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在淘宝网上,有这样一家名叫"CY故事"的独特小店,所卖的商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品,而是一个个取材于真实生活的原创故事,而且先消费后付费,一个故事只卖一元。"CY故事店"的创意是如何缘起,又是如何运作的?为此,请大家走近店主丛平平的世界,听她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从文艺女青年到淘宝店主今年29岁的丛平平是江苏南通人,毕业于扬州大学。满怀才情的她在扬州大学读书的时候,算得上是个知名人物,写得一手好文章,并在国内各大知名刊物上  相似文献   

2.
清晨,当人们还在睡意朦胧中,王明友已经在他的“粤西绿源”店张罗着为一天的生意做准备,刨冰、榨果汁……晚上当街上没有人的时候才结束一天的忙碌。王明友——一个普通的失地农民,每天就这样重复着他自己编织的快乐故事。  相似文献   

3.
本文讲述一个关于"主人"的辛酸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李磊,他原是某国企的职工.1988年,上海成立了第一家由集体创办,员工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这家企业被冠名为"主人",企业中的员工既是股东,又是劳动者.  相似文献   

4.
李蕊娟 《劳动世界》2016,(28):73-74
从小爱篮球,曾想进NBA 林诣彬1971年出生于台北.8岁时就跟着父母从台湾来到洛杉矶.父亲在台湾原本是飞行员,绝对的高技术工种,到了美国之后,别无所长,只能开一家低端餐厅——炸鱼薯条店为生.在那家迪士尼公园阴影下的油腻小店里,林诣彬发现来店消费的客人要么很尊重他的父亲,把他看做一个闯荡新世界的英雄;要么认为他是又一个亚洲移民.林诣彬一开始不会英文,也没什么朋友,餐厅一年开工364天,只有感恩节才休息.由于签证过期,林诣彬一家不得不每天生活在被驱逐出境的恐惧中,直到在1987年新的移民改革和控制法案出台.全家人才获得了在美国的永久合法身份.  相似文献   

5.
《劳动者》2006,(2):54-54
我去年年初在镇里开了一个小食品店,经营常用食品,兼营烟酒的零售。小店离一所中学较近,因冬天天气比较寒冷,便有不少初中生和其他青少年到小店里买酒,为此县里的商务部门曾对我说不要向未成年人销售白酒,我一直没在意。不想前两天县商务局却向我下达了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以我多次向未成年人销售白酒为由对我罚款一千元。请问:向未成年人销售白酒也犯法吗?  相似文献   

6.
在武汉市菱角湖万达广场的2楼转角处,有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看似不起眼的小店堪称男士礼品“联合国”,网罗了来自世界各地生产的男士礼品,打火机、望远镜、男士修甲套盒、军刀、墨镜……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7.
王丽 《劳动世界》2016,(10):36-37
创客狂想曲:做一台煎饼打印机
  吴一黎今年34岁,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曾先后供职于著名的甲骨文和IBM公司,薪资不菲。但在外企的高压工作,在带给他丰厚收入的同时,也让吴一黎“收获”了颈椎病和眼疾。“因为时常加班熬夜,对身体影响挺大,加上身边那些西方同事们的思维和处事方式,也令我感到不适。”于是,他和年薪50万元的妻子刘佳雪,以及他在甲骨文的同事冯伟一拍即合地辞职下海,在2014年创办了“食好运”煎饼店。  相似文献   

8.
很多职场人都受到过“职场红眼病”的困扰.因为只要在有人的地方,一定就有嫉妒与被嫉妒.年终岁末或者完成一项工作后,在奖金、晋升、绩效评比等一系列活动的刺激下,“职场红眼病”无疑大有迅速蔓延之势. 故事一:选谁都会得罪人 尽管经济不是很景气,但经过大卫团队的努力,部门不仅圆满完成了阶段目标,销售额还略有提升.为此,公司特别拨出了一笔款让部门主任大卫用于奖励员工.事是好事,却让大卫挠头,因为去年的“惨痛经历”,早已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了其中的厉害.  相似文献   

9.
2000元开家树叶相片店树叶上出现影像,既新奇又雅观,这不仅是一个创意,而且是一个可实际操作的技术。用此法开店承揽制作树叶相片服务,将不同树叶制成工艺品并辅以制作镜框出售,时尚新颖。投资条件:1.生产原料投资在100元左右,每张成本在0.1元左右。2.店铺投入:可选择6~8平方米的店面或临近大型百货商场、超市摆设摊点。根据各地店铺位置不同,租金投入也会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0.
陈雄伟,1971年出生,福建福州人,天生带着闽商敢闯敢拼的基因.1991年从香港学成归来之后,陈雄伟就在福州开始了创业之路. 争做第一,开业当天凭创意营销一炮而红 1996年10月18日,福州市第一家明视眼镜店开张大吉."当时我做了一个创意,任何人把当天的指定报纸剪下四个角,就可以换价值58块钱的太阳镜."谈到往事,陈雄伟不禁哈哈大笑.而这个标新立异的创意导致的结果是,开业当天,上万人挤在了店门外及马路上,连公交车都停运了.因为同行们都获知陈雄伟的"创举",也都知道这个"创举"的背后意味着什么.于是,都在静静地等待着他因为"弹尽粮绝"而呼救的那一刻.平时批发二三十块钱的眼镜,那时候他们把价格哄抬了近一倍,但陈雄伟豁出去了,"没事,只要你有,肯送过来,我就要."于是,眼镜厂家、零售店的货品就这样被他搜刮一空.  相似文献   

