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全社会的养老保障问题开始日益凸显,其中一个引人关注的焦点就是精神养老问题.老年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供养,还有精神上的尊重和关怀,因此,如何更好地构建和完善城镇居民的"精神养老"体系,是当前我们全社会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对老年人精神诉求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内涵做出了简述,其次结合城镇老年居民的特点,概括出了城镇老年人"精神养老"的主要内容,并且在分析我国"精神养老"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城镇居民"精神养老"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试图对构建和完善"以家庭保障为主,社区服务为辅"的城镇居民"精神养老"体系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当前中国城镇居民"精神养老"的现状和前景研究,让城镇老年人的精神文化诉求得到更好地满足,使他们度过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相似文献   

2.
"百孝第一"几千年的文化遗产,我们始终坚持儒家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孝第一"。孝道的最重要表现是供养老人。传统的观念里让老人进养老院是一种不孝的行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现代大多数家庭采取家庭养老模式,在自己家里照顾父母,很少有人把父母送进养老院。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老人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不仅要满足吃饱穿好等基础生存问题,还要时刻关注着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中青年人不仅要上班赚钱还要照顾父母,压力越来越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也不尽相同,因此养老服务模式建设要适应本地区实际情况,抓住发展机遇,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以此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温州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进行调查,分析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并找出其影响因素,描述其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制定医养结合政策提供依据.采取抽样调查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温州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114名老年人实施调查,共发放114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6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2.98%.106例老年人中,61.3%的老年人具有较大的医疗保健需求;在精神慰藉需求方面,有53.8%的老年人表现有较大需求;在生活照料方面,有31.1%的老年人有较大需求.文化程度、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是医疗保健需求的影响因素;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是精神慰藉需求的影响因素;经济来源与原工作单位是生活照料需求的影响因素.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精神慰藉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较高.应开展定期医疗服务,普及健康知识;丰富夕阳生活,疏导心理压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 (一)家庭养老.尽管我国社会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现象,但家庭养老方式仍然是主要的养老方式.特别是在我国农村,国家的社会养老方式建设并不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也无法迅速达到普及的目标,因此家庭养老仍然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再加上,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所谓的孝道不仅要满足父母的经济需求,同时也应该给予老人精神慰藉,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享受天伦之乐.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养老服务难题日趋尖锐,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迫在眉睫。本研究以长沙市为调查样本,从结果看,老年人对经济供养需求仍是重点,日常照料、精神慰藉及医疗护理的需求还在增加。为应对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的发展趋势,应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等。  相似文献   

6.
申莹莹 《劳动世界》2017,(24):12-13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三十多年来,独生子女家庭数量越来越大,独生子女家庭所面临的风险也开始突显出来,相对于物质层面的帮助,失独父母对精神关怀的需求表现更为强烈.本文以失独父母的精神慰藉保障为写作重点,分析失独父母的精神保障状况,以及对其精神供给不足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徐州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与护理需求.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在全市六个地区,对60周岁以上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75份,回收175份,有效问卷168份,有效回收率为96.0%.结果:168人中,老年人中愿意居家养老者67.3%,愿意入住养老机构者20.2%,愿意在社区养老者8.3%,没考虑过者3.0%.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有收入水平,子女数,对家人赡养满意度及有无医保.结论:徐州市老年人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及机构养老程度低但需求有所增加,应进一步加快建设社区--居家养老制度与模式;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促进"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护理人员待遇,培养高素质专业老年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8.
古训言,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敬父母长辈是做人之根本,更是民族灵魂之根."重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之精髓.在我国古代,不仅形成了以盛传于民间的<二十四孝>为典范的道德规范,而且代代沿袭的"老老"政策为弘扬这些道德规范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据传说,尧之所以将舜选为自己的接班人,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舜非常孝敬自己的父母.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设置了"地官司徒"一职"以保息六养万民",其重要职责就包括养老.到秦汉敬老之风更浓,不仅创设了"乡三老"、"县三老"、"郡三老"、"国三老",还实施了"举孝廉",对7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每月赐米1石、肉20斤、酒5斗及衣物若干,形成了政府资助加家庭赡养的养老模式和以德治国的风尚.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养老问题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本项研究基于2011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CLHLS)数据,将家庭养老分为经济支持、生活照料与精神支持,分析了养老保险对家庭养老的影响以及居住安排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养老保险对家庭养老具有挤出效应;相比于同子女居住的老人,与配偶居住、独居和居住养老机构对家庭养老有显著负向作用。(2)养老保险强化了子女对独居者经济支持的负向影响;养老保险对与配偶居住和独居老人照料支持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3)养老保险与居住安排对家庭养老的影响存在性别、城乡与年龄段差异。同时,文章指出养老保险通过居住安排间接影响了家庭养老,即理想化结果是:在尊重老人选择居住安排的同时,养老保险弥补因居住安排导致家庭养老的缺陷。文章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探讨了本项研究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薛利梅 《劳动世界》2013,(12):10-1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服务成为老年人生活中的关键问题。老年人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其身体状况、人际关系及经济来源都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针对老年人的照料服务的特殊性。文章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入手,分析了传统老年人照料服务面临着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渐弱、女性就业率升高、子女在外地不与父母同住比例高、家政行业尤其是护理市场的缺失等方面的挑战,提出了社会化的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路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家庭结构在逐渐小型化。最早出生的独生子女父母马上或者已经步入老年阶段,而由于各种原因失去子女的这一部分失独家庭严峻地面临着经济、精神、照料等诸多养老问题。本文从相关问题的现状分析入手,指出长期以来对于失独家庭养老政策的严重缺失,长期照料问题紧迫凸现,进而提出探索建立失独老人养老保障相关配套措施和政策,建立符合国情的以社区长期照料服务为核心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打造满足不同养老模式和层次需求的养老和医疗服务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实施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制度,旨在降低养老机构的运营风险,分担养老机构的责任风险,促使养老机构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总结,本文发现沈阳市养老机构中存在对老年人的逆向选择现象,进而从老年人身体状况、意外赔偿及责任保险三方面分析其原因,提出实施养老机构责任保险等级费率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人口结构老龄化,家庭结构一再缩小,通过调查仙姑村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以此为基础建立回归模型,结合个案研究法研究农村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的满意度、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年龄与经济收入情况等是影响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本文提出相关建议,应该整合农村留守人群,形成为老年人服务的社区,发展养老机构是建立在了解基础需求上,逐步发展不同层次的养老机构,扩大自身优势,重视老年人健康并且提升自身医疗服务优势.  相似文献   

