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信用经济与法治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在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各地都十分重视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打造信用经济.本文以法治为视角,从诚信原则的法律化、信用立法、公正司法等三方面论述了信用经济和法治建设的关系,指出从道德观念到法律原则的转变是诚信被普遍遵守的重要前提、构造社会信用法律体系是建设信用经济的必要基础、公正司法是实现诚信原则法律约束力的根本手段,从而肯定了法治建设在当前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打造信用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商标法第13条、第15条、第32条及第44条第1款是诚实信用原则类型化条款,可以用来规制绝大多数的非诚信商标注册行为.但是,实践中非诚信商标注册行为花样百出,前述条款的规制范围也有局限性.在此情况下,商标法第7条诚实信用原则条款具有个案适用意义,可以和上述类型化条款形成完整的规范体系,以全面规制各种非诚信的注册行为.商标行政机关和法院面对个案中的非诚信注册行为,若无具体法律规则可供适用,可以解释诚实信用原则,将其具体化为法律规则并适用于个案中.  相似文献   

3.
冉秋霞 《社科纵横》2010,25(4):39-41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诚实信用原则是任何国家发展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守则,在我国,信用问题却构成了当前经济运行的"瓶颈",而整个社会也缺乏信用管理能力。本文针对中国社会目前的信用症结,运用相关专业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性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4.
论市场信用与诚实信用的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经济与法律关系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其中市场信用与诚实信用可以作为一个观察点。市场信用与诚实信用的多义性为多种不同的解读提供了可能,对其准确的界定需要运用语义的、历史的、经济的、法律的等各种分析方法。市场信用是一种经济伦理道德,是道德在经济领域中的表现,而诚实信用在经过道德转化为法律后,获得了新义。两者的关系是良性互动的,它们本身及其关系从根本上说都取决于现实的发展。而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借鉴一切先进的技术、制度和文化理念,建立内容完备、制度健全、体系协调的法律制度,培育良好的市场信用,以实现经济持久繁荣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诚实信用与民事诉讼秩序的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由于立法规范与司法做法的欠缺,我国在诉讼秩序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问题;即审判权与诉讼权的滥用;虚假与规避法律等妨害诉讼的行为;瑕疵诉讼行为与审判行为。由此它危害了司法权威,影响诉讼的公正与效率。如何建立良好的民事诉讼程序,是当前民事诉讼改革的必须关注的问题。因此,把诚实信用引入民事诉讼进行深入的法理分析,提出其根本原因是为克服法律的局限性和改进法律并提出正视诚信原则的问题,将其定位为法律化的道德规范,认为诚信原则与其他基本原则在地位上是平等的。诚信原则进入我国民事诉讼,应服务于公正效率的诉讼与司法价值,并应确立相关价值。  相似文献   

6.
法律诚信与道德诚信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诚信是指作为道德准则的诚信 ,要求人们言语真实、恪守诺言 ,强调的是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 ;而法律诚信作为一项法律原则 ,是指当代各国在法律上尤其是在私法上普遍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 ,它强调的是规范与监督。违反道德而失信于人 ,可能会遭受舆论的谴责和良心的诘问。法律诚信和道德诚信并非同一范畴 ,研究分析诚信问题的时候不可简单地将二者混为一谈。我国市场经济中诚信缺失问题日益突出 ,道德诚信的基础不断被削弱。对诚信的期望已不能再仅停留在道德层面 ,而应该提升到法律层面去构想。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关键不是道德诚信的再教化 ,而是建立、健全一套市场经济法律规则 ,通过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市场经济秩序 ,并进而建立起人们对法律诚信乃至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7.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 ,但信用缺失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一个不争的现实。政府行为不规范 ,法律制度不健全 ,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以及经济主体自身存在的不足是其存在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诚信 ,对我国经济造成极大的危害 ,增加了交易成本 ,导致了需求不足 ,国际竞争力下降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作为司法原则的诚实信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明  闾刚 《社科纵横》2005,20(1):81-82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司法原则不仅仅是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 ,而且对司法解释的成因意义和制约作用也是很明显的。诚信原则也不仅是司法解释的授权原由和解释方法 ,司法解释中更要贯彻诚实信用原则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旨。  相似文献   

