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朝中央政府制定和颁行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以下简称<章程>),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治理西藏法典性文书.然而,这样一部极其重要的法典性文献,目前社会上却出现和流行着内容差异很大的两种不同版本,即原藏于拉萨大昭寺的<水牛年文书>中辑录的<新订西藏章程二十九条>(以下简称<文书本>)藏文版本及其汉译版本和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编<西藏历史档案荟粹>中公布的<钦定二十九条章程>(以下简称<荟粹本>)藏文版本及其汉译版本.本文拟通过对<章程>形成的背景和过程等系统研究,以及对两种版本的藏文本及其汉译本逐条进行对勘,并查核制定该章程所依据的有关档案文件后,认为,<文书本>系<章程>之正本.并提醒学界,<荟粹本>非<章程>之正本,希谨慎引用,避免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2.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朝中央政府制定和颁行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以下简称<章程>),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治理西藏法典性文书.然而,这样一部极其重要的法典性文献,目前社会上却出现和流行着内容差异很大的两种不同版本,即原藏于拉萨大昭寺的<水牛年文书>中辑录的<新订西藏章程二十九条>(以下简称<文书本>)藏文版本及其汉译版本和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编<西藏历史档案荟粹>中公布的<钦定二十九条章程>(以下简名<荟粹本>)藏文版本及其汉译版本.本文通过对<章程>形成的背景和过程等的系统研究,以及对两种版本的藏文本及其汉译本逐条进行对勘,并查核制定该章程所依据的有关档案文件后,认为,<文书本>系<章程>之正本.并提醒学界,<荟粹本>非<章程>之正本,希谨慎引用,避免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3.
廖祖桂、李永昌、李鹏年《〈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版本考略》(以下简称《考略》)一书,2006年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通过丰富翔实的清廷原始档案资料、全面系统地考证了当前通行的《章程》版本,论定孰是正本,为西藏地方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关系史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汉藏文档案和其他文献资料,探讨了清朝治藏政策方面的纲领性文件──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的产生背景和基本依据,并考证了该章程的文本形式。通过对今存藏文本二十九条章程与汉文奏折的逐条审核勘比,进一步确定了钦定二十九条章程的具体来源和它的真实性。文章认为,钦定二十九条章程来自汉文奏折,却并不存在汉文本形式的“钦定二十九条”,无须寻觅或等待发现这一种文本。  相似文献   

5.
泽勇 《西藏研究》2009,(6):105-109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是清朝治理西藏的一部极其重要的法典,也是研究西藏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不少学者根据章程的内容对福康安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系列思想进行了研究,但几乎没见到关于其廉政爱民思想的说法。文章通过对章程的部分条款进行分析研究,认识到福康安廉政爱民的思想非常重要,对现实社会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清代文书档案以及藏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初步探讨了"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的题名问题。认为"善后章程二十九条"藏汉文文本俱未曾"钦定",根据史料提供的各种信息,为其拟题为《大清乾隆五十八年"善后章程二十九条"》比较符合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7.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原始版本是否存在及其去向是藏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和疑难问题。文章针对章程原始版本至今未曾发现、也未曾找到的事实,提出章程原始版本以汉文书写但已遗失的观点。该结论得到新发现的报刊史料的支撑,且与涉藏档案史料形成了互证证据链。《申报》全录《京报》,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对驻藏大臣恩麟遗失章程事件进行了完整地呈现,经过分析发现恩麟遗失的"廓尔喀善后章程汉字档"与章程原始版本从内容到形式均高度一致,从而得出遗失章程就是章程原始版本的结论。新史料的发现,不仅提供了章程原始版本存在的确凿证据;同时,补齐了章程颁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证实了章程制定程序的规范性、严谨性;进而对藏学界一直未能发现也未能找到原始版本的原因做出了合理的解释,也对某些质疑章程真实性、权威性的不实之词予以了有力回击。  相似文献   

8.
一、《西藏古代〈十六法典〉的内容及其特点》一文的撰写过程、主要观点以及学术价值1、文章的撰写过程1992年,我将藏巴第司噶玛丹迥旺布()时期制定的藏文《十六法典》翻译成汉文,并做了一些注释.1994年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西藏古代〈十六法典〉的内容及其特点》一文就是在翻译了藏文《十六法典》后,在收集、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  相似文献   

9.
纪末廓尔喀王朝对中国西藏地区的两次入侵打破“康乾盛世”时代下清朝鲜少有外朝入侵的格局。两次廓尔喀入侵战争,从战争规模上,战线长度和持续时间上都不能称之为“大战”,从1788年至1792年,除暂时和平的一年多外,此二次廓尔喀对西藏的入侵战争,使清朝统治者认识到治理西藏和自身统治中的缺陷。本研究从两次廓尔喀王朝侵藏论证此战争对清颁定《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的“作用”。以及强大统一王朝对维护祖国主权的决心、行动和两次廓尔喀战争给予我们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西藏历史中,1793年清朝政府在平定廓尔喀侵藏后颁布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是一份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文献。它总结了元朝以来历代中央政府对藏施政的经验教训,对中央政府的治藏政策进行了重大改革,标志着清朝对西藏的主权管辖达到了较为完善的法律化阶段。但是,国外某些学者不顾历史事实,从历史或国际法角度歪曲理解“二十九条”,否认其主权性质,认为18世纪的满藏关系是以施主与僧人关系为基础的保护权关系,清王朝是保护国,达赖喇嘛统治下的西藏是中国的被保护国,1793年的章程就是确立上述中藏保护权关系的条约。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一般是将18  相似文献   

