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俱乐部趋同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研究对象细化到全国345个地区,并以俱乐部趋同的随机定义为基础,采用对较短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较为有效的Im-Pesaran-Shin方法,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我国的东部、中部和东北区域内的各地区经济增长存在俱乐部趋同,而西部以及全国的各地区经济增长不存在俱乐部趋同;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不平稳,并没有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目前绝大多数文献存在忽略时间滞后因素的作用问题出发,以中部83个地市为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考察了中部地市经济增长的时空滞后分布及其影响,以及地市与其邻居地市之间经济增长存在怎样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锡尔系数和Barro回归方程对我国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的趋同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中部县域并不存在σ-趋同和绝对β-趋同现象,但存在条件β-趋同.在σ-趋同分析过程中,分别按行政区划和区位条件对县域进行分组分析,都表现出发散的状态.而中部县域的条件β-趋同现象说明对县域经济发展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是有效而且十分必要的,可以使得县域经济更快地增长.通过趋同条件的分析可知,人力资本、投资、城镇化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劳动投入、政府财政支出和储蓄水平则与县域经济增长负相关,此外,县域所处的区位对经济增长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趋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外生和内生两种区域类型划分方法,研究了2003—2010年中国321个地级市金融发展在地理空间效应视角下的俱乐部趋同特征。研究表明,纳入地理空间效应的趋同模型比传统模型更优,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外生法下中国金融发展的趋同存在俱乐部效应,东部趋同速度远大于中西部;内生法下的高值聚集区域存在更显著的俱乐部趋同,但位于西北的低值聚集区域却不存在趋同。所以初始条件和结构特征落后的地区应积极寻求金融发展趋同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1990~2004年安徽省各市人均GDP数据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是否存在趋同性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在整个时间区域上,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整体上不存在σ趋同;存在阶段性的绝对β趋同;加入期初人口增长率、地区虚拟变量和工业化变量可以提高模型的拟合程度,说明存在条件β趋同,同时地区虚拟变量的加入也表明皖北、皖江及皖中南区域内部各自存在俱乐部趋同。  相似文献   

6.
根据1978--2005年四川省各市州的人均GDP数据,以新古典增长理论为基础,对四川区域经济增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时段上,四川区域经济增长经历了趋同一分异一趋同的过程;在1978--1990年期间,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趋同且趋同速度较快,但在1990--2005年期间,区域经济增长分异的趋势较强。趋同的趋势不甚明显;通过引入控制变量和地区虚拟变量分析,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四川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五大经济区有“俱乐部”趋同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孙畅 《统计与决策》2017,(10):135-138
文章基于2004-2015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长江经济带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从绝对趋同、俱乐部趋同、条件趋同三个方面对长江经济带服务业TFP进行β趋同检验,分析其空间差异和变动趋势.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服务业TFP总体呈下降趋势,表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技术效率是TFP增长的主要源泉;长江经济带服务业TFP区域差异性特征显著,但增长呈现出长期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Malmquist-DEA模型对中国劳均GDP增长率进行了分解,然后对中国经济进行了绝对收敛和俱乐部收敛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存在东部、中部两大俱乐部收敛;东部劳均GDP在1978~1990年收敛主要源于生产率收敛;中部劳均GDP在1978~2008年收敛主要源于劳均资本收敛;纯技术效率收敛、发散分别是1978~1990年东部生产率收敛、1990~2008年全国生产率发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过程和成果三个维度,测度2003—2018年我国30个(不含西藏和港澳台)省份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分解、空间相关性分析和空间Markov链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样本期内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态势,但存在东强西弱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区域间差异是引起全国高质量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差异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与西部、东部与中部、中部与西部,而对于区域内差异,东部地区两极分化最严重,其次是西部和中部地区;各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且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与此同时,全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升级难度。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1999-2008年我国建筑业技术效率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引入趋同理论进一步分析了技术效率空间差异的演进轨迹和内在规律。结果表明:我国建筑业技术效率存在较大空间差异,东部地区高于全国和中西部水平,中西部低于全国水平;从变动趋势来看,建筑业技术效率表现为明显的绝对趋同和“俱乐部趋同”特征;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呈现较为明显的资本驱动型和规模经济特征,城市化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对建筑业技术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行为对建筑业技术效率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我国建筑业技术无效率程度有明显的不断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收敛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整体上不存在收敛性,传统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中仅西部地区表现出收敛特征.而通过俱乐部收敛算法,内生识别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4个收敛俱乐部,并进一步对4个收敛俱乐部的分布及相对转移路径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1991~2007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资料计算了各省份的年度全要素生产率(TFP),按照区域平均后的结果显示东部和中部省份的TFP趋同,并高于西部省份.从内生技术选择的角度,我们将TFP分解为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产出效率两大因素,对各区域TFP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大区域以要素密集度衡量的技术选择类型趋同,但是东部和中部省份的技术效率远高于西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中国339个地市为分析单元,对五大区进行分析,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方法,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特征.结果表明:五大区在经济增长收敛上的表现是一致的,即都存在经济收敛情况,收敛的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地区,西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其次,东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的特征不同于其他四大区域,具体表现为其经济增长方式对空间位置关系较为敏感,因此在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时需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共享性、富裕性、可持续性三个维度对我国各省份2011—2020年的共同富裕水平进行考察,并揭示了地区差异的来源,从地区、时空多维度刻画我国共同富裕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规律及收敛性。研究发现:(1)2011—2020年四大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排序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2)共同富裕水平的不平衡程度逐渐增强,区域间差异是共同富裕水平差异的主要来源,超变密度的贡献最低;(3)共同富裕水平呈俱乐部趋同现象,并且具有马太效应;(4)只有全国和西部地区存在σ收敛,全国及四大地区均存在β收敛。  相似文献   

