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主体—客体理论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重要一环,而人的本质问题又是解决主体—客体问题的理论前提。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表明:只有当其在思想中彻底克服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影响的残余,科学地规定了人的本质的时候,主体—客体思想才得到了科学的确立。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缩写的形式,表明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这一进程。对人的本质定义的重新反省 1845年初,由于反动政府的迫害,马克思由巴黎流寓布鲁  相似文献   

2.
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科学的研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对马克思早期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研究也曾经深受二者的影响,但马克思思想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超越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我们揭示了科学的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费尔巴哈时期与人的本质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篇论文里,我将集中研究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过程,主要关注的是马克思最初接触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哲学,并把它作为进一步确立关于人的思想和理论的必然突破点的问题。在这里我特别注意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从1843年至1845年这个阶段,也就是从马克思早期著作深受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到马克思《论费尔巴哈提纲》、诞生这一时期。我的研究本意在于揭示马克思在这一时期中提出的“人的本质”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这一概念是马克思从费尔巴哈哲学借用来的术语。所谓本质  相似文献   

4.
通过从黑格尔把人的本质界定为“自我意识”到人本主义者费尔巴哈把人之为人的根本归结为“爱和意志”的剖析 ,确立了马克思科学的人的本质观即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生产力理论。“劳动”和“实践”范畴的引进是马克思超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各自片面性走上科学道路的关键所在。“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理论的概括既标志着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哲学视角从“人是什么”到“什么是人”的动态范式的根本转变。同时又意味着“生产方式”范畴的真正产生  相似文献   

5.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是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扬弃和发展。文中着重讨论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异同及其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揭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所以研究人的本质和人的品德是德育学的重要课题。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这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批判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学说时说的话。在这里,我们分析一下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观和伦理思想,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和品德观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类本质"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费尔巴哈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马克思吸收了费尔巴哈关于"类本质"的基本内核,但作了改造和超越。本文尝试从一个不同于传统思维模式的新视角,对费尔巴哈的"类本质"思想以及马克思对之所作的转化和超越进行反思和重释,对马克思的"类本质"思想在当代条件下的独特价值作再析和重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写于1845年4月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以下简称《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集中地从认识论基础,社会基础和历史局限等方面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历史观,第一次全面地归纳了他的新世界观的基本要点和理论纲要,把哲学探讨的眼光转向人的社会关系及其内在原因上。在这份《提纲》里,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的问题置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得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结论。这标志着马克思已经走出人本主义历史观的思想境地,开始进入科学历史观的大门。现在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大多数研究《提纲》的文章,差不多都把马克思有关人的本质的思想当作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早期思想中,对人的本质及其异化的问题多有论述,这既是那个时代哲学研究的兴趣所在,也是马克思整体理论由以开始的兴奋点.马克思从最初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受费尔巴哈深深地影响到用异化劳动理论引出人的劳动本质再到最终形成人的实践本质的观点,是一个必然的逻辑过程.理顺马克思早期思想中对异化和人的本质问题的论述,继而经过深化逐渐达到实践的高度概括,对于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真实内涵和理解马克思的整个哲学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中曾经历了一个对费尔巴哈的"迷信"即费尔巴哈派的阶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不仅借助了费尔巴哈的"类本质"等术语,表现了对费尔巴哈的热烈赞扬,更重要的是,马克思站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哲学立场研究现实和理论问题。同时,由于对资本主义现实问题的研究,马克思的思想中也萌发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因素。但是,从马克思当时的总体思维范式来说,马克思还没有离开费尔巴哈的哲学基地,马克思还不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提出了系统的人学思想,第一次实现了关于人的理论的革命变革,特别是对人的本质作出了科学地回答.但是,长期以来,理论界在如何把握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问题上出现分歧.因而,科学地把握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是当前理论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一要认识人的本质,首先必须认识人的存在,认识人的存在是认识人的本质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说过:“意识在任何时候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对人的认识也应该是如此,那么,人的存在是怎样的呢?第一,从存在方式来看,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是实践的存在,这是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本质所在.在人的存在问题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贝克莱、笛卡尔、黑格尔、海德格尔、萨特等思想家都把人视为意识或自我意识、或灵魂、或思维,而又把意识、灵魂、思维视为存在,视为第一性的东西.旧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把人的存在也看作类存在物,创立了人本主义学说,认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自然的人.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观时指出:“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2)所以,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搞》即《巴黎手稿》,广泛论述“人的问题”,其中许多基本观点,孕育了马克思后来的教育观,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的萌芽。马克思关于人的教育思想萌芽与费尔巴哈、黑格尔的人论明显不同,主要反映在“个人与社会”、“能动与受动”、“主体与客体”、“人的原始差别”、“性善与性恶”、“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研究这些问题,对于理解马克思的新教育观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已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尚未得到足够的阐释,那就是其观察问题的特殊角度,即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视角。从这一视角看问题,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存在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规定性中,人的真正发展应是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发展,发展的永续性机制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作用、双向建构中。从这一角度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论及社会教育问题时,始终围绕着人的本质这个核心点,从人的主体性、社会性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等不同角度去阐发其教育思想,并以实践为主线论述了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为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为当今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  相似文献   

