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司马迁的立场和学派问题,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说他的立场是反动的,完全是为封建地主制度服务的;有的说他是超阶级的;有的说他是反抗统治阶级的,是人民的歌手.有的说他的学派是道家;有的说他是儒家;有的说他的中心思想是渊源于其师董仲舒;有的说他是儒、道、法兼容并蓄,等等.我则认为,司马迁实际上是倾向墨家任侠的,是比较进步的,既不是儒家,也不是道家和法家.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作《史记》:"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迹,成一家之言."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历代学者见仁见智,各说不一,至今仍无定论,实在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一家之言",显然与思想有关,历史上最早批评司马迁思想的是东汉班固,指摘司马迁"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因此,一些研究司马迁和《史记》的后学者,效法其后都研究司马迁的思想属于儒家还是道家的,或哪一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具有代表性的有下列几说: 一、道家思想影响说  相似文献   

3.
张全胜 《理论界》2009,(7):103-104
俞吾金老师在他的专著<传统重估与思想移位>一书中介绍了埃尔斯特如何分析马克思的"哲学人类学".俞老师认为,在<理解马克思>书中,埃尔斯特分析马克思的"哲学人类学"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笔者认为,在该书中,埃尔斯特并没有说过,也没有暗示过,他分析马克思的"哲学人类学"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这样的观点.相反,他本人认为,人性的需要才是马克思的哲学人类学思想的基础.除此之外,据笔者研究,埃尔斯特以人性的需要来分析马克思的哲学人类学依据有两个主要方面:马斯洛和海勒需要理论的支撑以及他自己本人的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老子》一书是由《道》和《德》篇所组成,后世因之称为《道德经》,"道"、"德"是《老子》学说的重要范畴.但是《老子》中所谓的"道"、"德"与传统观念的道德是截然不同的,童书业在《先秦七子思想研究》中说:"老子认为真正的'道德'乃是一般所说的'道德'的反面".此语道出了老之之所谓"道"、"德"的特质.在《老子》学说中提出"天法道",因此"天之道"乃是"道"的表现,而与"天之道"相对立的,则有所谓"人之道".《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我们认为,这"人之道"就是《老子》当时"一般所说"的"道","天之道"则是它的反  相似文献   

5.
一 1803年,也就是康德去世的前一年,他出版了 自己的《论教育学》,这也是他在哥尼斯堡大学的讲义.该书除过"导论",正文分两个部分:"论自然性教育"和"论实践教育".我们出版的中文版的《论教育学》,还附有康德的另一本书《系科之争》,讨论哲学与神学、法学、医学的关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6.
关于《招魂》的作者问题,向有二说:一种观点认为,《招魂》系屈原所作。首倡此说者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写道:“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这里虽未明言,但他把《招魂》置于三篇屈作的中间,并称“悲其志”,可见是视为屈原之作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招魂》系宋玉之作。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楚辞章句》  相似文献   

7.
<正> 前一段时间,在理论界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马克思讲的'异化',是现实的人的异化,主要是劳动的异化.关于'劳动异化'的思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一哲学手稿》中有详细的论述.后来,他把这个思想发展为剩余价值学说.这在《资本论》中说得很清楚.那种认为马克思在后期抛弃了'异化'概念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很显然,作者认为:(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是从异化、特别是劳动异化思想"发展"而来的;(二)马克思后期没抛弃异化概念的事实可以证明他这种看法.马克思是怎样创立了他的剩余价值学说呢?能否说这一学说是从劳动异化思想"发展"而来?马克思后期没抛弃异化概念,这能够证明剩余价值学说是从异化"发展"来的吗?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的故乡在汉代左冯翊夏阳县,即今陕西韩城市,这已为多数史学家所承认。但是,具体出生地究竟在哪个村镇?史家却有几种说法:一、郑鹤声认为司马迁诞生在芝川镇(《司马迁年谱》)。胡佩苇、季镇淮和郭维森同此说。二、王国维认为司马迁诞生地在华池(《太公行年考》)。三、康行(亻间)认为司马迁诞生在高门(《康熙韩城县志》。四、高健认为司马迁诞生在龙门寨(《韩城胜迹之冠》,载《文物  相似文献   

9.
班氏父子批评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后来很多人反对这个评价。反对者们大抵认为司马迁思想的主要倾向不是尊奉黄老而是尊儒的。我认为这个问题还值得作进一步的讨论。固然,班氏是站在独尊儒术的立场上贬刺司马迁的,但班氏距司马迁不远,所以他们对汉代各派学术思想的认识,对司马迁思想主要倾向的把握比后代很多人要准确得多。  相似文献   

10.
<正> 一、社会学的历史发展概况社会学这门学科是1836年由法国实证主义者孔德(1798-1857年)正式命名的.孔德的主要著作《实证哲学教程》一书共分六卷,前三卷他曾用社会物理学(Phrsics Sociale)一词,从第四卷便用社会学(Sociologie)这个词.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一书中提出:"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是经过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他把"人类智力"发展规律应用于社会,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已进到实证阶段的社会.因而他把哲学改成社会学.他认为社会学应从观察到的事实归结出现象的规律.他  相似文献   

11.
最近,《美学新解》(原名《艺术哲学》,滕守尧译)一书的作者,美国俄亥俄大学哲学系主任H·G·布洛克教授应邀到武汉大学哲学系讲学.我因此较仔细地阅读了他的这本重要的美学著作,并和他进行了愉快友好的交谈.就我对西方现代美学的有限的了解来看,我认为这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有特出见解的著作.而且和作者交谈的结果,使我想起中国的一句话:"文如其人".布洛克教授的著作正如他给我的印象一样,是平易、质朴、坦率和具有客观求实地讨论问题的精神.我以为这是很难得的.《美学新解》一书很重视语言概念的分析,认  相似文献   