15.
中部地区FDI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1992~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中部地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与FDI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与之间还没有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来自于国内投资,劳动力因素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趋于下降,人力资本因素的作用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1998~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从长期来看,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关系不明显,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和主要贡献者仍来源于国内投资,人力资源因素的作用还没有明显显现,劳动力因素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趋于下降水平.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文章从低碳能耗水平、低碳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支撑水平、自然环境水平五个方面构建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综合评价了我国30个省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得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趋同于经济发展状况,大致呈现东、中、西阶梯状分布:东部沿海省市发展好于中部,西部省市靠后。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rkov链模型和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测度2003-2014年中国31个省域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并深入解析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研究表明:时空分异特征方面,中国各省域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东西部地区风险较高,中部地区风险较低;风险分布演进方面,高水平、中低水平、低水平3个风险类型的省域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系统性金融风险长期分布格局趋于均衡,略向低风险水平倾斜;时空格局演化方面,整体上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在不同省域间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局部格局上"高-高"溢出效应区集中在东部沿海和西部边境省域。  相似文献   

19.
中部崛起成为我国二十一世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主题.在2004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出现在2005年经济工作的6项任务当中,旋即引起海内外的广泛注目.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得改革开放先发效应的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力量.随着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省份的经济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然而,中部经济整体发展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趋缓势头,中部GDP虽逐年增长,但与其他地区差距却不断扩大,2002年中部GDP占全国的比重下降了1.01个百分点.面对东部繁荣、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中部正在塌陷.从提高国家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区域经济有序发展的需要,中部崛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然而,中部2002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达3783万人,成为中部崛起最难啃的骨头.  相似文献   

20.
文章构建由水平和效率两个维度组成的绿色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1997—2020年中国省域绿色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莫兰指数以及时空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剖析绿色经济发展质量的地区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中国绿色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平缓爬升,整体表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形成“沿海高、内陆低”“东部高、东北和中部居中、西部低”的发展格局。绿色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聚集特征,存在空间极化现象和俱乐部趋同效应;其总体差异以地区间差异为主,表现出先波动后缓慢下降的态势。邻域绿色经济发展质量的高低对本地绿色经济发展质量的状态转移具有异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