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喀什话喀什是历史上的西域名城。哈喇汗王朝时期(公元十世纪下半叶至十三世纪初)它是伊斯兰突厥民族向往的宗教和文化中心。新疆西南部和中亚突厥人使用的书面语言——哈喇汗王朝回鹘语以喀什话为代表。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在《突厥语辞典》中指出“喀什话是王朝的语言”。哈喇汗王朝时期的几部古典名著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阿合买提·玉格纳特的《真理的入门》都是用喀什话写成的。著名的突厥语辞书《突厥语辞典》主  相似文献   

2.
《突厥语大辞典》(以下简称《辞典》),是维吾尔人民盼伟大学者穆哈默德·喀什噶里的不朽著作.这部著作不仅为研究维吾尔语提供了丰富的科学依据,而且为研究我国突厥各民族的语言、历史、文学提供了可靠的材料.这部著作的内容极其广泛而深刻,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迄今为止所写的关于突厥诸语言的住何一种著作都不能与它媲美.所以.与其说它是一部辞典,倒不如说它是一部辞海或一部百科全书更合适些.  相似文献   

3.
穆罕默德.喀什噶里在《突厥语大词典》中比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更早地讨论了方言或亲属语言间的语音对应现象,并讨论了双语现象和双语干扰问题,注意到语言接触也会产生语音对应的现象,因此没有把对应现象当作确定同源的惟一标准。他的同源判定依赖了文化和民族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维吾尔人民的伟大学者和语言学家玛合穆德·喀什噶里于公元1072—1074年所著百科辞书——《突厥语大辞典》,是以辞书的形式描述维吾尔族以及其他突厥部族的社会生活的光辉文学遗产。“《突厥语大辞典》不仅仅是为着阿拉伯人学习突厥语的需要而编纂的一部平平常常的对照辞典,更主要的是通过丰富广博的语言材料介绍喀喇汗王朝时代全  相似文献   

5.
《突厥语大词典》11世纪维吾尔族伟大的语言学家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的一部名著,在突厥民族人民的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东方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它保留了许多关于古代新疆和中亚的历史、地理以及突厥古代文化传统方面的宝贵资料。《词典》充分证明了当时南疆喀什地区虽基本上突厥化,但古代居民的语言(一种东伊朗语)尚未完全消失,仍然有并存并用现象。《词典》写道“……粟特人、坎吉特人像阿尔古人一样操两种语言(突厥语和本族语)……吐蕃人和和阗人都不大懂突厥语……在喀什有说坎吉特语的村子,在城里的人则说王朝(喀喇汗王朝)突厥语”。还说当时伊斯兰教的北部边界是库车,东部是且未。乌斯米  相似文献   

6.
引言玉素甫·哈斯·哈吉甫以其《福乐智慧》长诗闻名于世,成为古代维吾尔文学最优秀的代表、古代维吾尔文学语言的奠基者、十一世纪喀喇汗王朝时期最著名的国务活动家和维吾尔族人民的大思想家。他的同时代人马哈木提·喀什噶里(喀什噶尔人马哈木提)则以其《突厥语大词典》(突厥语百科全书)被认为是伟大的维吾尔学者、突厥学的奠基人、并被视为突厥学学者的师长。维吾尔人民为自己有这两位大师以及他们卓有成效的伟大劳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地论述了9—13世纪维吾尔族在新疆南部及中亚一带所建立的喀喇汗王朝的文学发展情况,尤其对在维吾尔文学发展史和中亚各突厥语民族文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三部文学名著: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的长诗《福乐智慧》、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语言巨著《突厥语辞典》和阿合买提尤格乃克的劝诫诗《真理的入门》,从思想内容、创作方法、艺术技巧和诗歌形式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突厥语词汇》(原名《底完·路阿特·突尔克》,下文简称《词汇》),是我国新疆人马合木·喀什噶里(意为喀什噶尔人马合木)在十一世纪七十年代编定的一部突厥语辞书。这部书的特点是用阿拉伯语来注释突厥语词,因此,作者在编纂过程中自然参考了当时阿拉伯语辞书的体例。某些研究这部《词汇》的学者指出,马合木此书在体例上与阿拉伯人法拉比(卒于回历350年/公元961年)编纂的《文学辞书》(《底完·努勒·阿达卜》)最相近似。但是,人们不能由此断言,作者在编纂《词汇》时墨守阿拉伯辞书的编纂成规,因为突厥语不同于阿拉伯语,是另一语系的语言,作者在编纂  相似文献   

9.
《突厥语词典》名词构词附加成分统计研究张铁山《突厥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是一部用阿拉伯语注释突厥语的词典。11世纪古代突厥语文学家马合木德·喀什噶里编写。全书共收词6862条,根据词的语音结构分8卷,各卷分上、下,又分列静词、动词两部分。释文例...  相似文献   

