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范莉莉  杜新宇 《劳动世界》2020,(8):25-26,28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残疾人就业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生活幸福。我国残疾人就业存在就业率偏低、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就业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提出转变残疾人及其家人的就业观念、搭建残疾人就业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政策等建议,以期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问:姜某是一名残疾人,其所在地有十几家员工在100人以上的企业,出于种种原因,这些企业均拒绝招收残疾人就业。请问,国家对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有何规定?答:首先,安排残疾人就业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三条分别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成华区残疾人就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市残联的业务指导下,通过全区各相关部门、街道残联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全区残疾人就业工作再上了一个就台阶。区残联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实施意见》精神,对全区残疾人实行了“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服务,对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登记在册。随时掌握和了解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4.
促进更多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实现平等就业,不仅会提升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而且有助于推动社会融合,增强社会和谐。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做法和面临的瓶颈进行分析,发现就业机会少、自身条件差、就业层次低、收入普遍不高等仍是当前残疾人就业面临的主要难题。基于此,本研究提出通过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能力、完善就业服务、营造就业环境等进一步帮助残疾人实现更充分就业、更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5.
残疾人经过主观努力难以获得其所期望的工作岗位,是残疾人就业所具有的普遍属性.分析残疾人群体及其就业现状,应从当前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再从社会(用工单位)和求职者两个视角综合思考.经济社会发展、就业环境、文化差异、管理方式及资源成本等因素共同影响残疾人就业.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残疾人就业应适应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和发挥自身特长,积极自主创业.同时从政策方面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帮扶措施,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改善,就业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培树了一批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推动形成理解、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虽然广大残疾人的就业状况不断改善,但“就业难”“创业难”“增收难”依然是残疾人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特别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残疾人的就业创业受到更大冲击。  相似文献   

7.
近日,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残奥会主新闻中心举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并且,中国8000多万残疾人已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2015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提出多渠道多层次促进城乡残疾人就业创业,让更多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残疾人能够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要使残疾人的工作相对稳定,缩小与健康人群收入差距,更突显对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之有一技之长的重要性,而改进过去在残疾人培训中存在的重量轻质,培训模式单一,教学方式滞后,缺乏融合教育模式等问题,已是迫在眉睫,这里提出如何加强和改进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温江区残联为使残疾人有更多参与社会的机会、实现自立自强,为残疾人就业搭建的有效就业平台,建立完善了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成立了“温江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所”.建立一支思想好、工作作风好、懂业务的残疾人就业服务队伍。全面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为残疾人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0.
优势视角下的残疾人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残疾人就业难仍是一个现实而普遍的问题。2006年4月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表明,我国8296万多残疾人中,尚有约858万有劳动能力、达到就业年龄的残疾人没有实现就业,而且今后每年还将新增加残疾人劳动力30万人左右。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无论是在就业率、就业质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效推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的平等就业权,需要全面探讨影响残疾人就业的诸多因素,从新的视角评估残疾人的就业困境,帮助残疾人开发潜能,增强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就业难,残疾人就业更难。成都市武侯区面对这难上加难的问题,通过为残疾人搭建就业平台,使有就业能力和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的就业率达到  相似文献   

12.
我国残疾人数量庞大,生活水平低。解决好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促进残疾人就业一直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虽然政府相继出台了多个推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状况。本文适应新形势,分析促进残疾人就业面临的难题,提出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性,并进而提出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和角色介入促进残疾人就业过程的途径,对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岳云云 《劳动世界》2013,(11):12-13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各地扶持残疾人就业工作的主要资金来源,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和使用是残疾人就业扶持工作有效开展的基本前提。本文分析我国各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政策和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武侯区常住人口58.47万人.现有各类残疾人2.9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5.1%。近年来.武侯区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努力营造社会氛围.加大就业扶持力度.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截至今年6月,全区共计1935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保证了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就业率动态保持在95%以上,实现了残疾人充分就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有8500多万名残疾人,他们的生活状况、康复、教育、就业等,关乎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而其中,促进残疾人就业是保障残疾人幸福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让残疾人增收致富、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保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残疾人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群体,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政策文件,持续开展适合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适残新业态,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可以说,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在这种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氛围中,更加坚定了为梦想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如今,不少残疾人都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深耕细作,谱写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根本途径。四川省现有622.3万名残疾人,其中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129万余人,已就业80余万人,占应就业年龄残疾人总数的62.02%。四川省残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破解残疾人就业创业瓶颈难题,创新开辟了一条利用社会化手段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残疾人经过主观努力难以获得其所期望的工作岗位,是残疾人就业所具有的普遍属性。分析残疾人群体及其就业现状,应从当前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再从社会(用工单位)和求职者两个视角综合思考。经济社会发展、就业环境、文化差异、管理方式及资源成本等因素共同影响残疾人就业。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残疾人就业应适应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和发挥自身特长,积极自主创业。同时从政策方面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沙治慧  秦欣 《劳动世界》2011,(11):50-53
发展残疾人事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就业是残疾人的最基本保障,通过就业能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增强残疾人的自信心,为残疾人平等、共享、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打下重要的基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残疾人就业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促进其就业的根本措施就是建立健全完善的就业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9.
残疾人充分就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本研究通过对芜湖市残疾人就业现状的抽样调查,从"先赋"和"后致"两个角度对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发现性别、残疾等级与类别、家庭环境、了解法律法规的程度等因素都会对残疾人的就业产生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成都市武侯区残联按照区委、区政府创建充分就业区的要求,近年来进一步加大了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2—2004年全区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2518人次,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030万元,征收金额连续三年名列全市19个区市县之首,2005年初被市残联授予“特殊贡献奖”。2005年全区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333人次,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200万元,再次名列全市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