险工作的不可或缺性,农业抗风险能力的强弱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更是至关重要的,它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它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尤其在农业巨灾保险上,我国是农业巨灾频繁而又严重的国家,农业巨灾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而后序的农业巨灾保险体系还没有跟紧时代步伐和足够健全。为此,本文从农业巨灾保险释义、实施农业巨灾保险法的紧迫性、农业巨灾保险法制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健全农业巨灾保险法制体系的建议等方面展开,去深入剖析这一课题,提供可行性有价值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保险业服务"三农"和保障民生的重要途径。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在财政补贴,保费收入,保险模式等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同时我们也要客观认识到我们的不足,当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保障范围、经营主体、覆盖面以及规范性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为此,政府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强与险企的沟通与合作,在进一步规范经营的基础上,扩大保障范围与覆盖面,适当增加经营主体与承保品种,并逐步提高中央与地方财政补贴额度,使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网络保险已成为我国保险公司营销新渠道,本文通过介绍我国网络保险发展现状和阐述其产生的风险,重点从网络保险立法、网络安全以及道德风险监管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加强我国网络保险监管的具体措施,旨在完善我国网络保险监管机制,推动网络保险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保险有效需求是中国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面对农村金融市场发育滞后的现状,信贷约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支付能力,削弱了农业保险的实际需求,进而降低了每年财政资金补贴保费的使用效率。本文以旱灾为例,构建农户跨期经营决策模型,利用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在河南、河北两个农业大省9个县开展的为期15年跟踪调查数据,通过显示性偏好方法探讨了农村广泛存在的信贷约束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1)忽视信贷约束使得农业保险的真实需求被严重高估;(2)在不完善的农村信贷市场中,政府的保费补贴政策对农业保险购买意愿拉动作用有限,尤其难以达到无信贷约束下的需求水平,导致财政补贴农业的效率降低。换句话说,进一步完善农村信贷市场以激发农业保险需求,有助于提升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市场发展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保险是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防范农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本文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保险的特性分析,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农业保险在法律定位、政策扶持力度、分散风险能力以及农户保险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各级财政对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完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摊机制,探索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今年4月,中央财政10亿元资金正式注入被列为首批中央财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省份,农业政策性保险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国内农业保险试点不同模式的分析,结合重庆实际,得出比较适合重庆农业保险发展的模式——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并提出了该模式的格局是由中央政府主办并由政府直接经营全国农业保险公司,在其领导下建立省级、区级、镇级自上而下的完善的三级农业保险机构。  相似文献   

18.
在农民权益保护受到广泛关注的今天,农民应当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农民金融权是在对农民权益保护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项新的人权,获得农业保险的权利是农民金融权的重要内容。湖北省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缺失,农业生产的风险难以分散,严重制约了湖北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的金融权益也难以实现。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完善湖北农业保险法律制度如因地制宜制定湖北农业保险法规和规章,推行多样化的区域农业保险经营组织形式,规范和强化湖北农业保险的政策扶持力度等,用法律制度的形式保证农民金融权的实际享有。  相似文献   

19.
陈红兵 《决策》2014,(10):I0004-I0005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2004年至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均有农业保险方面的论述。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农业保险在国家重视和政策推动下,由小到大.由弱至强.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农业风险管理工具,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稳定农民经济收入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农民购买农业保险后,如果在农业生产中出现问题且符合农业保险赔偿规定时,农民可以获得一定赔偿,有效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因此,农业保险是保障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相关部门应积极研发新的农业保险产品,保障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农业保险的概念和类型进行概述,分析农业保险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农业保险助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