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鑫 《劳动世界》2017,(12):44-45
公共政策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物品,是公共权力机关用以调节社会利益结构,分配社会资源、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本文基于公共政策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以W市低保清理整顿工作为例,分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现状,探讨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思路.  相似文献   

2.
夏聪明 《劳动世界》2017,(15):11-12
本文通过对太和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的研究,理清了农村低保的对象和范围,确定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实施了农村低保资金筹集与动态管理,对推动农村困难家庭脱贫致富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在对太和县农村低保制度运行现状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农村低保配套法律不够完善、政府部门低保工作职责不明、低保政策宣传缺失以及社会力量参与度不够等问题,并根据上述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落实低保的法律保障责任、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进一步加大低保工作的宣传力度以及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的大力参与等措施,以促进太和县低保制度的健康有效运行,充分发挥农村低保制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术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加强了对农村"低保"制度研究的重视,使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发展中也不断的暴露出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瞄准偏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农村"低保"存在瞄准问题的研究成果,从研究我国农村"低保"瞄准问题的必要性、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评析,以期利于下一步农村"低保"制度乃至统筹城乡的全国"低保"制度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低保制度是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存权利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救助制度,自2007年在我国全面推行至今,所取得的济贫效果已被世界所认可。但据笔者的观察和调研,我国低保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尚需对政策加以调整和完善。本文在提炼对农村低保群体、非低保群体和低保工作者群体三个农村低保相关群体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分析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对相关决策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禄 《劳动世界》2011,(6):11-13
随着农村"低保"制度的普及,中国农村在反贫困领域已进入扶贫开发与"低保"制度"两轮驱动"的历史阶段,这在客观上要求对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作出重新定位,以进一步发挥两项制度的良效影响机制,进而更好地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存与发展权利。笔者由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制度在辽宁省的实施现状出发,分别从程序、政策和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的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的救助存在一定的缺陷.文章通过对农村低保边缘群体概念的解释、社会保障现状的分析,提出建立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将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纳入社会救助范围、改善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生存现状的建议.从而,改变传统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覆盖面窄、救助标准低、公平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扶贫开发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改革创新,反映贫困户“基本生活靠最低保障,脱贫致富靠扶贫开发”的实际需求。通过对恩施州A县8村160户贫困户调研,研究两项制度在实践中的耦合机理及耦合效果。研究发现:(1)获得政策耦合的低保扶贫户约占全部贫困户的三分之一;(2)无论是哪一类生计资本,低保扶贫户较之扶贫户更为匮乏,尤其是金融资本。(3)回归分析发现,扶贫低保政策耦合对贫困户收入增长具有显著正效应。基于此,政府应继续推进农村扶贫与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8.
肖云  王静  李娜 《劳动世界》2010,(7):31-34
农村"低保"制度建设是政府的一项法定责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当前,农村"低保"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但还存在法制建设滞后、财政转移支付严重不足、管理粗放化和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需要政府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延庆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实地调查,以目标群体瞄准为切入点,力图揭示农村低保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瞄准偏离状况,从微观层面分析瞄准偏离的原因。试图提出一套准确确定农村低保对象的瞄准机制,从而为改善我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标瞄准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作为一种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公共政策能否满足政策价值主体的需要直接影响到政策价值观的形成、变化和发展,而政策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并反过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因此,值得对大数据时代与政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本文论述了大数据时代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提出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公共政策价值观带来的新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公共服务,在我国二元社会和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存在明显的城乡不均等现象,低保城乡一体化是低保均等化的必由之路。本文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城市和农村低保在制度的探索与建立、低保范围及标准的确定、低保补差及人均收入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差别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我国的低保制度存在机会不均等、过程不均等和结果不均等,提出我国低保一体化必然要经历城乡分治、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称低保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在确保城镇贫困居民最低生活所需,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在城市全面实施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刚开始建立这项制度。本文在对我国东西部地区低保对象、条件、水平分析的基础上,对平衡地区间的低保差异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的建立,为保障退休人员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执行情况 顶层设计.研究制定配套了兼具科学性和执行性的相关政策文件,从政策纲领到具体经办都做到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针对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需要政策指导的问题,也出具了相关的政...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中国社会是"熟人社会",位于"差序格局"中的人们是一种强关系,社会资本资源中含有信息和人情的现象无处不在.就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言,以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尚不能做到应保尽保.因此"低保"作为一种福利就成了稀缺资源,农民获得"低保"的途径一是靠弱关系走规范的程序,二是靠强关系通过人情获得.利用强关系获得制度性福利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低保"工作的效率和进程.因此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必须推行弱关系在"低保"审批和发放过程中的作用,防止利用强关系获得"低保",从而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以低保制度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救助制度的运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原有制度的矛盾开始凸显,效率降低,本文试图从古代的救助制度入手,引入公众检举法,以提高低保制度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制度,承担着保障底线公平的重要责任,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文章从探究"低保"制度公共性内涵开始,认为"低保"制度遇到的困境实质是其公共性的流失,表现为:资金统筹中政府职能缺位、越位和错位并存;"低保"水平偏低,覆盖面小导致公共性不足,城乡二元结构分割"低保"制度的公共性;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侵蚀"低保"制度的公共性。通过分析公共性流失的各种表现,希望能为"低保"制度走出困境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农村低保")作为脱贫攻坚战略中的兜底保障措施,经过十余年发展,在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最基本生活需要以及改善贫困农民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得不正视的是目前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低保退出人口的返贫问题仍然很突出。全面把握低保退出人口返贫风险,从根源上提出有效返贫防范措施,对巩固扶贫开发的反贫成果,保障农村低保退出人口彻底摆脱贫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解读,分析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遭遇困境的主要原因,阐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产生的社会必要性。重点分析"新农保"政策的实施现状及其意义,研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预测其发展趋势,为2020年"新农保"覆盖全国的目标做出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9.
范昊 《劳动世界》2011,(20):32-35
本文旨在对二手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分析,采用学者高清辉( 2008)使用的“救助力度系数”和“生活救助系数”,分析评价我国当前“低保”制度的保障程度,针对现行“低保”制度标准实际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改革和完善这一制度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城乡居民低保家庭对脱贫途径选择意愿问题,发现城乡低保家庭普遍认同就业、养老、健康有利于脱贫,在就业和子女教育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影响脱贫途径选择意愿的因素包括政策导向、经济差异、劳动力市场歧视等外部因素和心理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内部因素.城乡低保家庭脱贫工作的优化可从国家、社会、个人三方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