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黄隽 《江汉论坛》2008,(5):50-52
本文对中国银行业1978-2006年改革开放的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发现这个阶段中国银行业在市场竞争、稳定和效率等方面达到了共赢,这主要得益于根据中国国情、循序渐进的开放方针.随着2006年银行业对外资的全面开放,中国银行业要达到稳定与效率的均衡,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困难.本文提出了防范金融风险的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银行并购是目前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业已入世的中国银行业必须思考、面对的问题。国际间银行业的并购浪潮汹涌而来,势必对中国银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并购,以其复杂性、风险性向中国银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是从四个部分来论述的:简要分析了国际银行业间并购的状况和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内在问题,推论出并购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了业已入世的中国银行业,面对并购浪潮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资产证券化: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新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业一项深刻而重大的金融创新,它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其推广应用将给中国困难重重的银行业带来新的生机。本文旨在对资产证券化操作及其特点进行剖析,分析它对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并对其在中国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资本管理理念是中国银行业最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国际资本管理的要求和中国银行业资本管理现状使中国银行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中国要积极与国际接轨,对银行业实施更为严格的资本管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已步入一个重要关口,2007年我国银行业将全面对外开放,海外银行将享受完全的国民待遇,国外银行资本可以通过本土化,收购兼并等策略,直接参与到中国银行业市场的竞争。外资银行资本选择以新一轮城市商业银行改革、重组的历史机遇为切入点进行投资,将是现实和有效的选择,尤其是以东部五市地区为突破口和落脚点,将会最有效发挥外资资本进入中国银行业经营竞争的“投资小、易准入、政策宽松、竞争优势特征明显、较易形成后发优势”的先天条件。  相似文献   

6.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意味着在五年的适应期之后,中国银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经济部门将全面对外开放;也意味着从现在起两年后,也就是2007年,外资银行将与国内银行一样,在中国境内完全开展人民币业务。成熟而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将会给走向市场不久的中国银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国内银行的市场空间和竞争力将受到极大的挑战。这一涉及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不但在国内学术界引起强烈关注,也引起了国际学术界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加入WTO后2002-2009年的银行业数据,我们运用产业组织理论构建DEA效率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来验证传统的共谋假说、相对市场力量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在中国银行业的适用性,得出拒绝三大假说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再分析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及其三者的关系,为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国银行业垄断机制形成的约束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部因素推动中国银行业制度变迁的理论思路,对银行业垄断格局的形成及其演变的实践解释缺乏有效的说服力,中国的银行业垄断究竟如何在建国之初构建基础,又如何在市场化取向中逐步形成,这一演变过程需要新的解释理论。本文从垄断机制演变的约束变化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中国银行业的垄断机制是在国家资源配置集权实现经济复苏和赶超战略的历史约束下,在计划经济、公有制和金融主权论下的理论约束以及转轨时期规制变化环境下,各种利益博弈约束衍生的超经济势力作用演变形成。在此基础上,力图对目前的中国银行业垄断性质作出新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9.
李长春 《学术论坛》2006,(11):119-122
近年来,外资银行进入成为了新兴市场国家与转型国家银行业市场体系变革的显著特征。文章首先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的一般经验,特别是外资银行进入对一国银行体系宏观效应上的不同看法。随后,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的外资进入,指出WTO过渡期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不能实施适度的保护,在中国银行业竞争力较弱情况下,为避免对中国银行业造成过度损害,有必要适度控制外资进入国内银行业的规模与速度。  相似文献   