9.
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本规范,证人拒绝出庭作证行为其实是对诚信原则的背叛.在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背后存在着利益驱动,证人出庭作证和拒绝出庭作证行为的选择其实是一个利益权衡的结果.解决证人拒绝出庭作证问题,既需要完善相应法律制度,也需要制定操作性强的诚信规则,对证人拒绝出庭作证行为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0.
合理使用是诚信原则对著作权的限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诚信原则在各国的立法当中不仅保留了形式意义上的诚实信用原则而且把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具体化为公平原则、权利不得滥用原则等等,体现为实质意义上的诚信原则。著作权的合理使用规则就是一个具体化的诚信原则,是合理使用规则的法理依据。用诚信原则解释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具有充分的说服力。诚信原则指导下的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有效地平衡了使用者、权利人和社会公共利益;同时为法官对合理使用案件的司法裁量提供了准则,因此论证了合理使用是诚信原则对著作权施加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袁祖社 《唐都学刊》2004,20(3):110-114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观念;"信用价值"的实质性内容,主要体现在信用对于个体与社群共同体的存续良性演进所具有的主体性正效应,以及在此基础上个体和社群共同体对这种效应的自觉体认和一致追求;信用是现代人最重要、最健康的生存品质和最为合理的生存信念追求,是现代"公民社会"理性公民最为合理的行为价值取向;信用的自觉践履是现代社会公民高尚德性人格养成的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信用文明则更是现代社会与公民精神文明素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2.
透视市场经济中的非信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宝江 《学术交流》2004,25(2):34-37
信用危机愈演愈烈,非信用现象腐蚀经济链条,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非信用关系的产生不但有观念、传统文化方面的原因,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经济法制不健全、不完善。应转变信用观念,建立对社会集团、企业及个人等的信用评级机构,并加快信用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张铁男  才华 《学术交流》2005,(12):140-143
作为美德或个人修养、伦理规则或公共道德的现代诚信范畴,最终要通过社会的制度安排体现出来.黑龙江省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及其衍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使其诚信社会建设较之发达省份存在着严重的体制性障碍.鉴于此,扭转诚信缺失现象,构建"诚信龙江",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社会诚信管理评价体系框架,并借助现代信息化的力量,构筑有效的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信用失范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用问题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进程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社会信用失范的主要原因在于信用内部性和外部性的诱导、信用法律法规不健全、教育的偏废和误导、政府的失信与角色错位。建立健全的信用激励与惩罚机制、制定和完善信用法律法规、普及信用教育以及规范政府角色和行为,是解决社会信用失范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法的价值"体现着法的精神,法的本质和法的目的,立足于21世纪,从哲学和经济学两个视角洞察法的本体论价值和经济价值,目的在于为当代中国法确立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价值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As most market transactions involved the extension of informal credit because of a lack of ready cash, this meant that interpersonal trust was of central importance, and, as a result, a reputation for honesty and fair dealing in the community was vital to being successful. Money was used only in a limited number of exchanges, and credit, in the form of household reputation, was a “cultural currency” of trust used to transact most business. Trust, belief, and credit all went together, and no distinction was made between economic and social credit, as credit produced wealth and status of the middling sort. As the market expanded in the late sixteenth century, networks of credit became more intertwined over longer geographical distances, and thus trust became more problematic, and disputes over debts led to contention. These produced an enormous amount of litigation as the common law was increasingly used to enforce contracts. This led to much downward mobility through over-indebtedness, which reinforced the social importance of having good credit, and consequently the culture of credit became increasingly legalised. Although competition for credit together with the need to maintain household profitability put stress on the social maintenance of trust in the market, the economy could not work without it. As a result, the increase in commerce was seen as an essentially sociable activity because it required trust. Trust gradually came to be interpreted as the basis of justice, and the necessity of keeping promises, as the foundation of all social organisation. But by 1750 litigation had collapsed to a very low level, and self- control and politeness on the part of rational individuals came to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dispute settlement than legal means. Whereas in the early modern period conflict occurred and was dealt with after its occurrence, self-control aimed to prevent inter-personal conflict and litigation before they happened. As a result, the concepts of “capital” and “savings” developed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nd the structure of credit networks was changed.  相似文献   

17.
李丽英  沈赏 《学术交流》2004,(12):36-38
建立个人信用法律制度体系是当前一个热门话题。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关于对信用的理解学者们各抒己见,但在探讨个人信用法律制度体系建设中必须给信用一个合理的定位,才能进一步探讨我国个人信用法律制度体系建设的构架,从而提出一些设想。倡导和培育现代信用观念和信用文化,建立个人信用征集制度,完善信用公开披露制度,加强信用监督制度,加大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健全个人信用法律制度,制定一些与个人信用有关的法律,修改完善现行法律。政府应为建立个人信用法律制度体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8.
公司并购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优胜劣汰机制,具有调节生产,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在我国,由于公司并购产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交替时期,公司并购立法存在着法律规范不系统、不统一、缺乏实践指导意义等问题。因此,完善公司并购特别是上市公司并购法律体系,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公司并购法律规则,对于将公司并购这种资本运作模式成熟地引入中国,推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破产免责制度的现代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根发 《求是学刊》2003,30(1):77-82
文章阐述了美国和日本破产免责制度的法理和正当化理论 ,探讨了免责制度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基础以及所包含的信用经济学和人的尊严的原理。作者认为当代的破产免责制度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信用经济基础之上的消费债务者救济制度 ,其正当化的理论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可以从信用经济学和人的尊严的原理中得到正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