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善待儿媳     
姚扶有 《老年人》2006,(5):31-31
我和儿媳相处,亲如母女。不过,培养这种感情需要时间,得有一个过程。儿媳刚到我家的时候,对我总是敬而远之,很少当面讲话,有事都是通过儿子转告。那时,我们各住各的家,到了周末,小两口才回来陪陪我们。儿媳回来的时候,每次见到我都“是三部曲”——脸一红、头一低、最后抿嘴一笑。这就算打了招呼,从未叫过我一“声妈”。我想:哪有这样当媳妇的,连起码的礼貌都不懂。到了冬天,我特别怕冷,手脚冰凉。一天,儿子拿回一个磁疗暖炉,我一用觉得效果不错,直夸儿子孝顺。儿子哈哈大笑,说“:您弄错了。这是您儿媳专门给您买的。”我不信,以为是他帮老…  相似文献   

2.
祖孙之间     
小孙子要上学了。为了减轻儿子、儿媳的负担 ,我和老伴从故乡赶到青岛 ,去照料小孙子的生活。在飞机上 ,我设想着与小孙子见面时说些什么 ,又担心他听不懂我的湖南话。哪知一见面 ,小孙子就拉着我的手问这问那 ,那份血缘亲情 ,很快拉近了我们祖孙间生疏了的感情。儿子儿媳工作忙 ,我每天要把送孙子上学和接他回家的事揽下来。孙子上学要经过好几条街道 ,我每天拉着他的手小心翼翼通过 ,不敢有半点疏忽。路上 ,有许多兜售玩具和零食的小摊小店。我看见小学生常常成群结队地去买那些价格不菲的玩具或食品 ,边走边玩 ,边走边吃。回到家 ,就与儿…  相似文献   

3.
我的4个孩子,在去年老人节回家团聚,儿子说:“我们平时工作忙,不能常回家,给您100元钱订些老年报刊看看吧!”儿子儿媳带了头,闺女女婿也不落后,你一百我二百地就给我凑了550元钱。我笑着说:“我有退休金,订报刊不要你们花钱。”子女们说:“你花钱订的报刊是自费,这是‘公费’。  相似文献   

4.
我有一个美丽的奢望:能与未来的儿媳成为好朋友。提笔写下这个题目,自己也笑了:儿子连女友尚未“到位”.怎言儿媳呢?不过这又何妨,儿子终归是要娶妻,我也铁定会作婆婆,那么写给未来的儿媳,当是地道的有的放矢了。让未来的儿媳知道自己怎样的“心思”呢?如此一问,竟有千言万语要说之感。倒不是鄙人有多少作儿媳的感慨,因了婆家于千里之外,婆媳关系极为简单,平时只是寄信汇款,偶尔去上一楼,双方亦是“客情”浓浓,并无不快之事。但眼见耳闻大多数人家,似乎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婆媳情结”,通俗点说即是那个复杂的婆媳关系问…  相似文献   

5.
记得孙儿才四个月大时,我就主动对儿子儿媳说要承揽照料孙儿的任务。开始时,我常和老伴将孙儿放婴儿车里推到广场去散步,他人见了开玩笑说:"你们老两口什么时候又生了个宝贝?"我笑答:"是我们的宝贝,这宝贝是我们隔代生命的延续。"孙儿快一岁时,  相似文献   

6.
一枚金戒指     
王芳 《老年人》2005,(5):25-25
儿子结婚那天,热闹非凡,可我这当妈的心里却堵得慌。本来,一个同事相中了我儿子,想把女儿给我做儿媳,可儿子偏偏不乐意。不同意也罢,他却执拗地找了一个乡下女孩子结婚,你说气人不气人。更气人的是婚礼那天,我那个同事故意跑来看新娘子,临走时甩下一句话:我以为你儿媳比我家闺女强,原来还不如我家闺女一半咧!”这话差点让我晕倒。半年后,儿媳有了身孕。家里三代单传,我只盼着她生个男娃,没想到她生的却是个丫头,气得我把给孙儿买的东西全部扔到了楼下。儿子看我没个好脸色,就送他妻子回乡下娘家坐月子去了。我气鼓鼓的,那个同事又来“报喜”…  相似文献   

