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快乐主义”(这里主要讨论的是昔勒尼流派)是与理性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派别。在理性主义看来,快乐是与理性无缘的,它只是在终极的意义上———理性的现实化或现实的理性化———才体现出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快乐与幸福。康德说:“因为每一个人的快乐与痛苦的特定情感将决定他所追求的特定幸福,即使是同一个主体,他也会根据这种情感的变化而追求不同的需要,因而,主观必然的法则(作为自然法)客观地是一个真正的偶然的实践法则,它可能且必将根据不同的主体而完全不同,所以,它绝不能提供一个法则。”(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伦敦,…  相似文献   

2.
日听猪音     
有一个传闻是有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有人问他:“做人快乐还是做猪快乐?”亚氏答道:“做猪快乐。”再问:“那么你选择做人或是做猪?”他答:“还是做人。”做猪为什么会快乐呢?大概因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人会思想,头脑复杂,所以做人痛苦。但亚里士多德是哲学家,不肯放弃思考,宁做痛苦的人,也不做快乐的猪。所谓人各有志,如果有轮回的话,给我选择,我是做猪不做人。哲学家喜欢做人,无非是吹皱一池春水,为世间平添烦恼。只要人人是猪,天下自然太平。当然,许多父母不作如是想,他们不要望子成猪,连望子成人也不肯…  相似文献   

3.
林肯认为:如果一个人决定实现某种幸福,他就一定会得到这种幸福。我们体育教师如何才能拥有职业幸福?对待工作只要做到“三心二意”便是幸福的法宝。“三心”指的是童心、爱心和责任心;“二意”指的是与学生交往应有诚意和课堂教学应有新意,那么所有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水到渠成,让学生快乐,让自己幸福。  相似文献   

4.
田朴珺 《东西南北》2014,(16):56-57
因为好奇,我问了褚时健先生一个问题,"褚老,您最快乐是什么时候?最艰难是什么时候?"老先生的答案是:"别人认为我最快乐的时候,我不快乐。"两个月前,在云南哀牢山嘎洒镇,我见到了传说中的褚时健先生。他穿着泛黄的圆领衫,领子都洗卷了,黑色的裤子松松垮垮,站在村口的小饭馆等我们吃饭。听说我们要来,他上午十点多就在这里,等了我们两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5.
2004年4月15日星期四雨今天,民警引导了一位救助管理站的“常客”任某来站,他曾无数次来站,往往是来几天又被送走了,因为他就是本地人。站里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他也认识站里的每位工作人员,可是他为何流浪街头乞讨,工作人员只知道他是劳改释放人员,被释放后无家可归,便选择了流浪乞讨。任见我,笑了笑。我让他按工作程序履行了入站手续后,便和他聊起来。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回家呢?家里还有什么亲人吗?”  相似文献   

6.
<正> 办公桌上的红色电话机“嘟、嘟、嘟”地响起来,彭真连忙抓起话筒:“不错,是我!什么?今天的《文汇报》上发表了批判吴晗《海瑞罢官》的文章?是谁写的?姚文元?他是什么人?”对方在电话里叽哩咕噜说了半天,彭真握听筒的手心都冒出汗来了。他把电话放下,气得连连摇头,一屁股坐到椅子里。他妈的,这纯粹是对北京市委的突然袭击和阴谋活动!究竟是什么人搞的,一定得查清!半晌,他才想起什么,重新拿起电话,接通了邓拓的办公室:“喂,邓拓同志吗?给我找一张今天的《文汇报》,马上到我办公室来。”  相似文献   

7.
“我现在很快乐,都是因为爱情的缘故。我要感谢李大齐,他很聪明,很有责任心,特别能让我有安全感。他给我很大的鼓励。为什么现在我能这么坦然地和大家讲我的感情,都是因为他他告诉我,应该勇敢地承认自己的感情,去面对公众,不要遮遮掩掩,不要逃避问题”  相似文献   

8.
不是文化研究的视野决定了文学现象的研究,而文学存在决定了批评的眼光和方法陈彦晖:(以下简称陈)傅老师,记得1998年国内一家刊物在采访您的时候,您说最喜欢自称是行者,这样的称呼对您意味着什么?傅道彬:(以下简称傅)行者就是在路上,我喜欢道路,路不仅是具体的,也是象征的,人生的一切活动都是问路,无论是生活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如此。《庄子·齐物论》里有一句话:“道,行之而成。”这句话本意是说路是走出来的。道家把自己的哲学命名为“道”,其实道就是路,我们在精神上的一切追寻都是问路,都是探索新的路径。陈:您的谈话里充满了诗意的表述…  相似文献   

9.
《东西南北》2012,(4):32-33
从1997年到2011年春晚,央视主持人朱军站在春晚的舞台已经15个年头,被问及这十五年的经历感受,他坦率地说:“累且快乐着,也很幸福。每年到春晚排练最紧张的时候都会筋疲力尽,在这样一个状态之下,我感受到了那份幸福,那份快乐。”  相似文献   

