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契约反映了组织与员工之间关于责任和承诺的一种期望,"心理契约"下的高校教职员工管理是对学校和教职员工之间的内隐性关系进行构建、维持、强化的动态过程.文章将从心理契约的概念及特点入手,分析高校教职员工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教职员工管理策略,以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仅仅用物质奖励的手段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对员工管理要更加人性化,而心理契约的概念为企业员工管理提供了新的启发,开创了员工管理的新视野.本文通过从理论上探讨心理契约对员工管理的影响,提出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员工管理的措施,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和建议更好的促进国有企业的员工管理.  相似文献   

3.
国内最大的社保第三方专业机构"51社保"近日发布了2017《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显示超七成企业"低缴"员工社保,没按员工正常工资收入缴纳而是以更低的工资标准来计算.  相似文献   

4.
今年10月,网上爆出有公司以女员工每日排队吻老板作为企业文化,轰动一时.虽然该新闻最终被证实为造假,但类似让人大跌眼镜的企业文化却并不鲜见——女员工登记例假、按规定时间怀孕、员工完不成业绩罚裸奔……这些以牺牲员工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的规定纷纷打起企业文化的旗号,但实际上都是老板们的"土皇帝"心态在作祟:我的公司我做主,法律道德靠边站.  相似文献   

5.
新闻背景: 不久前,58同城因要求员工"从早9点工作到晚9点,一周上班6天"而成为了网友热议的焦点.对此,58同城回应称,"996动员"属常规性活动,并非强制.  相似文献   

6.
日前.国内某大型网络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商悄悄裁员或被称为"隐形裁员"的消息在IT业内不胫而走.不管事情到底如何,"隐形裁员"事件在国内已屡见报端,并有逐渐增多之势,眼下到底哪些属于"隐形裁员",员工在"隐性裁员"面前又应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就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数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士.  相似文献   

7.
尚春霞 《劳动世界》2016,(26):17-18
"视同工伤"是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中的一项特殊规定,但自出台以来就引发了各方的争议,而频频发生的员工猝死案件亦使此条的存废成为各方关注的话题."48小时"的节点是否合理,"过劳死"是否应纳入工伤都成为对"视同工伤"的冲击之点.厘清工伤的概念,消除各方分歧才能真正有效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新员工初入职场,难免有种被排斥的感觉,仿佛做了"插班生".专家认为,这主要还是因为自身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新员工不要有过多的焦虑,应首先从自身上找原因,遇到问题不要推卸责任,多做事、少说话,通过不断交流、主动沟通,都能成为受团队欢迎的一员.  相似文献   

