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依据劳动人口统计学的有关方法,对广州市劳动力供给总量进行具体预测。预测的步骤为:首先是根据同批人分要素预测方法,预测得到未来各年的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其次是在劳动适龄人口预测的基础上,再根据参与率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给出可能的劳动参与率后,得到最终的劳动供给总量的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了问题分析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开平市劳动力资源状况,现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开平市计算机汇总资料对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即劳动力资源进行分析。一、"六普"人口的概况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总人口为699242人,比"五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点2000年11月1日零时,以下简称"五普")增加30550人,增长4.57%,年平均增长率为0.45%。  相似文献   

3.
如何确保完成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本文在对“十一五”时期全国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十二五”经济发展与主要污染物排放规划目标,预测了2015年GDP及三次产业增加值,利用投入产出列模型,预测了各经济行业的总产出,并根据产值与污染物排放的关系,预测了2015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提出了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与主要污染物排放规划目标的六大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十二五”经济增长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规划在即,经济增长率及经济总量预测是制定规划目标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根据陕西省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国民经济核算历史数据,运用小波多分辨分析-ARMA和灰色GM(1,1)的预测方法,分别对陕西省2010-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和经济总量进行了预测研究,为陕西省设定"十二五"经济增长的动态目标值提供基础性依据。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期间,无锡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之路,城市经济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互动推进。在十二五后期、十三五期间,无锡要努力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形势,必须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率先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市,以改革创新的锐气提升城市发展综合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6.
回顾“十一五”时期四川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可谓喜忧参半,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十二五”来临之时,四川服务业也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好为了打造一个全新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8.
当前,四川正面临灾后恢复重建和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为了使经济活动更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需要,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重新对四川经济区进行科学划分自有其道理,以便为“十二五”全省空间布局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民工荒"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出于供给方的考虑在劳动经济学之中,一个劳动者要不要工作,要不要进入一个劳动力市场,可以,通过相应的模型来进行分析.所以在从供给方的角度分析"民工荒"现象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此模型进行简单的回顾.经济学家们在分析劳动力供给行为时,常常用到的模型是"劳动——闲暇"模型.该模型假定个人可以从来自商品的消费(C)和来自闲暇(L)的消费中获得满足.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必然会带来劳动力需求结构和技术结构等出现一系列变化,引起劳动力就业产生新的组合。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合理配置,是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分配制度改革是“十二五”经济转型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攻坚时期,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快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是中国经济顺利转型的关键。文章分析了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指出分配制度改革不仅需要政府在提高劳动报酬、调节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支出以及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等方面采取措施,还要顺应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倒逼劳动报酬提升的市场力量,与企业联手推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2.
一、劳动力产业结构转变的一般理论描述劳动力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劳动力按其所属的产业部门进行划分而形成的劳动力在各产业部门间的分布、构成和比例关系,本文采用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把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第一产业—广义的农业;第二产业—广义的工业;...  相似文献   

13.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陕西以建设西部经济强省为目标,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壮大优势产业,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迎来经济总量迅猛扩张,持续高速增长的黄金发展期。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在投资的强势拉动、工业的强力支撑下,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经济总量迈入万亿俱乐部行列,经济增速名列前茅。“十二五”伊始,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国家以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改善民生为核心的宏观调控政策为“十二五”发展提出了全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实现农牧民收入的稳定快速增长,不断缩小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是“十一五”时期,全州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全州农牧民收入的现状,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两个趋向”的科学论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大力促进农牧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随着山东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005年,山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44.7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0.6元。比.2000年增加4254.82元和1271.35元.分别高出全国水平251.79元和675.55元,均居全国第8位。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过程中.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成为当前各级党政领导重视、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以来,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禾斗学发展观,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节能工作经历了淘汰落后产能、关小上大、限制“三高一资”行业等不同发展阶段。“十一五”期间,全市先后共关停小火电机组46.95万千瓦,拆除实心黏土砖窑厂361个,淘汰立窑水泥落后产能600万吨、钢铁落后产能11万吨、  相似文献   

17.
《统计与社会》2011,(5):15-15
据了解,为加快推进自治区区水利建设,“十二五”期间国家对西藏水利投资大幅增加,将达到116.16亿元,是“十一五”的近两倍。水利规划共涉及16个大项,包括旁多水利枢纽工程、水源工程、中小河流域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规划小水电等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8.
一、对比 严格意义上讲,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定位,其政治含量远大于经济含量。单纯从经济上考量,其中不少城市甚至不具备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20.
“十一五”以来,许昌市农业经济实力稳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农业科技含量显著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本文试图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许昌市农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客观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对如何实现“十二五”期间许昌农业的持续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