10.
赵海涛 《东岳论丛》2000,21(4):48-50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日益成为现实的情况下,中国银行业直接面对WTO的冲击和挑战已不可避免,一方面,经济社会结构的变革将使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另一方面,随着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将打破国内银行体系原有的均衡状态,对银行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变动趋势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绝对收入水平尽管呈上升趋势,但其增幅却日趋递减,而农民的相对收入水平则是绝对下滑趋势,农业、农村以及农民的地位并未真正得到应有的重视,农业的弱质性和农民的弱势地位目前仍然存在。而改善农民收入状况的措施包括:(一)贯彻城镇化、一体化的思路,促进农民增收;(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的组织创新;(三)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四)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优化农民的融资环境;(五)加快改革行政体制和民主决策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行政运作机制,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省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区域金融研究中行政区地带量化研究的不足,通过构建衡量各省区银行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为区域银行业的发展比较提供较为客观、全面的衡量标准。聚类分析显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存在区域的不平衡,这体现了金融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基本规律,因此应倡导各区域银行业发展的适度差距、金融合作、协调发展和系统优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对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目前多局限于单项经济指标(如TC指数、RCA指数等)的评价,并没有一套综合体系来评价服务贸易竞争力.针对以上不足,依据进出口数据为基础的四个方面、六个指标来尝试构建评价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以实现对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同时利用中国、美国、日本和印度四国12年的指标数据进行实证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监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蔚  苏振天 《学术界》2012,(4):59-65,284
在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维护金融安全应当是各国金融市场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影子银行体系的超常规发展和信用扩张,是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影子银行的范畴进行了界定,全面梳理了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的冲击,最后针对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提出了有关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全球经济失衡与中国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阶段全球经济失衡并非临时性失衡,而是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与国际分工格局长期演变的必然结果;同时,由于其得到美国与东亚之间贸易—资金双重循环的支撑,具有长期性与持续性。在这一双重循环中,中国作为部分生产过程的最终聚合地和资金循环的重要中介,发挥着关键作用。在短期内,由于美国“市场提供者”的地位难以改变,发达国家私人资本对顺差国的产业转移以及“美元体制”的存在,全球经济失衡可以维持,不致造成严重的破坏性后果。正因为如此,相关政策调整不能仅限于中美之间,需要在全球贸易与金融领域中展开多边磋商与协调。  相似文献   

16.
李国璋  王杉  倪鹏飞 《兰州学刊》2014,(11):144-152
中国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与35年来改革开放即制度建设密不可分。改革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宏观制度环境,也是促进我国制度竞争力提升进而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水平的重要因素。文章以国家竞争力理论为基础,基于WEF建立的全球竞争力评价体系和相关数据,在对比分析中美制度竞争力发展现状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进一步对影响中美两国制度竞争力各因素的强弱、大小和次序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不仅在私人制度竞争力方面与美国相比差距明显,而且影响两国制度竞争力各因素的关联度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个人银行业务的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入WTO后,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银行业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个人银行业务作为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经营业绩和生存空间。在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产品创新浪潮的推动下,学习和借鉴西方商业银行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经验,在产品、服务、销售渠道等各个方面进行大胆创新,逐步推出符合中国市场需要的个人银行业务服务,是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界定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内涵,确定决定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建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衡量指标体系。根据这个指标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具体对策,主要是制度创新、业务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后奇迹时代经济发展理性回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实现奇迹般高速增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08年以后,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发生历史性转折,后奇迹经济时代来临,经济发展需理性回归。中国后奇迹时代经济和谐持续发展需要回归经济学理论中的理性发展——在现有的中国经济约束条件下发展。因此,从四个方面进行路径选择:完善收入分配和扩大国内需求、提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20.
浙江与苏、粤两省社会发展水平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其 《浙江社会科学》2012,(6):149-155,161
省际社会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能促使区域政府更加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本地区与类似地区相关领域的实际情况与优劣态势,进一步促进其提高本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本研究以相对权威的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据此形成的一些研究报告为基础,结合中国统计年鉴、民政统计年鉴等资料,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对2005-2009年浙江与苏、粤两省社会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浙江在总体水平上相较于苏、粤两省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发展速度则处于相对较缓状态;具体到四大领域,浙江相对于苏、粤两省在生活水平领域大幅领先且优势明显,人口发展领域稳定领先但优势不大,公共服务领域相对领先但有反复,社会和谐领域则比较滞后且进展不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就继续促进浙江社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