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几年,失独老人是引起我国日益关注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响应国家的号召成为高风险的独生子女家庭,随着独生子女的死亡,又成为老无所依的养老主体缺位的失独家庭.本文通过对失独家庭的界定,分析了失独老人的福利损失以及当前的养老困境格局,指出必须明确政府在失独家庭养老中的主导地位,政府应承担失独老人的养老责任,满足失独老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双重需求,并根据失独老人的真实养老意愿提供可供选择的多元化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养老问题凸显。其中,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越发引人关注。失独老人无论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还是情感关怀等方面都面临更多的困难。而我国对失独老人的社会养老支持机制不完善。我们应完善现有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力量,多方面保障失独老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养老院是在农村实行"五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收养对象主要是"五保"老人。这就决定了传统养老院的客户群体是五保对象,是需要救助的群体,乱而杂,且大部分老人生活无法自理,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理和心理疾病的困扰。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养老院除了难于管理之外,还要承担很大的责任风险。其次是养老院的经营状况几乎是脐带式的。如果没有及时的资金注入,要么是难以维持,要么就惨淡经营。资金缺少的同时伴随而来的又是服务质量低下,设施简陋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传统的养老院没有和市场运作有效的联系起来,缺乏专业的管理和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4.
民办养老院存在的问题是:人员缺乏,且专业性不足;护工工资水平偏低,缺乏社会保障。 其原因在于,所有的民办养老院都是自收自支,全部收入都要靠进住的老人。而这些老人大部分又是低收入人群.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家庭结构在逐渐小型化。最早出生的独生子女父母马上或者已经步入老年阶段,而由于各种原因失去子女的这一部分失独家庭严峻地面临着经济、精神、照料等诸多养老问题。本文从相关问题的现状分析入手,指出长期以来对于失独家庭养老政策的严重缺失,长期照料问题紧迫凸现,进而提出探索建立失独老人养老保障相关配套措施和政策,建立符合国情的以社区长期照料服务为核心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打造满足不同养老模式和层次需求的养老和医疗服务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百孝第一"几千年的文化遗产,我们始终坚持儒家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孝第一"。孝道的最重要表现是供养老人。传统的观念里让老人进养老院是一种不孝的行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现代大多数家庭采取家庭养老模式,在自己家里照顾父母,很少有人把父母送进养老院。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老人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不仅要满足吃饱穿好等基础生存问题,还要时刻关注着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中青年人不仅要上班赚钱还要照顾父母,压力越来越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也不尽相同,因此养老服务模式建设要适应本地区实际情况,抓住发展机遇,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以此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以房养老"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程度关注但发展较缓慢,目前只有幸福人寿和中国人寿先后推出过两款产品且签约客户较少,难以获得老年群体的青睐,这与中国当前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前,"以房养老"更适合失独家庭这样的小众群体,作为其养老的解决途径,通过建立以"以房养老"为核心的失独家庭养老模式,不仅有利于解决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更利于这类养老模式未来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申莹莹 《劳动世界》2017,(24):12-13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三十多年来,独生子女家庭数量越来越大,独生子女家庭所面临的风险也开始突显出来,相对于物质层面的帮助,失独父母对精神关怀的需求表现更为强烈.本文以失独父母的精神慰藉保障为写作重点,分析失独父母的精神保障状况,以及对其精神供给不足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一位被网友称为"气球奶奶"的83岁老人,在中原省会郑州引发了一场滚热的爱心潮。这位老人拒绝乞讨,更不要他人的施舍。她不但用自己的双手养着患病的儿子,还收养了一个残疾孩子长达12年。三年来,无论冬夏寒暑",气球奶奶"都会风雨无阻地出现在郑州的一家繁华商场门前。  相似文献   