11.
金雷 《西藏研究》2015,(2):21-27
琦善担任驻藏大臣期间(1843—1846年),与钟方等人一道,查办了二世策墨林阿旺降白楚臣嘉措案,并针对摄政擅权的弊病,提出了《裁禁商上积弊章程二十八条》,同时在军事上、经济上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琦善在西藏的改革是以维护清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的有效统治为目的的,其施政措施是对乾隆五十七年至五十八年(1792—1793年)颁行《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的修订与补充;另一方面,琦善身为驻藏大臣,放弃了"稽查核办商上及札什伦布一切出纳"的财政审核监督权以及对藏军的训练指挥权,为此后清政府治理西藏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一部记录为《藏蒙本草图解》的图文结合的本草图谱.通过对该书来源及其版本进行考证,确认该书为蒙古族医药学家占布拉道尔吉撰写的《藏蒙本草图解》(藏名直译为《无暇晶珠中所述医药示例的美丽眼饰》),是其所著《蒙药正典》一书的图谱姊妹篇;再结合《蒙药正典》对该书中的图像内容进行了梳理,并对其中的图像进行了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有清一代,中央政权对广大藏区的统治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清廷经过康雍乾三朝的不懈努力,通过驱逐准噶尔蒙古扰藏势力、平定西藏珠尔墨特那木札勒之乱和四川大小金川之乱、抗击廓尔喀侵藏等军事行动,以及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等政策措施,终于实现了对广大藏区直接而有效的治理,  相似文献   

14.
传统《格萨尔》早期版本梳理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传统《格萨尔》早期版本进行了梳理(搜集、整理、辨別、确认、分类、排序、补遗、附录),提出了传统《格萨尔》早期版本可分《格萨尔》前三部、中五部、降伏四魔、十八大宗、后三部等五大类,共35个部本(包括附录、补遗),其中9部木刻本,24部手抄本,2部掘藏本。这35部本大体涵盖了《格萨尔》早期版本的基本面貌,可称之为《格萨尔》全传,可为格萨尔学的深入研究建立可靠的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尧、陈践合著的《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增订版)和我们见面了。《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以下简称《文书》)包括藏于法国巴黎的敦煌古藏文写卷P.T.1286、1287、1288号和藏于英国伦敦的I.O.750号及B.M.8212(187)号,是记录吐蕃时代社会历史风貌的珍贵文献。该书初版出版于1980年,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该书的出版给吐蕃史研究提供了大量信实可靠的新鲜史料,将吐蕃史研究者的目光吸引到这批第一手的史料  相似文献   

16.
从文献学的角度入手,对收录于《丹珠尔》和法藏敦煌藏、汉文献以及英藏敦煌藏文文献中的四种不同版本的声明学论著《八转声颂》的来源、撰写时间、译者,以及藏文字体、字数、字符、语法、内容、举例形式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藏译本《八转声颂》是8世纪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的著名译师杰·奇珠所译,汉译本《八转声颂》是吐蕃时期的著名译师郭法成由梵文译就。此外,《八转声颂》在不同时期的译出,可视为藏语语法学的理论来源于梵文语法学的一个例证来看待。从该论著的语法、举例形式来看,可以肯定当时藏族学者的写作习惯受到天竺班智达的影响。《八转声颂》作为最早专门讲述八格的一部论著,除了其内容上的重要意义外,对于藏语语法学发展史来说也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西藏研究》1987年第一期上,我发表过《藏文史料中的“蒙古”称谓辨析》(以下简称《辨析》)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探讨的是藏籍中对“蒙古”的两种称谓(hor和Sog Po)问题,杨铭同志撰文(《古藏文文书Sog Po一词再探——兼与苏鲁格同志商榷》)提出异议,并提出了族源问题。本文试就此一并予以廓清。由于笔者才疏学浅,谬误之处亦在所难免,尚希同好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8.
纪末廓尔喀王朝对中国西藏地区的两次入侵打破"康乾盛世"时代下清朝鲜少有外朝入侵的格局。两次廓尔喀入侵战争,从战争规模上,战线长度和持续时间上都不能称之为"大战",从1788年至1792年,除暂时和平的一年多外,此二次廓尔喀对西藏的入侵战争,使清朝统治者认识到治理西藏和自身统治中的缺陷。本研究从两次廓尔喀王朝侵藏论证此战争对清颁定《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的"作用"。以及强大统一王朝对维护祖国主权的决心、行动和两次廓尔喀战争给予我们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日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中村不折旧藏敦煌西域文献中一件藏文写本为中心,结合法藏敦煌藏文文献P.T.987、P.T.988号,对该件中村不折旧藏本全卷以及P.T.988号的后半部分予以转录、翻译,并探讨3篇藏文文献的价值、翻译风格以及与《太公家教》等敦煌汉文写本童蒙读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史载藏文字创造源远流长,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是由古藏文演变为今用藏文,是外来梵文的演变。如共确降措《论时蕃时代的藏文翻译》(《西藏研究》1982年2期)说:公元七世纪吐蕃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部(公元617—698)派大臣图米三布扎前往天竺求学,返藏后参照梵文,结合藏语实际情况创造了藏文字。佘万治《藏文渊源刍议》(以下简称《刍议》)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民族语言文字专辑)论述:“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