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家》2009,(Z2):48-49
2008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最为严厉的一次市场考验。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商业地产也难独善其身。2009年,行业的"洗牌"和"重组"将给商业地产带来何种挑战?商业地产将何去何从?为了给即将入市或正在招商的商业项目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专业视角,安家传媒特别搭建了商业地产专业人士交流沟通的平台——"北京商业地产精英酒会",汇集京城商业地产界各路精英深入探讨商业地产的焦点、热点话题,共话商业地产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2.
《金色年华》2013,(5):40-41
SOHO中国的第一个项目 SOHO现代城是SOHO中国的第一个项目。它位于北京中央商务区,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的东面。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48万平米,它拥有48家店铺,283套办公室.1897套公寓。1997年,SOHO中国预见到中小公司的迅速崛起以及他们对居住和工作空间混合的需求越来越大,便首次向市场推出“小型办公,居家办公”(SOHO)这一概念,给业主提供了灵活多功能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安家》2006,(10):84-86
2004年之前,从政策、体量方面来看,北京没有上海、广州的商业氛围浓厚.国内的大型基金公司,主要从2004年年初开始针对北京做商业投资,商业地产、写字楼、住宅都有一些买卖.之前都是在上海、广州的情况较多.在商业地产方面,新加坡的凯德置地比较活跃一些.其他的基金公司会针对一些有租约的商业地产项目,或者是有租户开业的大型项目很感兴趣,对那些还未建好、在招商中的项目兴趣不是很大.因为精明的投资公司可以清楚地算出这些项目在三年、五年的租金回报是多少.  相似文献   

4.
《安家》2008,(11)
SOHO中国 战略转移 价值最大化 万科在降价,SOHO中国却在提价.有传言称,SOHO旗下在售项目从9月1日开始全面提价.据记者了解,soHo中国目前只有三里屯SOHO和SOHO北京公馆两个在售项目,其中SOHO北京公馆上涨约1%,三里屯SOHO涨幅约5%,虽然提价的传言在潘石屹的解释中变得扑朔迷离,但是据称,9月2日如期上调销售价格的SOHO系列产品,销售状况稳定,平均涨幅为5%.5日当天的成交金额为9112万元.  相似文献   

5.
商业地产开发的人居环境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商业地产开发的典型误区 商业地产是指用于商业目的的非住宅房地产.是商店、写字楼、酒店旅馆等商业用途物业的通称.最近一两年,各种类型的商业用房如商铺、商场、购物中心等为主流产品的商业地产开发成为房地产业投资的新热点.商业地产的开发,已经从初级的住宅配套型物业转变为一种新的房地产市场开发形态,并已经形成其相对独立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6.
《安家》2007,(2):73
个人简介: 戴炽义,1959年生于北京,1984年毕业于北京经贸大学财会系财政专业,1991年开始闯荡海南,后又投身广西钦州参与大西南开发,2003年,回京担任北京"阳光100"总经理助理,此后三年内,全面负责北京阳光100的管理工作,不仅成功完成该项目尾盘的销售,也初步尝试了商业地产的运作.2006年起担任北京军凯房地产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操盘北京国际玩具城项目,以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将北京国际玩具城成功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7.
詹伟锋 《安家》2007,(1):117-118
地段和区域是房地产开发永恒的命题.区域价值是运作一个项目的先决条件之一,成功的项目又会反过来提升区域价值,这一辨证关系在住宅领域和商业地产领域同样得到验证.对于商业地产而言,特定范围的区域有另一个代名词:商圈.商圈的构成中少不了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充足的消费人口、成熟的商业氛围,等等.  相似文献   

8.
詹伟锋 《安家》2007,(1):115-116
2006年是北京商业地产稳定中有发展的一年,同时也是诸多问题集中暴露的一年.因为幼稚,因为不专业,因为急功近利,因为其他种种,商业地产领域真正成功的运作案例少之又少,而表面风光、实际陷入困境的项目却比此皆是:无论是广告打得满天飞而商铺却卖不出去的项目,还是热卖之后经营管理出现困难的项目,也无论是一再推迟开业的项目,还是拖了三、四年仍没有动静的项目,都表明商业地产在2006年绝非轻易能够玩转的游戏.  相似文献   

9.
《安家》2007,(2):38
个人简介: 王永红,经济管理硕士,经济师,全国青联委员.1994年在北京成立中弘集团,担任总裁.中弘兴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是中弘集团旗下新兴的房地产开发骨干型企业,现开发和建设望京商业街项目--"六佰本",在业内外取得了极佳的口碑,在取得巨大销售业绩的同时,在望京区域营造了个性鲜明的商业文化,推动了该区域商业的发展速度.王永红也因致力于推动商业地产发展而受到北京各界的关注,获得业内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0.
《安家》2008,(11)
随着北京乃至全国范围的房地产萧条,开发商与投资者纷纷转向利润回报率更高的商业地产市场.自2008年开始,北京商业地产的供应量成倍增长,相对应的,市场吸纳量也大幅提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极大地带动了北京商业地产市场的发展,同时,也吸引了大批国际一线品牌落户京城.  相似文献   