10.
《突厥语大词典》是11世纪突厥民族的"百科全书",它反映了回鹘族当时的史学和文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另外为了形象地说明突厥诸部落和突厥语言的分布,通过绘制圆形地图描绘了作者所认识的世界,这也是回鹘民族史学中首次出现的现象,表明了回鹘史学意识的萌芽和世界观影响下的史学观的出现。本文通过分析《突厥语大词典》的史学特征,以试探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回鹘史学。  相似文献   

11.
维吾尔民族以及中亚一带操突厥语的其它民族,在自己生活和劳动的土地上,在历史长河中,在富有时代内容的物质生产条件下所产生的美学观点,即对美的理解、认识、选择、模仿、喜爱,都具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在维吾尔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著名的思想家,如艾卜——纳赛尔·艾勒——法拉比、玉苏甫·哈斯——哈吉甫、马赫默德·喀什噶里、尼扎米·干切维(阿塞尔拜疆)、艾里西尔·纳瓦依、鲁特菲、赛卡其、阿布都热依木·尼扎尔、穆沙·沙依拉米。他们都在自己的文学、历史、哲学著作中,科学地论及了审美观。但他们这些观点,只是在一九三○年后,才出现于一些报刊杂志上,因而未能对此进行系统的研究。近年来,中外学者对维吾尔人民审美观所进行的全面的、历史性的研究,作为维吾尔  相似文献   

12.
戈哈德·多尔弗 (Gerhard .Doerfer)教授是德国哥廷根大学突厥及中亚研究所所长 ,德国著名阿尔泰语言学家。 1 95 4年毕业于柏林大学 ,获语言学博士学位。多尔弗教授精通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甚至方言 ,更擅长突厥语及中亚一带突厥方言 ,长期以来致力于古典蒙古语、突厥语、满语及阿尔泰诸语言比较研究 ,取得了丰硕成果。 1 986年 7月至 1 987年1 0月我曾赴德就教于这位著名教授 ,甚感万幸 ,尤其是他在语言学方面的渊博知识给我留下了深刻影响。他的代表作《新波斯语中的突厥语及蒙古语成分》一书 ,共四卷 ,在对阿尔泰学方面的大…  相似文献   

13.
论文阐述了对《突厥语太词典》内所出现歌谣的结构、内容、艺术,语言特征等几个方面研究的意义,并将〈突厥语大词典〉中歌谣与哈萨克族民间诗歌之间的异同点进行类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从语言研究的角度对中古医书《诸病源候论》中的词汇进行辨正与分析,对《汉语大词典》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从立目商补、释义商榷、义项商补、阙例增补、提前书证5个方面对《汉语大词典》中值得商榷的一些问题进行补正,进而阐释医籍词汇研究对于大型辞书编纂的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收集了《突厥语大词典》和《福乐智慧》中的民间竞技与游戏的语言材料,通过古代突厥语民族的赛马、射箭、马球、达瓦孜、投掷等体育竞技与游戏,试图再现他们当时的社会生活概貌。  相似文献   

16.
古代突厥语诸民族以当地农、牧业产品及丰富的矿藏为原料,因地制宜地发展了民族传统手工业。从《突厥语大词典》可以看出,有采矿、金属加工制造、皮毛丝棉品加工、酿造、制陶等,门类众多,均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在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突厥语族诸语言的对比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系操突厥语各民族的历史对突厥语史进行研究的问题是突厥语言学的主要课题之一。正确地提出和顺利地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编纂突厥语族诸语言的科学的历史比较浯法和历史词源词典等。在突厥语研究的整个历史时期,学者们曾不止一次地提出过这一任务。学者们认为有必要对所研究的对象,科学地把两种方法:即1、对个别突厥语的事实和现象,通过仔细地分析,积累一大批观察出来的材料的归纳法;2、通过综合的手段确定突厥族诸语言总的发展方向的演绎法结合起来,并把经过分析与综合所得的结论进行相互对比检验,尽管有时对语言研究得还很不够,也要把获得的资料加以总结,目的是重新返回到积累事实的实践和研究局部现象的工作上去。而编纂突厥诸语言的对比·比较(sravnitel'no-  相似文献   

18.
《南海寄归内法传》是唐代高僧义净西行求法归来后所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其语言通俗,词汇丰富,涉及面广,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初年的语言实际,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该书的一些词语未被《汉语大词典》、《辞海》、《辞源》等一些大中型语文工具书收录。一些词语虽然被《汉语大词典》等立目,但存在着义项漏收、书证晚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序言,简略地介绍《汉语方言大词典》的编纂过程。第二部分介绍《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性质、规模和特色。第三部分是重点,以《汉语方言大词典》所收词目的语言资料为例证,从理论上分析阐释《汉语方言大词典》对汉语词汇史和语音史研究,对汉语方言与普通话比较研究,对汉族民俗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文化学术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突厥语大词典》所展示的古代突厥语族诸民族的游牧文化;草原、骏马、狩猎、饮食、丝路上的绢马交易,以及游牧生活构成的文化心态,图腾崇拜、宗教观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