10.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已然成为了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比较分析了域外养老保障法律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的一些具体做法,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失独家庭社区居家养老法律保障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失独家庭作为一种特殊而脆弱的家庭形态,近年来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中关于失独家庭生存困境、失独家庭扶助制度及存在问题以及扶助制度发展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而增加对这一问题系统、全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已逐步趋于完善,但究其初衷,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重视农村、农民的社会而言,推行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意义是在于为农村老人创造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所以真正的农村"养老保险"不仅仅涉及到制度与金钱物质补偿,还应该着重于老人真正的内心与真实生活现状的保障与提高.在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提高人民幸福感的社会大背景下,本文立足于真正落实完善"养老保险"、为农村老人生活幸福保驾护航的角度,通过选择部分地区进行的实地调查,揭示部分农村老人生活面临的窘境现象,并提出关于改善这些问题的相关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任鸿雁 《劳动世界》2017,(31):22-23
就业是民生之本,有了就业才有收入,民生才会逐步改善,社会才会安定.而就业的重点对象一个是高校和中专毕业生,一个就是农民工.大学生和中专生的就业是"经线",农民工的就业是"纬线",只有织牢"经纬线",整体就业形势才能稳定.  相似文献   

14.
老龄化的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逐步引起政府重视,政府系列政策文件多次提到长期照护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引领下,通过分析山西省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现状,来构建适合山西省省情的城市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老龄化问题与日俱增,由此而产生的一大难题便是老年人失智症的患病比例不断升高,失智老人的养老形势愈加严峻。目前,国内失智老人的机构生活状况并不乐观,失智老人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支持网络而导致生活质量难以保证。基于社会工作介入的视角,以青岛市X机构内失智老人为对象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失智老人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存在着社工服务效果难以维持、护理员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养老机构自身支持有限和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存在着家属联系不足、朋友沟通渠道不畅和同住老人关系紧张等问题。因此,应该从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两个方面整合、运用失智老人的各方支持力量和资源,从社会工作者、护理人员、养老机构以及政府政策等方面为养老机构内失智老人构建起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从家属、朋友和同住老人等方面为养老机构内失智老人构建起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从而改善养老机构内失智老人的生活处境,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王呈芳 《劳动世界》2017,(15):17-18
"中国式养老"一直是热门话题之一,社会各界对当今中国老龄化现状、模式、趋势以及未来养老模式、服务、政府政策等都在翘首以盼."出门一把锁,回屋一盏灯"成为很多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出国潮、毕业生找工作、民工潮的冲击下,社会竞争的加大.第一代独生子女开启了孤独时代,他们无法亲自照顾父母.精力、时间、金钱都成了问题.一对独生子女夫妇需要同时照料多位老人,其困难不言而喻.而今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二胎时代真正到来,但是我们的"中国式养老"会有所改变?中国的养老问题、老龄化会得到解决吗?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24日上午,"感动2006——中国十大真情故事人物"92岁的美国老人牧琳爱女士,从山东省公安厅副厅长秦黎手中接过公安部颁发的"绿卡",终于圆了自己的中国梦。在颁发仪式现场,她激动地说,在中国幸福快乐地度过余生是她一生的梦想,十分感谢中国朋友多年来用真心去爱护她,她将尽最大努力发挥余热为中国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8.
吴作 《劳动世界》2017,(28):36-37
1993年,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的"放羊娃"王召明考进了内蒙古农业大学.王召明家里很穷,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利用课余时间蹬三轮车卖花.花是赊的,三轮是租的.从草原上的"放羊娃"到城市里的"卖花郎",他还折腾出了一点名堂.1997年大学毕业时,王召明在呼和浩特市已拥有三家花店.上大学前梦寐以求的"铁饭碗",对他没有任何吸引力了.王召明没有服从分配进政府机关工作,而是大力发展自己种花、卖花的"芳香事业".  相似文献   

19.
随着职场学的丰富,职场中各种"族"也越来越多.因为这些"族",职场显得丰富多样,分外鲜活.每一个职场人都有可能成为"族员"下面的十大"族",不妨看看你属于哪一个族群.  相似文献   

20.
以衣瓴的颜色区别从业人员"身份",据说在国外颇为流行.此如把坐办公室的管理人员称作"白领",把围着机器干活的工人称作"蓝领",更有好事者推而文之,称IT业为"金额"、模特业为"粉领"、机器人业为"钢领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