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传统中国社会是"熟人社会",位于"差序格局"中的人们是一种强关系,社会资本资源中含有信息和人情的现象无处不在.就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言,以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尚不能做到应保尽保.因此"低保"作为一种福利就成了稀缺资源,农民获得"低保"的途径一是靠弱关系走规范的程序,二是靠强关系通过人情获得.利用强关系获得制度性福利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低保"工作的效率和进程.因此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必须推行弱关系在"低保"审批和发放过程中的作用,防止利用强关系获得"低保",从而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在农村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目标,并且在1991年开始进行了试点.随后,国务院在1995年转发了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但是,从试点地区的工作来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目前进入了整顿规范阶段,大多数地方基本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其中,造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停滞不前的首要和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资金筹集困难,不能建立起充足稳固的养老保险基金.  相似文献   

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指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物质帮助的制度.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三年来,在保障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章旨在针对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的思路,使之更加完善,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影响、行政权力对学术独立的侵蚀、学术道德教育的缺失、学术制度供给不足、学者自律意识的缺乏等原因,杜撰参考文献、一稿多投、无偿占有、剽窃、搭便车等学术失范行为时有发生。这些学术失范行为严重败坏了大学学术风气,影响了大学学术的进步和创新。解决大学学术失范问题,需要完善学术法律制度,建立公正的学术评价体系,加强学术道德教育,使大学学术行为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燕吉吉 《劳动世界》2017,(14):61-62
国有企业债转股是国家深化国有资产改革,减轻企业债务负担的重要举措,对于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债转股的目标是"化解我国银行严重的金融风险、帮助大中型国有企业扭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石三鸟'的良策.但是企业的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着产权结构不合理,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股权退出通道狭窄等问题.要实施债转股,就必须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加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防范与控制债转股中的道德风险,鑫新股权退出方式,加快企业改制步伐.本文主要鑫三个大的方面着手进行分析,首先指出本篇论文的研究背景引出债转股,然后对债转股过程中参与者的各方利益进行分析,有利益就会有风险,接下来鑫四个方面债转股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分析,最后是对债转股过程中道德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国家城乡统筹农村老年保障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工业化国家,老年社会保障是作为社会运行的稳定机制而发生作用的,是为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动中一些具体、突出的社会问题,如家庭保障的弱化、收入的两极分化等而提出的对策性措施.虽然各工业化国家建立农村老年保障制度的时间、方式和内容等并不完全相同,但他们大都坚持的是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的理念,并形成了趋同的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结构.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之中,农村家庭的传统养老功能正在弱化,以土地为基础的生活保障制度也越来越不可靠,迫切需要建立社会化的农村老年经济安全体系.因此,研究工业化国家的农村老年社会保障结构及其经验教训,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和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必然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从农村转向城镇,这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必须经历的过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周青 《中国劳动》2006,(11):15-1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一个客观过程,这一过程不能脱离社会主体的能动性而存在,政府是社会主体的代表,在农村人口流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中,必须发挥重要作用。20多年来,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政府行为的发挥既具有正面效应,同时也存在着负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的过剩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难题.在印度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国情之下,这一问题更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一个战略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这一客观现实,准确把握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特点,发挥政府特有的组织功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合理流动,推动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需要我们在理论和现实管理中作出回答。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转移的客观必然性1、"二元"经济结构下中国农村国情的要求——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而农村人均占有资源数量严重不足,客观上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1979-1993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增长达1.4亿,90年代后期,农村劳动力每年还将增加600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中国社会是"熟人社会",位于"差序格局"中的人们是一种强关系,社会资本资源中含有信息和人情的现象无处不在。就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言,以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尚不能做到应保尽保。因此"低保"作为一种福利就成了稀缺资源,农民获得"低保"的途径一是靠弱关系走规范的程序,二是靠强关系通过人情获得。利用强关系获得制度性福利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低保"工作的效率和进程。因此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必须推行弱关系在"低保"审批和发放过程中的作用,防止利用强关系获得"低保",从而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能否保证农村居民的“老有所养”问题,关键在于发展水平的高低.目前“新农保”相关问题已经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但大多数文献集中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完善和实施方面,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全国新农保制度试点为宏观背景,对江苏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水平进行了测算与确定,提出了近期江苏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水平上下限的标准值,并对当前新农保的普惠制给付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解决贫困问题是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出发点之一,尤其是社会救助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中央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我国农村的扶贫工作稳步推进,扶贫、脱贫效果明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政策的贯彻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致使扶贫政策难以发挥出最大效用,造成扶贫工作效率低下,扶贫资源浪费严重.为了更好地推进扶贫工作又好又快进行,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必须解决好扶贫工作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指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物质帮助的制度。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三年来,在保障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章旨在针对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的思路,使之更加完善,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孔德从实证的角度研究社会现象,思考社会为什么不能以一种有序、和平的方式存在并演进,继而,和谐、有序的社会形态在其思想里得以型构.本文试图从孔德当时所处的失范的社会环境出发,探讨其人道教在构建社会秩序中的文化意义,反思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6.
当前,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制度的建立和撤消,缺少农民与政府的一种持久性契约,随意性大.而且,随着金融机构存款利息的不断下调,政府又迟迟没有相关扶持政策出台,多数集体无力或不愿意对农民养老保险给予补贴.已经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地区之间差异很大,集体经济越发达、农民纯收入越高,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越高;反之则低.我认为,在欠发达地区加大农保制度推广力度,必须在重点人群中先行突破,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女工生育等五大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制度。但目前这一制度还很不完善,仅限于城镇从业人员,约占我国从业人员65.6%的农村从业人员还没有真正纳入社会保障制度,没有一套为他们量身定做、适合农村实际的社会保险政策。尤其是已经从农业劳动转移到非农产业的乡镇企业职工、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农民工以及因城镇化进程而被征地的失地农民,他们的生、老、病、死、伤残和失业没有任何保障。特别是农村家庭规模缩小后他们的养老问题如何解决,已成为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必须认真加以解决。下面的讨论来自地方劳动保障部门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女工生育等五大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制度。但目前这一制度还很不完善,仅限于城镇从业人员,约占我国从业人员65.6%的农村从业人员还没有真正纳入社会保障制度,没有一套为他们量身定做、适合农村实际的社会保险政策。尤其是已经从农业劳动转移到非农产业的乡镇企业职工、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农民工以及因城镇化进程而被征地的失地农民,他们的生、老、病、死、伤残和失业没有任何保障。特别是农村家庭规模缩小后他们的养老问题如何解决,已成为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必须认真加以解决。下面的讨论来自地方劳动保障部门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老年人这一群体也引申出了颇多的社会议题.近年来,老龄化社会、延迟退休等话题成为社会的热点和焦点.人们一边谈论着"老",一边对"老"还有着不够明确或者不够恰当的主观概念,而"老年人的认定标准"与这些社会热点话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通过对中、美、日老年人认定标准的比较和研究,从个人、社会、国家制度等方面分析老年认定标准的影响因素和老年人认定标准产生的社会效应,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老年价值观,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等相关社会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银根 《劳动世界》2017,(9):53-54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现代化改革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我国的整体实力和经济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和发展,国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而与此同时城市与农村收入差异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改革越向纵深发展,改革中出现的矛盾也日渐显现.城市与农村发展的不协调仍是现阶段国家建设发展的重难点.由此得出,为了保证我国社会主义进程的稳健前进,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整个国家人民的团结安定,必须有效解决城市与农村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依据城乡问题的表象现状找出本质原因并出具相关解决方案,制定有关政策制度且强有力的实施下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