11.
赵姝岫 《安家》2006,(7):121-128
在这个国际化潮流席卷全球的时代,聪明人会觉得遍地是黄金.所以有了东方广场的成功,有了燕莎、赛特的辉煌,他们成为国际名品的汇集地和"代言者".今天,政策关注下住宅的市场显得有些沮丧,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商业地产开发商的心情.在商业地产中,购物中心这个年轻的商业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激情,在不断地成长和自我升级,它不象燕莎、赛特那么高不可攀,那么冰冷……  相似文献   

12.
《安家》2008,(12)
2008年6月30日,中粮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在京正式启动其重要商业地产项目--中粮朝阳大悦城工程正负零浇筑典礼.典礼上继承了西单大悦城开业时鲜明的LOGO浇灌仪式,据悉,此仪式将作为中粮集团旗下所有以"大悦城"命名的商业地产项目固定启动仪式,成为中粮集团"大悦城"品牌战略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3.
《安家》2008,(1):162-163
1.华远SOHO中国合作开发十年烂尾楼 2007年11月6日,华远地产和SOHO中国同时宣布,将合作开发位于北京光华路烂尾了十年的"民源大厦",华远占49%的股份,SOHO中国占51%的股份,民源大厦就此复活.  相似文献   

14.
董利 《安家》2007,(1):107-108
2006年的商业地产是安静的一年,也是转型的一年. 今年各种媒体对商业地产的报道篇幅减少、商业地产开发商的广告版面缩减、住交会上仅有一个商业地产项目,这些似乎都使人们感到商业地产风光不再.其真正原因是:我国的商业地产正处于一个由开发走向经营的转型阶段.  相似文献   

15.
《安家》2008,(1):139
1、开发商转身商业地产 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多素以住宅开发见长的开发商将精力转移到了商业地产上.保利集团、富力、合生、香港富华莫不如是.据悉,今年商业投资类物业总量将达到255万平方米,此前供应的商业地产项目也陆续集中在今年开业运营.  相似文献   

16.
杨冠军 《安家》2006,(9):26-27
张锋的亲和力,源自对商业地产的专业与执著(我们称之为内秀),以及真诚待人与低调的处世态度. 回顾北京房地产开发历程,张锋感叹,住宅开发已经进入巅峰成熟状态,甚至形成了特有的模式与流程. 相比之下,商业地产却仍然属于"新事物",尽管北京的商业地产已经渐入状态,尽管富有发展老百货的基础,但商业地产专业运营人才还是非常缺乏.  相似文献   

17.
《安家》2006,(2):134-135
公司简介: 北京置信华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1月,于2004年11月由广东阳柳集团正式控股.广东阳柳集团是一家集工业制造、商贸、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和物业管理的大型企业集团. 北京置信华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奉行集团一贯的"造福于民,优化城市建设"的房地产开发理念,投资数亿元启动了北京亚北别墅区内低密度高档住宅项目--置信华庭.置信华庭作为阳柳集团在北京开山之作,公司集中了最优秀的房地产项目策划、建筑设计与施工、园林规则等人力资源,并聘请具有多年别墅及TOWNHOUSE等产品设计经验的A&S翰时建筑设计公司和世界首屈一指的泛亚园林设计公司分别提纲建筑设计与园林规划顾问.  相似文献   

18.
正城市商业地产(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产业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对资产管理能力要求高等特点,长期以来,其发展一直滞后于住宅市场。2010年以来,在住宅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企业、银行、保险、基金和信托等不断将资金从住宅市场转移到城市商业地产市场,城市商业地产投资增速加快,年均增速约30%;2011年~2012年,中国城市商业地产处于快速增加期;2013年,在城市商业地产供大于求的市场压力下,城  相似文献   

19.
《安家》2007,(2):62
个人简介: 张城军,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获建筑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投身于北京的房地产建设,并指导参与了多个地产项目的开发和推广.2004年组建了涿州市南海渔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2006年正式启动"慢城"别墅项目,开启别墅市场新时代.将"慢活主义"的人居生活理念结合建筑之中,并打造渡假型城市别墅的新概念.现任涿州南海鱼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20.
詹伟锋 《安家》2007,(1):119-121
商业地产在中国短暂的发展历程和尚显幼稚的开发模式,决定了国内商业地产专业人才的匮乏;最近两年商业地产高潮式的蓬勃发展势头,又决定了业内对于专业人才的极度渴求.供需失衡的状况导致人才的稀缺,这一点,从各大开发商和代理服务公司竞相挖角的局面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