14.
杨创豪 《劳动世界》2020,(11):28-29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推进和人口结构的变迁,农村社会的老龄化问题凸显出来。相对于老年人,80后青年群体也都成家立业,最小的也已到而立之年,该群体即将成为新一批赡养责任主体。而80后青年是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后的第一代人,身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赡养老人"成为80后青年人不可回避的话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农村80后青年为目标群体,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对其赡养意愿与赡养困境进行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农村80后青年的赡养意愿普遍较强,家庭养老仍是其最熟悉并倾向选择的养老方式,但对于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接受度较低。同时,该群体普遍面临经济供养压力大、生活照料少和精神慰藉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未来学家彼得·伊利亚德说得好:今天我们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今天还年轻的70后、80后的责任和压力最大,但也应在养老转型中最有改革动力、最有创新欲望.只要付出更多努力,拿出更多智慧,我们就能为父母创造物质和精神上都有尊严的生活,也才能保证将来自己能够优雅地老去. 10月12日,由全国老龄办、人社部、国家发改委等25个部门共同制定的《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这是修订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新增"宜居环境"专章以来,我国发布的第一个关于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家庭人口结构小型化现象的日益凸显,传统的机构养老服务和子女养老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支持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而居家养老服务以社区(村),居委会为核心、社区居家养老为依托的模式,将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作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一种新型创新模式——以老助老模式,在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中将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目前越来越多传统居家老年人对于养老观念的转变,旅游渐渐成为丰富"银发族"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符合老年人生理特点的养老旅游,被看成是旅游市场中最具潜力的增长点之一.本文主要结合牡丹江现有旅游资源条件,并在对牡丹江养老旅游市场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开发策略,以期在开发养老旅游的同时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家庭核心化趋势的出现和人口流动性的加强导致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对解决我国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捉襟见肘,在生活照顾上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寻求社会养老服务,于是社会养老服务对传统家庭养老中子女照顾的影响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意.文章基于江苏省南京市的调查数据,运用计量统计方法分析了社会养老服务以及老人个体特征对家庭养老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养老服务对家庭养老有着明显地挤出效应,同时这种挤出效应存在年龄、子女数、居住情况等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各市(州)人口计生委、民政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卫生局:我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自觉执行基本国策,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些家庭由于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在生活保障、养老照料、居住条件、大病医疗、精神慰藉等方面遇到一些特殊困难.为进一步做好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指独生子女三级以上残疾或死亡且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家庭)扶助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农村欠发达地区,传统家庭养老面临着事实和观念的挑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在分析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匮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完善农村养老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