10.
韩松落 《东西南北》2010,(10):53-53
两个人都是我的朋友,却分手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爱了,能怎么办?可只是男孩不爱了,女孩还爱得死去活来。男孩烦了,找到我,让我去劝劝,他甩着一头乌发说.“她不就是因为年纪大了才不愿意放弃吗?”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被当今社会视为不光采的角色——“第三者”,但是,是否所有的“第三者”都是可耻的角色,都属洪水猛兽?如果这样地简单划分,那么,生活的哲理,道德的标准,岂不被唯心主义的意念所随意扭曲了吗?因为“第三者”的出现和产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主张婚姻双方都有约束,因为婚姻是融合,而不是凑合;婚姻要有共同的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我所插入的家庭是一个貌合神离、名存实亡的家庭,这个家庭的“第一者”在结婚不久就背叛了爱情,她不听丈夫、组织的帮助,因为丈夫的真诚劝导唤不醒她的良知,他们没有感情,更谈不上理想、追求一致,但是她不需要离异,因为她需要的是“丈夫”而不是爱人,她需  相似文献   

12.
陈彤 《东西南北》2009,(5):24-25
如果有一天,你的未婚夫对你说:“我已经征得以前女友的同意,她说可以接受我和你结婚,但是你必须同意我和她继续来往,并且每年有一个固定假期和她一起度过。你愿意吗?”你会怎么样?也许你会说,我会给他一记耳光。慢一点,假如这个男人是比尔·盖茨呢?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爱安·温布莱德,但是因为母亲反对,他不得不放弃娶她的计划。  相似文献   

13.
“人们整天忙于工作、带孩子或者充实他们各自的心灵。《永结同心》的作者格洛里亚·瑞奇菲尔德说,“他们早就忘了自己的婚姻也需要补充营养。”为何不腾出一点时间给婚姻补充营养呢Z试试以下几种方法,运用它们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它能让你的家庭生活更加美满幸福。做你的伴侣最热烈的欣赏者“我的妻子对色彩极有品味,”马罗在不久前的一次晚会上对我说,“她极有艺术气息。”同桌的女伴又嫉妒又羡慕地看着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则因为这意外的赞赏而容光焕发。“赞扬,尤其是当着大家的面赞扬你的伴侣非常重要。”瑞奇菲尔德说,“不幸的是…  相似文献   

14.
尚之 《东西南北》2012,(5):73-75
家有自闭症患儿,做父母的一定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死之后,孩子怎么办?”唐纳德·格雷·特里普利特是世界首位被诊断为“自闭症”的患者,现已77岁,一直居住在家乡密西西比州弗里斯特小镇,健康、快乐、独立。唐纳德的幸福一生表明,他需要的并非治疗,而是成长。  相似文献   

15.
佚名 《东西南北》2009,(9):31-31
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 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去。这不是‘放弃’,是‘放下’!”  相似文献   

16.
是哪些特殊的性质构成了酷儿的生活方式?福柯所说的那些新的人际关系是什么样子的?福柯在他回答同性恋媒体的访谈中,透露了一些他内心的想法。他心目中的第一个挑战是“使我们自己对快乐无限地易感”,从而发明人际关系,这些人际关系能够为增加快乐提供某些策略途径,能够使我们摆脱已经为我们准备好的公式——那种除了纯粹的性接触,没有其他选择的公式。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将身份与爱情合为一体。福柯对选择的缺乏提出了抗议。  相似文献   

17.
幸福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人们不仅追求现世的幸福,还要追求子孙万代的幸福。欧文说:“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荻慈根也说:“只有人类的幸福是绝对的”(《荻慈根哲学著作选集》第87页)。正因为幸福是人们的向往和追求,研究一下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特别是在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如何过上幸福的生活,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伤害面前,你可以选择倒下,或者成长。年轻的时候,我总认为,感情上的磨难是可以躲过的。如果碰上了,一定是这个人不够聪明,一个聪明的人怎么会在感情上遭遇失败呢?他(她)当然会遇到一个珍惜他(她)的人,然后他们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一辈子。  相似文献   

19.
晓英 《今日辽宁》2004,(5):48-49
毛丰美是中国农村最基层的干部,是北方农民典型的代表。2004年,在振兴辽宁的路上,他同全村人一起用诚实和勤劳收获着富裕、幸福和快乐。“会不会喝,都要尝一尝,这是我们酒业集团的主导产品。”采访结束时,毛丰美一定要留我们在村里的饭店“庄稼院”吃顿饭,一定让我们品尝一下他们的“药王谷  相似文献   

20.
人文集粹     
“如果你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杰出的君主,你就要在适合你的位置的品质上超过所有的人,我指的是智慧、大方、节制、正直”。这些绝对的道德德性同马基雅维利的virt敶没有任何关系秩?:“如果你想把你自己同其他君主作个比较,你不可因为你夺取了他们的部分权力或分散了他们的力量就认为你比他们强,而只能因为你比他们更不腐败、更不贪婪、更不傲慢、更不愠怒、更不任性”。再如,王问:“我的教义是什么?”他答道:“听从正确的原则,不行暴力,不掠夺,不售公职,不受贿赂。”君主的满足在于正确的行为,而不在于成就“大事”。“伦理与政治”,诺伯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