15.
"人的本质"思想影响到马克思早期关于自由、异化、实践和社会理想的看法,对传统"人的本质"理论的批判推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成为马克思解答"历史之谜"的有机组成部分。黑格尔、费尔巴哈和赫斯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形成都有所影响,但赫斯是德国第一个将人的本质与共产主义相连的人,他对马克思早期的政治经济异化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有重要的启迪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形成中的重要科学成果。正是这一理论,使青年马克思有可能站在人类发展所能达到的最高点去考察剖析资本主义经济,说明私有财产的来源和本质及其内在矛盾,预见历史辩证发展的客观进程,从而为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根据。本文试对此作一探讨。 一 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来源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但它不仅区别于黑格尔的精神异化论,而且又极大地超越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本质的异化观。早在编辑《德法年鉴》时期,他就分析和阐述了国家和“市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他们的社会历史理论时,是十分重视对人的研究的。们们越过费尔巴哈而发现唯物史观,其思想基础之一,就在于对费尔巴哈关于人的见解进行科学的剖折、批判,克服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缺陷,建立了考察和研究人的科学的理论。本文拟就这一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谈谈个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正> 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虽然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前提,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停留在人本唯物主义的水平上,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论独创、科学的探索,逐步地实现对它的扬弃和超越,使历史唯物主义成为科学的历史观。那么,历史唯物主义实现对人本唯物主义超越的基本线索是怎样的呢?在人的本质观上,实现了从“类本质”到“社会关系的总和”的飞跃马克思早期使用的“类本质”范畴接受了费尔巴哈关于“类”和“类本质”的学说,马克思考察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探索文艺的本质的同时,还应该考察文艺主体的本质。本文以马克思关于人类把握世界的三种基本方式的理论学说为立论依据,力求阐明:从本质上看,文艺主体是一种实践—精神主体。 1 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产生现实的主体与客体,尚未发生相互作用关系的人与自然,还停留在可能的主体与客体阶段。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构成主体与客体的存在范畴和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范畴。对于人与自然的相互存在,人是主体存在,自然是客体存在,这是  相似文献   

20.
青年马克思科学伦理观生成的思想背景,主要包含有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社会唯物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思辨哲学与费尔巴哈的人本学、青年恩格斯、赫斯—蒲鲁东的社会主义批判理论的印记;同时还与马克思当时的共产主义学说和劳动伦理观紧密关联。青年马克思科学伦理观的内涵,一是马克思从科学与社会(人)的关系方面,揭示了自然科学和工业史的伦理功能———在确证人的本质力量过程中的作用;二是马克思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方面,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工业的科学伦理价值;三是马克思阐述了科学活动的社会伦理本性。青年马克思科学伦理观对于科学迅猛发展并得到广泛运用的当代仍有极为深刻的影响和科学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