7.
“我的红薯又香又甜,不香不甜不要钱。”老太太李爱云每天都这样吆喝着。她和老伴莫亦炎在益阳市繁华的康富路上吆喝了21年,靠卖烤红薯养大了儿女,还建起了一栋漂亮的小楼房,让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人们夸赞李爱云夫妻烤红薯也烤出了“小康”,但他们并不满足,还有更高的目标———把小康之家变成文化之家,为大学毕业的小儿子、小儿媳读研究生以及孙子、孙女上大学赚足学费。20世纪80年代,桃江县花果山乡拱桥村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一天的工价也难值斤把盐钱。可是,村子里却并没有外出赚钱的,他们笃信祖宗的话:“在家…  相似文献   

8.
装聋找乐     
俗话说“十老九聋”,可我年过花甲却耳聪目明。然而,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不聋也有不聋的烦恼。譬如早晨9点多钟了,儿子和儿媳还把房门关得紧紧的。儿子小声地说:“起床吧,上班时间到了。”儿媳说:“半年没发工资了,上鬼的班,睡。”尽管声音很小,我在客厅还是听得清清楚楚。我最看不惯年轻人懒惰,便坐在沙发上自言自语地评论起来:“越有的越奔,越没有的越困。”没想到这话像锥子一样刺痛了儿媳,房内马上就有了动静———踢鞋、顿脚、摔梳子,接着是儿媳气呼呼地出了门,走出院子还扔来一句:“人老像精怪,越老越变态。”为这…  相似文献   

9.
没结婚之前就听说,婆婆和儿媳是一对天敌,水火不容。同事中的老大姐们,坐在一起大部分时间都在抱怨着婆婆,说婆婆刁蛮小气,说婆婆尖酸刻薄,说婆婆偏袒着自己儿子,总之,天下的婆婆一般“黑”。嫁给老公之前,我对公公婆婆就已经很了解。公公婆婆在我们小城里是名人,当年,公公追求婆婆时的轶事,成  相似文献   

10.
洪伍 《当代老年》2008,(12):9-9
我两房儿媳加孙子孙女再加上我们老两口,坐下来不请不约正好一桌(8人)。每顿开饭,孩子们都拣几样我和老伴喜爱吃的、有利老人健康的菜肴摆在我们这一边。遇有难得尝鲜的菜,我们顾及孩子不大伸筷子,他们抢着往我们碗里夹。哪碗菜烧得稍多了点,他们怕我们舍不得倒掉,吃剩菜影响健康,便主动多伸伸筷子,大家齐动嘴,“三下五除二”,这难题也就“解决”了。听儿媳曾教育孩子说:要看菜吃饭,关顾老人,筷子头上可有孝心哩。  相似文献   

11.
正日子总是牺牲一些,得到另一些。忍受一些,收获另一些。领居家有一对与我相熟的婆媳,阿姨古道热肠,心直口快,教过我许多生活小妙招;儿媳身材瘦小,为人和善。当了婆婆又特别热心的阿姨,难免有点八卦。上个周末她遇见我,上来就热心地问:"小李,前几天我看你拖着行李箱,又出差啦?"我说是啊。她又说:"我看你成天早出晚归的,真是能干啊,收入一定很高吧?"我笑着挽了下她的胳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阿姨顺势拉着我到长椅上坐  相似文献   

12.
秘书爷爷     
儿子出差还未回来,儿媳又要出差去上海。 头一天晚上,儿媳把小孙子的衣物等都一一的整理好,一件一件的交给我的老伴。第二天,儿媳出发前又交给我一盘英语磁带:“爸,您每天晚上拿出点时间,给你的小孙子播放这盘带,千万不要忘了。爸爸,叫您受累了。真不好意思,没办法啊!”  相似文献   

13.
仅仅因为一点不算大的事,我们吵了起来。丈夫说:“我不要你管我的事!”我说:“我是你老婆,有权利管!”他说:“老婆就该干老婆干的事!”我说“我的意思对,你就应该采纳。”他吼了一声:“滚!”片刻的惊呆后,我哭着转身跑出了家门。我听见婆婆追着喊:“深更半夜的,你回来,你别理他!”在宿舍里,电话铃响了,是丈夫:“刚才地震了,你怎么样?”“怎么样也不要你  相似文献   

