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基于超效率DEA的中国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在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框架下,综合考虑能源消费结构和非期望产出,构建一种新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超效率DEA能效评价模型。利用1998—2007年中国29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区域能源利用效率差异显著,大部分的省份能源效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节能方面,各省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考察全要素投入(能源、资本、劳动力)的指标体系,创新性的考察能源利用的非期望产出——环境影响。利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8-2011年间黑龙江省13城市(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变动趋势。DEA模型结果显示大多数城市呈现出能源效率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原因主要是历年纯技术效率的动态变化所致;Malmquist模型结果表明,能源效率的动态变化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对其的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黑龙江省提升能源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DEA-Malmquist的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能源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DEA与Malmquist分解方法对“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能源效率进行了测度研究.得出结论:从DEA模型结果看,上市公司的节能潜力大,总体能源效率提升空间接近20%,技术效率提升的空间在15%以上;2006-2009年一半左右的公司规模报酬递减,发展规模有待改善;按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将钢铁公司分为能源效率优良、有待提高、不足、有潜力四类;钢铁公司年能源投入冗余在5%左右,但公司差异较大.从Malmquist指数分解结果看,能源效率提高主要由技术进步引导,管理水平的提高与规模经营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SBM模型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采用SBM-DEA方法建立全要素能效测度新模型,分析比较了2003-2007年中国29个省份、全国整体及三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效率。实证结果表明:SBM方法的能效测度结果更能反映中国能源利用的真实水平;中国能源效率整体水平较低,节能形势严峻,各省份、三大地区之间能效差异显著,尚具备很大改进空间。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实现中国地区全要素能效的趋同将是新时期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中国能源消费现状是需求增长供求矛盾突出,资源分布不均衡和消费结构不合理;同时,能源效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基于DEA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进行实证分析。计量结果表明,第二产业是当前我国能源消耗的主体,随着各地区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即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各地能源效率呈上升趋势;然而,对外开放对各地能源效率却有负面影响。为此,建议实行差异化的能源政策,分别采取不同措施提高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同时,完善能源政策立法,强化节能减排实施考核,建立相应的激励奖惩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并分解了2002—2007年我国东部地区10个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基于数据包络方法测算出各省历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实证表明:从2001年后我国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改善趋势,技术进步的作用逐步增强。然而,东部地区各省(市)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显著差异,能源效率的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呈现出相似性,技术进步成为各省(市)能源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将二氧化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了2001-2009年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各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动和规模效率变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恶化是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下降的主要源泉;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在省际间的分布差异较大,且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省际差异;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环境约束下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变动分解——基于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在考虑环境因素前后具有明显的差异,调整后的malmquist指数普遍低于调整前的值;环境约束下的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量具有沿海城市上升、内陆城市下降的特征;收敛性分析表明沿海城市趋于增强,内陆城市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可以促进一国的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而能够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这一理论假设条件下,文章通过建立VAR模型和协整检验,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和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分析,得出这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并且通过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可知,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都是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格兰杰原因,增加进出口能够提高中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0.
准确把握能源效率空间差异,对拟定我国区域能源差异性政策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根据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应用空间统计方法,对2004-2014年间我国省际能源利用效率展开空间自相关性以及集群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呈现出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空间自相关现象更为明显,省域能源效率空间集群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很难脱离原先的集群,结合能源资源、经济环境和地理位置等对不同省份能源效率聚集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一统筹、二区别、三重点”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能源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投入要素,提高能源效率是减轻环境污染和缓解能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基于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山东省17地市2005-2013年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对各地市能源效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分析,山东省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较低但不断提高,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较大,2008年前后整体效率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从空间分布上,各地市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较大且与地域位置无明显相关性,高效率地市能源结构比较合理,而低效率地市产业结构和能耗比例明显不合理.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Malmquist指数对2001~2010年我国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析,并利用三阶段DEA (数据包络分析)针对2010年我国金融业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金融业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特征,2001~2010年期间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处于增长阶段,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受技术效率的提升和技术进步的共同影响,技术效率的提升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且规模效率是主要影响因素.各地区金融业效率存在较大差异,金融效率的区域特征明显,且绝大部分省市金融效率远远低于技术前沿面. 相似文献
14.
文章引入绿色能源效率概念,在传统能源效率测度模型的基础上纳入非期望产出,构建包含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的绿色能源效率测度体系,对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各省绿色能源效率水平进行测度.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各省市绿色能源效率的水平为下游城市高于中游城市、中游城市高于上游城市,这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梯次相适应.从时间序列纵向来看,绿色能源效率随着时间推移呈现U字形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克服传统DEA方法的缺陷,文章采用DEA博弈交叉效率模型测算了中国2002—2016年30个省份碳排放约束下的能源效率现状,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分解。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地区的能源结构、城镇化水平对能源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地区的对外开放度和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有负向抑制作用,但不显著;其他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地区能源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且经济发展水平的溢出效应大于产业升级,其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度对本地区的能源效率产生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测算方法研究——基于经济平衡增长的思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经济平衡增长思想提出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测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980-2012年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稳中上升的趋势,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效,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本质是资本存量投入、劳动力投入对能源投入的替代。依据中国十二五规划相关指标,计算出十二五期间能源投入年均增长率不应高于4.49%,并提出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运用DEA方法评价十五期间中国各区域的环境效率,通过将区域发展中对不同类型资本(区域发展依赖三类资本,即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的依赖作为投入,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作为产出,综合评价区域环境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DEA方法测度了2005-2007年我国各省能源效率。通过在CRS模型中限定资本和劳动力为非意愿变量,发现效率提高了三年间能源技术效率平均提高4.32%,但各省之间的差异没有明显缩小迹象。比较全要素技术效率与能源技术效率得分还可以发现,能源效率低于劳动力和资本效率。进一步利用Malmquist生产指数的测算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目前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而且多数省份的技术进步还是倾向于劳动力和资本。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200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在考虑空间效应的情况下,运用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国内R&D投入、人力资本和专利授权数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积极影响,而外商直接投资几乎无影响;省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影响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如何利用好外商直接投资、发挥东部地区溢出效应等是解决我国能源效率发展非平衡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是与国民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一个城市各区域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是否有效,规模报酬是递增还是递减是关系到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大事。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中的CCR模型和BBC模型,从投入产出效率的角度,分析了温州市2006年各个经济地区的相对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通过比较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客观地评价温州市的发展状况,并对结果作出分析和给出几点可供选择的意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