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官文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3)
苏德开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转折的标志。野心勃勃的日本帝国主义统治阶级内部的北进、南进之争,此时也达到了最高峰。北进、南进政策作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外称雄争霸、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它不仅受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国内各阶级利害关系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戴鸿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
北元史是指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元朝末代皇帝妥欢帖睦尔弃大都(北京)北奔蒙古故地,至1634年(明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世袭可汗中最后一个可汗林丹汗败死于青海,计二百六十七年的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关于北元史,迄今不仅无专史问世,且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就有关北元史的名称、分期、史料学以及研究北元史的意义等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和广大读者。一从明朝开始,对北元历史的名称,就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兹归纳为三种主要的意 相似文献
3.
张鼓峰事件是日本北进的试探吗?——兼论日本北进战略的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
1938年7至8月在中苏朝边境爆发的张鼓峰事件,只是日苏之间一场有限的边界战争,但由于它涉及到对当时日本的战略意图和侵略方向的估价,在国内外的有关著述中引起种种不同的看法。依据史实澄清这个问题,会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4.
刘莲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50年前,世界各国人民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作为亚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西方史学界却对中国战场的伟大功绩或视而不见,或有意贬低。本文试就中国抗日战争对日本“北进”、“南进”的牵制作用作一探讨,以见中国抗日战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之一斑。 (一)中国抗日战争牵制和消耗了日军主力,打破了日本“北进”计划,粉碎了德日夹击苏联的阴谋 相似文献
5.
胡益祥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1)
一、引言 日本北方领土问题是日苏关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是当前国际政治中极为敏感的引人注目的重大问题之一。要略知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还得从沙俄向北太平洋扩张的罪恶历史谈起。 相似文献
6.
章扬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回顾历史,日本在1936年制定的“国策基准”中还是以“北进”苏联为其基本国策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1941年4月却转变为“南进”的政策,本文试析其原因。 一、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对日本陆军的牵制 日本自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后,对外侵略的战略重点是解决中国问题。1874年,日本 相似文献
7.
龚和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8,(6)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了我国东北和热、察、内蒙等省的部分地区后,又在北平附近的芦沟桥挑起了事变.事变发生之后,日本政府不但没有立即派遣大军参战,反而作出了事件"不扩大"的处理方针.7月11日,日本政府突然改变态度,决定向我华北地区大举增兵.弄清日本帝国主义的行动方针及其变化的目的和原因是什么,对于正确认识芦沟桥抗战的历史作用,不是没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龚和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6)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了我国东北和热、察、内蒙等省的部分地区后,又在北平附近的芦沟桥挑起了事变。事变发生之后,日本政府不但没有立即派遣大军参战,反而作出了事件“不扩大”的处理方针。7月11日,日本政府突然改变态度,决定向我华北地区大举增兵。弄清日本帝国主义的行动方针及其变化的目的和原因是什么,对于正确认识芦沟桥抗战的历史作用,不是没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刘方棫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6)
经济发展战略是关于一个较长历史时期內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和规划与设想逑值氖蔷哂蟹较蛐浴⑷中浴⒏拘缘某ぴ斗⒄刮侍狻P〉揭幌罟こ滔钅俊⒋蟮秸龉窬媚芊袢〉贸晒?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否科学和正确。我国经济工作的最大失误,莫过于计划的失误、战略决策的不正确。1958年“大跃进”提出以追求速度为目标的战略,曾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招致数千亿元的巨大损失。以单纯追求所谓的“安全度”为目标的“山、散、洞”建设工程,违反空间布 相似文献
10.
俞国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期战争中开辟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重要战场。在打败日本法西斯、夺取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战斗中,中国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九·一八事变”以后,直到日本帝国主义者投降为止,中国抗日战争强有力地牵制着日军的主力,使日本帝国主义者既无法实现发动大规模侵苏的“北进”战略,又影响了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南进”政策的转变和实施。从形式上看,中国人民在二战期间,没有直接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没有越出国境,攻入日本国土,迫使日本侵略者投降。但实际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对… 相似文献
11.
