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帆 《劳动世界》2013,(10):114-114
研究所科技创新能力是研究所发展的持续动力,是关乎国家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本研究意在分析研究所科技创新能力要素组成,探求提升研究所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认为:研究所科技创新能力要素主要包含人员队伍、研究条件以及文化环境三大要素;研究所可以通过合理定位推动特色平台搭建、突出人才发展的科技团队发展模式及塑造研究所科技创新文化氛围三方面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一个高端的科技创新人才,对于企业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要用创新改变企业,关键就是要拥有一批有着创新精神和创新智慧的宝贵人才,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加深,飞速发展的科技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日益提升。企业和个人不得不面对竞争日趋激烈、交往日趋频繁的国际环境。面对这种形势,作为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各类院校必须深化外语教学改革,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河南省12个地级市的1179名老年人样本数据为基础,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对影响其城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老年人幸福感普遍较高,其中个人年龄、与子女的关系、孤独烦闷感、经济满意度、日常开支承担能力等是其最主要影响因素,可提取经济能力、精神感受、家庭关系和生理年龄四个公因子.大力培养老年社工人才,促进老年人精神健康、家庭和谐,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经济收入,是提高城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高校班导师团队多以专业课教师为核心,在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中,能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学习目标,使其能将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有机融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夯实基础。人才的创新是促进科技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需要高校班导师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丰富学生知识体系,创新教育理念事实证明,持续完善学生专业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及整体教学实效。因此,高校班导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积极引导他们构建知识层次分明且知识结构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比如可利用思维导图等方式,指导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情况(如就业方向、市场需求等),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10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人才交流合作大会在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举办,大会以"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围绕科技城创新人才汇聚地建设战略目标,汇聚四方人才,共同探索中国科技城人才聚集良策和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新模式,致力将大会打造为区域影响大、专业程度高、对接效果好的中国西部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人才交流盛会。  相似文献   

7.
高层次产业创新人才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主体,对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山东省高度重视高层次产业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和评价,但是当前对高层次产业创新人才评价的研究大多从概念、内涵、特征等方面归纳提炼出高层次产业创新人才的评价标准和指标,对这些评价标准和指标的选择原因、关联关系以及影响程度没有做出充分的解释。因此,研究山东省高层次产业创新人才的投入产出状况,总结、提炼影响高层次产业创新人才创新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并以此确定方式和评价指标,能够全面反映高层次产业创新人才的战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区)环境对人才流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人才流出问题,既有利于城市(地区)留住本土人才,也有利于其自身的不断完善吸引外来人才,更有助于指导城市用好人才。人才流动受诸多因素影响,而环境因素相对于其他主观因素来讲,是较容易掌控和改善的,能对政府的实际操作带来原理性的指导。透过相关文献,结合勒温场论和需求理论,探寻城市(地区)环境对人才流动的影响,有利于完善各地人才市场建设,为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和供给环境提供借鉴和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济南需要推动人才的国际化发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济南"四个中心"建设的构想、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丰富的科创平台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契机,都为济南人才国际化提供了良好机遇。完善人才国际化顶层设计、优化国际人才引进环境,改善本土科技人才国际化培养环境,是推动济南人才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从企业、政府、机构和高校四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了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不成正比.因此,要加快实施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必须提高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提高创新绩效,实现创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也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要求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创业就业。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操作技能,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因此,本文从实际出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陈莹莹  宁凌 《劳动世界》2017,(26):56-58
以广东省高技术产业数据为基础,采用路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广东省产业创新中的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产业创新的影响效果,得出广东省产业创新路径选择的基本逻辑.其主要是:广东省产业创新当中,技术作为推动因素,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其创新水平还不够,产业创新仍然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征;产业创新当中,研发人才对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但政府的扶持力度过小,广东产业创新路径的选择是人才导向和引进外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国家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提出,自主创新就是要自主选择创新目标、主导创新过程、集成创新和运用创新结果的创新活动。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深化改革,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进而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相似文献   

14.
在以经济市场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市场规则和制度体系由于影响到经济发展的成本水平,从而成为决定竞争的重要因素。在与全球化有关的制度创新中,劳动人事制度的创新又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新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应具有创新型、复合型、合作型、个性化的特点,这是市场竞争内外环境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加快科技城创新人才汇聚地建设,绵阳市政府最近出台《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实施办法》。《实施办法》明确,资助范围为科技城范围内科技型企业扶持、科技创新平台和团队资助、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资助等。规定了对高层次人才方面的资助额度,其中,对千英百团聚才计划引才项目中能给绵阳产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短波     
正绵阳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绵阳市委市政府近日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向获得科技城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的四大类13个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和个人、人才项目发放资助金6650.5万元,向第九批市级拔尖人才颁发证书。会议提出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的四项措施:一是以创新创业为目标,海纳百川聚人才。围绕当前绵阳发展实际,特别是结合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4+3"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所需,引进一批能够引领优势学科、发展高端产业、催生新兴业态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二  相似文献   

17.
《劳动理论与实践》2014,(10):F0002-F0002
正10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人才交流合作大会在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举办,大会以"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围绕科技城创新人才汇聚地建设战略目标,汇聚四方人才,共同探索中国科技城人才聚集良策和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新模式,致力将大会打造为区域影响大、专业程度高、对接效果好的中国西部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人才交流盛会。本届大会本着"遍邀宾朋、开放办会"的精神,通过把握人才交流合作基本要素,搭建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两大板块对接平台,提供无缝对接服务,营造文明开放、尊重知识、尊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驱动下,对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活力,培育高校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是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如何利用学校现有条件成立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创业孵化环境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本文将着眼于学生科技活动促进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开展有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雪 《劳动世界》2017,(31):26-27
2018年,吉林省引进境外技术、管理人才工作将围绕实现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以及实施国家"一带一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支持在重大科技产业发展、重大工程建设、重点基础性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装备研发中引进高端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重点支持引进具有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具有推动重大技术革新能力的科技领军人才、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开拓能力的企业家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其他各类人才.我们将通过实施引进国外智力项目,引进和培养更多高端、急需、紧缺的人才,切实为吉林实施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境外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0.
科技竞赛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专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一种锻炼.本文介绍了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开设独创实践课程、开展第二课堂等积极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特色创新平台,开创“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科技竞赛为手段,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育人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