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苏俄新经济政策对孙中山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苏俄及共产国际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俄和共产国际从其东方战略出发 ,积极在中国寻求盟友 ,最后决定面向孙中山。孙中山则由于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和寻求列强支持的失败 ,转而寻求苏俄的支持。这样 ,苏俄、共产国际与孙中山从各自不同的利益出发 ,相互接近。苏俄、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使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并且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同时调整了革命方略 ,即是从注重军事工作转而注重政治工作 ,特别是宣传工作。不过 ,苏俄及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影响还是有限的。国民党改组后孙中山的言论表明 ,孙中山的革命理念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爆发后 ,列宁便遵照革命前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思路 ,着手在苏俄“消除”市场经济关系、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经济关系 ,但由于各种实践中的困难 ,列宁的指导思想和实践不久就发生了转变 ,转到了传统马克思、恩格斯“剥夺和改造”的思路上 ,并一直保持到新经济政策实施前。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先生开始革命,以创立兴中会为标志。在此之前,他的思想是多元的,一面倾向革命,一面希求改良。在西医书院求学时,他接受的是西方基督教的救世思想和达尔文的社会进化论;在同维新人士的交往中他又接受了改良思想。在接触和吸收这些思想的过程中,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媚外卖国不断给他刺激,终于使他实现了从不满清廷到决心覆灭清廷的转变,最终形成了反清革命思想。一、孙中山在西医书院求学时对西方文化的接受孙中山早年所受的教育,既有传统的私塾教育,又有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教育,但两者相比,以后者为主。从孙中山早年所阅读…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期,清王朝正在世界资本主义的大潮中颠簸着。中国处在生与死、兴与毁的十字路口上,走入近代中国变革激流中的孙中山,誓以革命的暴风雨洗刷祖国身上的耻辱和污泥,再以合众政府之模式,营建一个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大厦。1892年从香港雅丽西医学院毕业不久的孙中山,带着生物进化论的思想,同一个少年时代就志趣相投的老同乡陆皓东,从广州北上天津,企望找到救国救民之路。那时中国在封建主义清王统治下贫穷落后、任人宰割,外边面对的世界则是一些富强先进,又到处侵略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孙中山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改良主义的羁绊。在天津他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提出“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他说:“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孙中山选集》上集第8页)他认为如果光绪皇帝,励精图治,抓住变法的主动权,通过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照着俄日之楷模去作,中国就可以经维新而走向富强了。孙中山在日本时候,正值戊戌变法之后的1898年10月,康有为、梁启超先后也逃到日本。政治的流亡,忧国悯时的心绪,加之对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势突飞猛进的好感,便兴致极浓地阅读了日本欧美之书,理解和吸收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求改良,他同陈少白急于会见康有为,欲同其“商谈合作”,与梁启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早期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首先是“以农为经”,全面发展中国的农业,并指明了改良农业的切实方案;其次是。以商为纬”,谋国家之富强,体现出与传统“重本抑末”观的显著不同;再次是民生主义,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同时对劳苦大众给予了深厚的同情.孙中山早期经济思想的文化渊源,一方面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包括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有关学说.他对待中国和西方的文化,都是采取历史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态度,而不是盲目排斥或承袭.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初,马君武留学日本期间,最早追随孙中山,在理论和实践上大力宣传和坚决捍卫孙中山及其学说三民主义。他广泛联络爱国志士,积极建立革命团体和创办进步刊物,认真培训军事骨干,始终不渝地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的创立。马君武是孙中山早期革命事业的得力助手和亲密战友,为中国同盟会的创建立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8.
伦理政治意识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思维方式影响甚深,孙中山亦深受其影响。他早期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基本上围绕“治国”与“平天下”两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早期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早期的生活境遇、西式教育、殖民地观感、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影响他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与行为目标系统密切相关的。他早期思想的属性既非改良,又非革命,而是其目标选择中的侵犯意识与攻击行为,革命反满是后来政治心理完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七十周年了。七十年前,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举行城市武装起义,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政府的统治,摆脱了帝国主义体系,组织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革命的火焰引向农村,取得了乡村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建立,使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马克思、恩格斯规划的人类前景,第一次变成人间活生生的事实,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始了。关于十月革命对人类历史的意义,正如列宁说的,坚冰已经打破,航线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  相似文献   