沈才彬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3,(3)
本文以大量史料为依据,具体分析了日本战后宪法形成的过程,宪法本身的特点,以及日本国内“改宪”和“护宪”两派斗争的情况。作者指出,日本右翼势力为复活军国主义,拚命鼓吹修改宪法,这是当前特别值得警惕的一个动向。 相似文献
12.
李宁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Z1)
只有从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大格局上看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才能真正认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作用 ;只有正确处理特定历史条件下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 ,才能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作用 ;只有科学地制定、实施精神文明自身发展战略 ,才能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3.
夏守和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
通过中国向苏联远东地区扩张和通过中国向南洋地区扩张的北进南进策略是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的基本国策。其实施及最终的破产与中国的持久抗战有着重大关系。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军队的英勇抗战,有力地打击了侵略者,粉碎了日军北进南进的阴谋计划。 相似文献
14.
李华瑞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本文对宋初先南后北统一方针的讨论提出三点新看法:1.认为后周王朴所讲“先易后难之“易”非是传统看法所指较弱的对手容易征服之意,而是指在较长的边境线上容易找到突破口之意。2.认为宋初君臣虽然对燕云地区念兹在兹,但在先南后北统一方针中的北仅指北汉而不包括燕云,因为至宋初燕云已归属契丹几二十年,收复燕云问题实际上已成为宋与辽之间的边防问题。3.认为过去讲座讨论中说周世宗改变既定方针是因契丹南侵和说宋初经济实力不如辽国等看法与史实不符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检验检疫技术壁垒几个问题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国际贸易中关税壁垒正逐步让位于非关税壁垒 ,按照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方向发展 ,非关税壁垒竞争将愈演愈烈 ,而在非关税壁垒中又以名目繁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最难以对付 ,技术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的深刻影响不可低估。而技术壁垒因其深刻而鲜明的技术特征与一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几乎一切活动都直接相关。本文从中国检验检疫作为一种符合国际惯例的非关税技术性壁垒在对外经济中担负的国门卫士作用将更加重大的实际出发 ,分析了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特点以及我国技术壁垒的现状 ,同时 ,还阐述了中国检验检疫部门应主动迎接技术壁垒的挑战 ,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实施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战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全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得民心、顺民意、造福各族人民的宏伟工程。如何把握这一契机,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的开发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对西部民族地区实施开发战略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国宏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
所谓战略方法,即战略管理方法,其核心是战略决策。“战略”一词指战略决策的结果。近年来,我国对战略方法的应用,特别是对“战略”一词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这是战略决策实践的可喜进展。但同时,也出现了“战略”一词使用“泛化”和战略决策应用不规范化的倾向。这些倾向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战略决策理论方法本身之不完善造成的。本文从完善战略方法的角度试就战略决策的几个理论方法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赵春兰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13-115
根据人体自然生成的原理,阐述了软腭在调息中的重要作用,着重测判调息时在没有时间的空间中,软腭能令气息有超越的线条美感。声乐教学,示体悟为契机,充分肯定软腭在思维调控下主动配合调息会产生美好的头腔共鸣,并对歌唱高音有着针对性的功效。调息对歌唱所发挥的效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9.
蔺璜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
本文对汉语里话题与主语的几个问题,作了探讨。全文要点有:1.对国内外语法学者关于话题与主语性质的不同看法作了简要的述评,并指出,话题与主语是分属不同平面上的两个概念.2.讨论了话题与主语的联系和区别。其联系是:①二者可以共处于同一个句子里,②有时二者是重合、对应、一致的。并从性质、结构、功能、语义、位置、标记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区别。3.从语言事实出发,分析和描写了话题与主语在汉语语句中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一、不能把形象思维混同于感性直观在前一段关于形象思维的讨论中,有的文章的基本论点是建立在所谓“认识和认识的表现之间有区别”的基础上的。从这个“理论基础”出发,把艺术反映现实的过程划分为认识过程和创作过程,认为艺术家在对现实的认识过程中,无所谓形象思维,“只有借助于抽象”,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而只是在创作过程中才有形象思维,因为艺术家“要借助形象思维而表达对社会生活的本质的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