9.
刘磊 《中国劳动》2006,(7):47-48
走进亚新科天纬(ASIMCO Tianwei),宽敞高大的厂房与其他制造企业别无二致,但很快来访者就会被展示牌、墙壁和廊柱上体现着公司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那些朴素的语句和励志格言所吸引.让记者驻足的是公司200平米的培训教室墙壁上的一句话:我们不提供"终身的工作保障",我们尽一切努力使员工拥有"终身就业的能力".于是,记者的采访就从这句话开始了.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知识型员工对于企业更是至关重要。尤其是企业要创新发展,留住人才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因而心理契约作为员工与企业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承诺作为一种无形的心理契约,它会使员工对企业有深层的归属感、较高的忠诚度,能将员工尤其是知识型员工的流动率维持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本文以科技园区人才心理契约的实际调查情况为案例,提出对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一般来说,失败常常会落下"后遗症"的.比如,一个企业的领导出现过决策失误以后,他就会变得优柔寡断、畏首畏尾;一个足球队与人家较量时总是失败,也难免患上"恐韩症"或"恐伊症"什么的.那么,成功是不是也会留下"后遗症"呢,我想,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同样如此,只不过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2.
大约10多年前,计划经济的坚冰迅速瓦解之时,由于人们对一些物资几十年一贯制的价格就要变动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中国大地上曾经刮起过一阵"抢购风"留下了一些不大不小的笑话,比如说有一家庭购买了两大瓮食盐,够全家吃好几十年的;还有人买了几匹花布,结果放在家里"无用武之地"……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员工花费更多时间在工作中,工作家庭的平衡不断被打破.心理学中对于员工工作-家庭的研究一直进行,近年来更是提出了心理脱离的概念.本文围绕心理脱离对工作-家庭平衡的影响进行展开,并为员工如何平衡自身的工作与家庭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晋商首创的"身股制"作为一种高效的人力资本管理机制,既缓解了委托代理问题,又提高员工积极性和稳定性.其在计量方式、会计期间、信息披露等诸多方面对于现代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都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企业开展员工心理援助工作是指企业应用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对员工心理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并针对研究和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探索建立员工心理疏导机制的办法和措施,帮助员工排解心理困扰,建立良好的心理调节机制,增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促进企业和谐稳定的发展. 川庆钻探公司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五大钻井公司之一的国有大型企业,肩负着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重大历史使命,公司5万余名员工的身心健康是关乎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展员工的心理援助工作初步探索工作,旨在从对全公司员工心理状况调研人手,在基层一线普及心理学常识,尝试建立员工心理健康援助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好全体员工的积极作用,确保公司的和谐稳定,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员工满意度,企业管理者必须坚持关爱员工,重视员工价值,尊重员工劳动,关注员工民生福利,努力让员工在较高的满意度中学习、工作和生活,不断提高员工的快乐感、成就感和自豪感,全面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你关爱员工,市场就倍加关爱你 "员工是立行之本".企业办得好不好,取决于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取决于员工的满意度、忠诚度、贡献度.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员工都是最宝贵的财富.美国奥辛顿工业公司的总裁曾总结出一条"黄金法则":关爱你的客户,关爱你的员工,那么市场就会对你倍加关爱."客户"是企业的外部客户,"员工"是企业的内部客户,只有兼顾内外,不顾此失彼,企业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所以,一家追求卓越的企业必须重视对员工的关爱.  相似文献   

17.
"离职后须保守本单位秘密!""离职后不得在同行业就职!"提出辞职时,员工常受到单位的警示。"跳槽会不会有法律纠纷?摸爬滚打多年,难道要一切从头再来?"这些疑问让他们忐忑不安。那么,何时需对原单位商业秘密"守口如瓶"呢?一是原单位要有商业秘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第2条  相似文献   

18.
劳务派遣是一种重要的用工制度安排,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其"双雇主性"使得劳务派遣员工的归属感模糊、职业生涯发展不清晰、工作稳定性不强,这些因素均导致劳务派遣员工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契约特征。本文对我国劳务派遣员工的心理契约的结构、内容、特点等进行分析,基于数据分析得出:劳务派遣员工心理契约内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由此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劳务派遣制度的价值取向、政策含义和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老板虽然与下属是上下级关系,但是没有下属的支持和协作,再出色的老板都无法独自让公司正常运作.对企业来说,员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员工不能完全等同于"零件",过于关心业绩增长,而忽略员工的感受以及职业发展的老板,在团队中的威信就会降低,随之而来的怠工及人员流动频繁,势必会造成公司人力成本增加、销售额下降等不良后果.而通过帮助员工的个人发展从而实现公司业绩增长的老板,不仅会赢得员工的拥护,同时也会使公司发展的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20.
<正>心理契约最先出自社会心理学,在20世纪60年代初被引入管理领域。按照美国著名组织行为学家卢梭(Rousseau)给出的定义,心理契约指的是员工与组织的互动过程中,员工感知到的自身对组织的种种责任和义务(简称"员工责任")以及组织应当对员工自身所承担的责任(简称"组织责任")。企业文化、领导人(组织代表)的示范作用、员工的个人特征(性别、年龄、教育背景和在企业的职务层次等)等,都会对员工心理契约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长期以来,国企员工人数众多,用工机制僵化,能进不能出的矛盾一直困扰着企业,一方面普通员工超编,一方面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