11.
无政府主义是20世纪初在中国出现的几个影响比较大的思潮之一,后期分化剧烈。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人,与中国的无政府主义有过多次交往。本拟从孙中山先生与早期无政府主义的交往中,看出在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中,许多人曾经迷茫过,但最后经过多次的选择,终于选择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如何评价孙中山早期的政治思想,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见解。有的同志认为,在兴中会成立以前,孙中山基本上是一个改良主义者,或者认为孙在这时虽有某些革命思想,但占主导、支配地位的是改良主义思想。有的同志则认为,兴中会成立以前,孙中山“不是一个改良主义者”,或者认为孙中山这时的思想虽然在某些问题上受到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但起主导、支配作用的一直是革命救国的思想。有的同志甚至认为孙中山“一开始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孙中山自己曾经多次谈及何时产生革命思想的问题。一九一九年,他在《孙文学说》中认为:“予自乙酉中法战败之年,始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与中国早期铁路建设何一民关键词:孙中山铁路建设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不仅毕生致力于革命,而且还对中国发展现代化经济倾注了巨大的精力。他十分重视发展现代化交通,特别是对铁路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观点和措施,对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不够发达的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这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尖锐地摆在布尔什维克党面前的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新课题。建立一个有利于巩固无产阶级的政权、体现苏维埃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的政治体制,则是这个新课题中的重要的、在当时甚至有决定性意义的组成部分。解决这个任务,确无现成的具体方案,只有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前进。这是一个不断实践、反复认识的过程。从十月革命前建立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的设想,到国內战爭开始以后苏俄政治权力向集中的方向转变,从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发展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努力,到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的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为我们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终生的战士”。为了改造中国,他付出了全部心力;领导辛亥革命,则是他一生中最富意义最有影响的丰功伟绩。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它不但推翻了帝国主义走狗清朝政府,还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虽然这个共和国只是昙花一现,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主觉悟,推动了民主精神的高涨,成为中国政治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两大历史课题。研究孙中山就不能不研究他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也不能不了解孙中山的思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已六十周年了。他为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历尽艰辛、坚韧不拔、再接再励,愈挫愈奋;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青少年时期,是孙中山一生立志革命,献身革命的奠基时期,因此,探讨这位伟大爱国者和革命家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就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孙中山早期思想的研究,历来受到重视,但长期以来一直众说纷云,歧见层出。总起采讲,基本上有两种意见。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先生任大总统后,日夜奔波,准备北伐。一次在桂林的一段山路上,为赶到某地主持会议,他雇了一乘竹轿。可刚走不远,他心里就不安起来。听轿夫发出的一阵阵喘气声,心里更难受。于是,立即令轿夫停下。轿夫问“大人何事?”孙中山说:“自然有话。”轿夫刚收住脚步,他又说:“老哥辛苦了!”又问二位多大年纪?一个答65,另一个答刚过60岁。孙中山听了心里更不是滋味,并深情地说:“你们年纪都比我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了,“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宰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而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第一次大革命,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中国的现代历史一再证明,国共合作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孙中山能够“适乎”这个潮流,站在时代的前列,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也是我们今天深切纪念他的原因。如果国共再次合作,从而实现“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将是今天顺应历史潮流的壮举。  相似文献   

19.
在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被鎮压后,中外反动势力达成了新的勾結,把中国社会导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化过程,从而与日俱增地加深着中国的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开始了一个更加变化激烈、更加动蕩不安的时代。到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被鎮压下去了,但农民群众仍然坚持不懈地进行着反帝反封建的斗爭,并逐渐酝酿着新的革命风暴;一个新兴阶级——中国民族資产阶級也終于冲破重重障碍,蹣跚地出现,赋予这一时代的斗爭以新的內容。它的上层代表——資产阶級改良派,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与发展資本主义,逐步地发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爱国維新运动。也就在这个时候,民族資产阶級下层的民主革命思想在孕育着、酝酿着,以兴中会的成立和1895年广州起义为标志,这一思想虽則是体系极不完备、但却以新生的雛形脫胎而出,放射出它特有的战斗光芒。最早具有这一思想的典型性代表,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孙中山。 馬克思列宁主义告訴我們,任何一种革命思想和革命运动的发生,都必須在实际生活中具备相当的因素,即以一定的社会經济要求为其背景的。那么,作为資产阶級革命派杰出代表的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呢?其持以活动的阶級基础是什么呢?它为什么以广东为策源地呢?——这一切問題的解答,就需要我們对当时社会經济背景以及与此有关的問題作一番較周密的考察,以利于对孙中山光輝的一生,作出更恰如其分的評述,本文就是想对此进行初步探討,以就正于史学界諸前輩和同志。  相似文献   

20.
从中西文化交流史中来看,梭罗及其超验主义同仁不约而同将视线投向中国,是18世纪欧洲掀起的"中国热"辐射到美国的结果.但就单独的个体而言,梭罗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与他自身的学术背景有着必然的关联.两个重要因素奠定了梭罗的思想,一是求学哈佛;二是和爱默生的交往.在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下,梭罗开始接触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