14.
看一档电视情感节目. 50岁的儿媳和80岁的婆婆,矛盾重重,几乎大动干戈.记者想尽办法了解儿媳心中的结,原来,儿媳是外地人,嫁入婆家后本就有些自卑,在医院生产孩子的一周时间里,婆婆竟然一次也没去看望她.从那以后,她对婆婆的情感结下厚厚的茧,日益增厚,难以瓦解.在记者面前,婆婆解释为当时太忙,家中不能离人.儿媳声音洪亮地反问:“我有什么错?关键时刻您这样轻视我!”是的,女人生孩子,是很关键的时刻,婆婆放弃了这个关键时刻,几乎就放弃了一辈子的婆媳情.虽然我们觉得儿媳未免太纠结,可对她,多少有几分理解.  相似文献   

15.
人说"老小老小",年轻时不理解,如今老了却有了体会,方知此言不虚。我们是抱着孙子,看着《芝麻开门》等动画片,玩着恐龙玩具,不经意间重返儿时的。等孙子大了回到父母身边,家里只剩下我和老伴两名"常委"时,便无所顾忌地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手机     
春节回家,临返城时,父亲坐在家中破沙发上.一改往日陪母亲送我一程的习惯,像有心事.几次嗫嚅着嘴,欲言又止。我问:“爸,你怎啦?”母亲接过话来:“别理他,这老头越来越像个孩子,真是老小老小!”我问妈,爸到底怎啦?母亲拗不过我,半是埋怨半是答我:“你爸想要个手机!”  相似文献   

17.
林维 《现代交际》2005,(6):28-29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和妻子在国内辞去了大学教员的工作,抱着拼一拼的梦想飞往英伦。我们初到威尔士城,觉得什么都新鲜,当天便租了一套公寓。这套房子有两室一厅,还有厨房和卫生间,但面积小得可怜。公寓的月租是450英镑。第一天房东就让我们拿出房租费,还说什么不想住可以“另觅它处”。那时我们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当天不安顿下来,就得蹲马路,我只好接受。房东又递上一张电话单和一张电费单,让我付账。我说:“我还没住呢,怎么这些东西都来了?”他的蓝眼睛一瞪,说:“任何费用都要预交,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骗子?”  相似文献   

18.
“好媳妇,有你是我的福气”。这是一位年近七十岁的老人对自己儿媳说的一句话。这位好儿媳,就是衡阳县岘山乡长永村培塘组的刘庆菊。2009年,她被评为“湖南省尊老爱亲模范。”  相似文献   

19.
我的小孙女小外孙都盼着过双休日,一个星期刚过二、三天,就沉不住气了,天天要问好几遍:“今天是星期几啦?”他们盼星星盼月亮盼的就是我们的“家庭一日游”。我和老伴退休后,养成了周末外出游玩的习惯,为了途中活跃气氛,总要带上娃娃们,三带两带,他们就上瘾了,甚至还“拐带”上他们的父母。后来,家里参加周末外出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就将这一活动称之为“家庭一日游”。我们外出游玩,总是以步当车,尽管风尘仆仆,饱尝艰辛,但是无论老小谁都乐颠颠的。人也真怪,每每疲惫不堪地回到家,口里总要唠叨:“太累了,再也不去了…  相似文献   

20.
蒋英姿 《老年人》2006,(8):26-27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嫁给夏自然两年了,我还没登过他家的门,更没见过他的母亲——我的婆婆。不是我端儿媳的臭架子,而是婆婆对我的职业不满意,因为我是从事保健按摩行业的。她总认为她儿子找了个按摩女,有辱她家的门风。夏自然没少劝过他母亲,可是老太太顽固不化,就是不认我这个儿媳。久而久之,我们婆媳之间就仿佛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从无往来。端午节快到了,夏自然给他母亲寄去了两百块钱,又打电话要他弟弟到县城去取。他弟弟在电话里说:“咱妈不缺钱用,只是很想你,天天念叨着。老人家的身体已大不如以前了,经常这里痛那里痛,尤其是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