11.
他是个有故事的老人,他叫潘华堂,浙江台州椒江人,今年92岁.他一生经历过不少坎坷,却仍旧乐观生活. "日日脚踏车,朝朝走太极,时时看书报,常常开口笑."这是他的人生信条,他也过着这样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1995年,34岁的易延兴从南充市乙炔厂经营副厂长的职位上下了岗,在经历阵痛之后,他踏上再创业征途,选定“短、平、快”的饮食行业,用筹集到的几千元钱在顺庆区吉庆巷开了一个小食摊,卖豆花和烧菜。一年后,他又租了个40平方米的小店做中餐,不久又扩大到400多平  相似文献   

13.
他原本是个健康聪明的男孩。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他陷入黑暗的深渊。为了能活下去,他来到盲哑学校,躲开了健全人;十年之后,他带着相同命运的妻子,回到绵阳,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如今,他的盲人按摩店,已成为许多健全人身体和心灵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14.
胡国伟  春雨 《劳动者》2004,(11):14-15
西安坊上人清真饭庄是西安民营清真餐饮业的龙头企业,目前,包括西安高新区商业步行街店、西安劳动南路店和西安紫薇田园都市店三家大店,经营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有大型宴会厅六个,豪华包间40多个,可同时接待2000余人就餐,是宴宾聚友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5.
有"阳光之吻"美称的新西兰奇异果,口感香甜多汁,加上独特的瘦身、美容功效,近年来行销全世界70多个国家,该国每年的出口量达数千万箱。为维护"国宝"声誉,新西兰政府规定,只有一级果才能出口,而剩下的大量次品却愁坏了果农,怎样把它们顺利卖出去?一位中国女孩巧妙地将其酿成果酒,因为极具特色,这种"黄金异果酒"一推出就在悉尼、上海、首尔等城市打开了销路,受到人们的狂热推崇。靠这个新鲜创意,26岁的孟晓丽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华人女总裁。  相似文献   

16.
庄治国的企业在珲春市已经算远近闻名了,他的公司位于珲春出口加工区内,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近1.5万平方米,厂房面积近4000平方米.公司主要以俄罗斯海域的绿色水产品为原料,加工、销售明太鱼系列的水产品,现有员工100余人,年加工明太鱼4000吨,年产干明太鱼800吨,初加工明太鱼2000吨,企业年收入达5000万元,缴纳税金200万元.对于一位拼搏创业的成功人士,庄治国没有表现出事业有成的那种优越感,在讲述自己创业故事的时候,是一份谦虚和腼腆.  相似文献   

17.
倪芬 《劳动世界》2016,(20):28-29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的。台湾文创产业发展模式大致有:传统文化展示型、专题文化展示型、创意商品销售型、互动产品开发型等等。借鉴台湾经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几点思考:以细化政策措施为抓手,政府着力引导扶持;以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为基础,占据文化创意产业制高点;以创建品牌为目标,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龙头产业;以本土文化资源为立足点,对品牌文化进行策划、包装;以互联网为平台,采取“互联网+文化创意”模式,产生整合效应;以编写设计有本土特色的故事和旅游产品为突破口,做好文化行销;以挖掘特色为切入点,推动文化创意和其它行业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8.
正风靡全球的《水果忍者》游戏,令亿万玩家爱不释手,清华IT男贾冉却从中"切"出一个大商机。2010年,他辞去年薪30万元的工作,独创果酷网,针对北京白领做起了"鲜果切"的生意。如今,他已凭借上千万的年销售额,成为国内最大的"鲜切水果王",连众多品牌4S店和多家大型网络公司都是其铁杆客户!那么,这位"80后"是怎样"切"出财富人生的呢?不当淘宝金领,清华硕士辞职卖水果嘴角微翘,贝齿如雪,一双含笑的小眼睛……1983年出生的贾冉,是一个颇具韩国明星范儿的北京小伙子。2005年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他考入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19.
正上世纪30年代末,他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的玛琅镇,父亲在雅加达开着一家蜡染店,生意虽然不是很红火,但是让一家人衣食无忧还是可以的。父亲为了让他继承这份能维持生计的家业,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向他传授经营诀窍,可他对此毫无兴趣。10岁的时候,在学校和几名同学表演话剧,他扮演一个银行家的角色,惟妙惟肖的表演博得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扬,也让他对银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兴趣。自此,一个信念在他心底萌发,他要朝  相似文献   

20.
在郑州南郊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校门口斜对面,有一个卖煎饼的小店,名字叫"煎饼侠".提起"煎饼侠",该校的同学没有不知道的,甚至在整个郑州南大学城,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店主是两名刚刚毕业的小伙子,虽然小店刚刚开张,但他们的日营业额已经突破了10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