12.
《史通》的学术思想与理论成就,是在继承和发展过去学者的学术思想基础形成与取得的。儒学作为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对史学思想生产了规范和限制作用;作为中国古代史学成熟与史学成为一家的标志,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对《史通》有着重要影响;王充《论衡》的批判哲学对《史通》批判史学在思想和方法论上都有极其明显的体现;在内容和撰述形式方面,刘勰《文心雕龙》十分深刻地影响到《史通》的理论成就。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思想中的“天”与“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思想家的司马迁,他不同于那些纯粹的哲学家,仅仅在哲学的王国里进行理性的探索。司马迁虽然在《史记》中并没有专门阐述他的哲学思想,然而,他那丰富的哲学思想却有机地溶汇在那一篇篇栩栩如生的传记里,也反映在“太史公曰”的评论之中。在中外哲学史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在自然观上是巨人,而在社会观上则往往成了侏儒。司马迁的可贵之处,恰恰在于他把自己的哲学思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生年存在两说,此两说均以《博物志》为主要考证依据,抛开《博物志》,以司马迁著述为主要考证对象,可以得出另外一种结论。其推演思路是以《报任安书》的写作时间征和二年为基准点,以"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向前推出司马迁出仕的时间在元狩六年至元鼎六年之间,从而排出"景帝中五年说",在确定了司马迁出仕时间段后,依据"二十而南游江、淮"一句来推算他出仕时的年龄在前117至前111年之间,由此向前推,得出司马迁的生年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段",即司马迁生年当在武帝建元三年至七年间(前138—前134)。  相似文献   

15.
孟子与经学     
<正> 赵岐说:“孟子通五经,尤长于《诗》《书》。”(《孟子题辞》)可见孟子也是传经之儒。孟子于五经中,除了《易经》没有讲到以外,其余《诗》《书》《礼》《乐》《春秋》都有所论述。 (一)孟子论诗司马迁说:孟子与其徒公孙丑之属,“叙《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荀列传》)所以赵岐说他“尤长于《诗》《书》”。现在《孟子》中引《诗》论诗的,不下三四十则,可见司马迁、赵岐之说是有充分根据的。《孟子》中讲到诗的兴衰,他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孟子·离娄下》,以下  相似文献   

16.
鲁迅涉猎过多种文体,其中以杂文、小说影响最大.但学界有一种倾向,认为鲁迅的后期杂文比早期的小说创作更为重要.本文对此展开了论辩,认为鲁迅在"创作"的意义上,一向坚持认为小说和散文是他创作的正宗.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他又明显地倾向于推举《呐喊》.《呐喊》在鲁迅文学中所占的地位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在《史记》的研究中,不少研究者认为司马迁的道德观是进步的,他站在被压迫阶级方面,揭露与批判了封建道德的虛伪性。如有人说:“司马迁指出当时有两种道德,一种是有财富有权势的人的道德,一种是被压迫者被统治者的道德。”又说:司马迁之反对封建主义的道德律,居然敢于给道德范畴打上阶级对抗的烙印,这的确是前无古人的创见。”有人则说:司马迁“不仅区別了不同阶级的道德,而且是站在被压迫阶级方面猛烈的攻击压迫阶级道德,这是他的道德观点的非常进步的一点。”有人更说:司马迁“怀疑封建统治阶级所谓圣贤和所谓仁义道德。而从实际出发,‘已饗其利者为有德’,肯定了另一类人  相似文献   

18.
<正> 维柯(Vico 1668-1744)是启蒙运动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法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美学家.克罗齐认为:维柯是"以一种新方法理解幻想,洞察诗和艺术的真正本性,并在这种意义上讲发现了美学科学的革命者".韦勒克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中虽不同意克罗齐把维柯视为西方美学奠基人的看法,但他仍认为维柯在他的《新科学》  相似文献   

19.
《汉书·儒林传》说司马迁曾经向孔安国“问故”,可见司马迁原来是孔安国的弟子。孔安国做过《论语》的训说(见何晏《论语集解序》),因而司马迁对于孔安国《论语》的训说,照理未尝没有所闻。至今看来,司马迁所有叙述到《论语》的地方,就很可珍贵,可供采取的胜义确实有的。兹举一例如下: 《论语·子路》说: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单从《论语》的简单字面上,我们完全看不出孔子当时在怎样的情况下讲这话的。读了《史记·孔子世家》,才明白孔子说这话是在卫国的时候。《世家》说:  相似文献   

20.
<正> 这里所讨论的《文心雕龙》中的几个问题,大都和哲学问题有联系.于是便很自然地联想到黑格尔对布鲁克尔的批评:"他在一个古代哲学家的简单原则上面,附会进去这原则所可能有的一些结论和前提,这依照乌尔夫的形而上学的观念应该是那个原则的前提和结论,这样就天真地建造一种纯粹的、空虚的幻象,而以为这是真实的历史事实.我们太容易倾向于拿我们的思想方式去改铸古代哲学家."列宁对此很为赞许.他说:"卓绝地坚持哲学史中的严格的历史性,反对把我们所能了解的而古人事实上还没有的一种思想的'发展'硬挂到他们名下."我们应在坚持这一原则的前提下研究《文心雕龙》的思想.对《文心雕龙》,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