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低碳城市是伴随着低碳经济提出的发展目标。构建全面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准确认识和量化评价低碳城市,推动其建设和发展。因此,文章在分析低碳城市的内涵及特点基础上,试图从经济低碳化、基础设施低碳化、生活方式低碳化、低碳技术发展、低碳制度完善度和生态环境优良六个方面构建一个比较全面有效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推动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平 《统计与决策》2011,(24):95-98
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文章回顾了低碳城市的研究背景,界定了低碳城市的含义,构建了低碳城市测度的指标体系、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并以徐州市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徐州低碳城市建设在全国、全省的位置,结论是徐州离低碳城市差的很远。  相似文献   

3.
低碳城市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对现阶段低碳城市研究成果的分析,构建了基于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环境、低碳能源、低碳理念及低碳政策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对杭州市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和优化升级、加大低碳生活理念的宣传力度、加大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低碳交通建设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调查方法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我国发展低碳交通为背景,对低碳交通建设统计监测问题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低碳交通建设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确立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等监测指标的调查方法。文章还结合实际,提出了促进低碳交通建设及其统计监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0年至今中央政府已陆续批准建设36个试点低碳城市,希望通过试点来带动全国各城市走向低碳化.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就在于经济增长能否实现与高能耗相脱离(解耦),文章基于解耦理论,借鉴Tap-io解耦指数测度模型构建了"能源解耦指数"测度模型,通过LMDI方法建立了"能源解耦指数"因素分解模型,应用模型对36个试点城市进行了实证研究,不但评价了各城市的解耦程度,而且揭示了引发解耦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城市低碳发展的熵值-灰色系统评判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构建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针对城市低碳发展评判中的模糊性和灰性特征,将熵值理论引入城市低碳发展评判中,构建了城市低碳发展熵值-灰色系统评判模型.对1990~2009年上海市的城市低碳发展水平作出了评价。同时,采用截面数据对北京、重庆、天津以及上海这四个直辖市的城市低碳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检验,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对四个直辖市的各指标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证明所构建的城市低碳发展熵值-灰色系统评判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电力生产业既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领域。近年来南通电力生产业取得跨越发展,也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贡献。南通电力发展面临新机遇,空间依然巨大,建议发展新兴电力工业,加快热电联产项目和大机组建设,建设低碳城市。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生产、生活和生态三方面归纳分析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因子,以此为依据构建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弥补了以往选取评价指标在理论依据方面的不足.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广东省21市低碳经济发展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多数人均GDP排名靠前的珠三角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却排在倒数,而部分人均GDP排名倒数的山区城市,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却位居前列,表明广东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牺牲了环境、资源的因素;动态的数据则反映了广东低碳经济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也将是我国低碳发展进程中的动力来源。本文对我国数字经济赋能低碳发展的理论逻辑进行深度剖析,并利用我国21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19年的数据,对数字经济影响低碳发展的作用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赋能低碳发展,且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显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两条机制赋能城市低碳发展,但数字经济通过增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水平赋能低碳发展的机制仍需进一步畅通。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在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以及大城市发挥得更为充分。空间效应分析显示,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助力城市间形成低碳发展协同机制。本文为数字经济赋能低碳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撑,也为我国从数字经济入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两会”给委员代表们普及丁一个新名词:低碳生活,有记者发现,许多城市准备把“低碳生活”作为城市的名片。低碳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应该是全人类的名片。如果要人类向慷慨而已经饱受伤害的大自然介绍自己,则需要递上一张写着“低碳生活”名片,以便取得大自然的“谅解”,达成和谐共存,可持续增长的人类愿望。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统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低碳经济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中国作为一个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构建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很多指标数值都超出临界范围,说明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同时对国内30个省市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发现,中国在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分三个层次:东部沿海城市发展得最好,中部城市次之,西部靠后.  相似文献   

12.
低碳产品交易过程是生产商和消费者讨价还价的博弈过程,文章以博弈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低碳产品交易博弈模型,指出在非重复博弈中,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低碳产品,高价销售,购买)、(低碳产品,低价销售,购买)、(低碳产品,高价销售,不购买)、(高碳产品,高价销售,购买)、(高碳产品,高价销售,不购买)、(高碳产品,低价销售,购买)六种可能的博弈结果,在重复交易博弈中,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只存在(低碳产品,高价销售,购买)、(高碳产品,低价销售,购买)两种博弈结果,最后给出生产商销售低碳产品和高碳产品的定价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区域低碳发展指数对于客观度量和对比不同地区的低碳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综合空间距离法与人类发展指数的构建思路,从区域低碳经济、区域低碳能源效率、区域低碳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区域低碳发展指数模型,并运用中国30个省份2005-2011年的实际数据,对各区域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了动态分析和地区差异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低碳发展平均水平北京最高,宁夏最低;全国低碳发展水平稳中有升,但地区间的不平衡性有加剧的趋势;排名前30%的地区低碳发展差异性在缩小,排名后30%的地区之间不平衡性则逐渐趋于稳定;东部经济区的低碳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和西部;聚类结果表明,按照低碳发展水平将各地区分为高、中、低三类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14.
发展低碳经济、研究低碳消费不能忽视农村和农村居民消费,低碳消费不仅满足了农村居民的生态需求,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还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文章对农村居民的低碳消费形式选择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低碳竞争力内涵与构成要素分析,文章构建了低碳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低碳生产竞争力、低碳科技竞争力、低碳生活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所组成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概念模型与量化分析中均具备明显意义,可以为低碳竞争力的评价提供较为可靠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低碳消费方式的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改变其消费理念和行为是CO2减排的有效方式.因此,低碳消费方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与重视.有效地量化评价居民的低碳消费水平,将有利于准确认识低碳消费方式和推动低碳消费方式的构建.文章从消费理念低碳度、消费偏好低碳度、消费水平低碳度和消费结构低碳度等四个方面建立了低碳消费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F积分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区域低碳发展能力的内涵,综述了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详述了指标构建的原则和方法,构建了一套含有三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的区域低碳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扩展,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无法回避的话题。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10年城市宜居指数调查显示,以公共交通工具(47.4%)为代表的低碳出行方式是公众日常最青睐的出行方式.但不同城市公众在选择上也因地制宜各有特色;交通建设中,城市交通硬件便利性得到普遍认可(87.7%),但交通路况畅通性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范敏  唐纪  王军 《浙江统计》2014,(12):41-43
低碳经济是未来国际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为人类走出危机提供了全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本文以南京市为例,构建了南京市低碳经济测度指标体系,对2000年以来南京低碳经济系统进行了综合测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低碳产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科学合理地对产业部门进行低碳发展评价对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AHP模型与GEM模型有机结合,从产业的经济效益、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环境治理4个方面构建了工业部门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及AHP-GEM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武汉市工业部门为例进行低碳发展评价的实证研究,得出了11个工业部门的低碳发展评价排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