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从性别与发展理论的参与式发展、妇女参与、行使话语权等角度对农村妇女参与社区发展进行分析。笔者认为社区发展的核心是当地村民尤其是当地妇女作为主体的参与和发展及赋权。  相似文献   

2.
精准脱贫是中国消除贫困的顶层战略设计。妇女是贫困的主要群体之一,妇女脱贫是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将社会性别引入贫困问题,建立对精准脱贫的社会性别审视,有助于拓展并深化其学理内涵,巩固并加强其施策成效。妇女与贫困深度联结,在贫困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中,从添加妇女和妇女问题深化至构建性别敏感的脱贫战略,可以准确研判妇女致贫原因,建立确保防止妇女返贫的长效机制。就战略层面而言,将社会性别作为精准脱贫的一个必要考量,可以深入把握“精准脱贫”的确切内涵;就策略层面而言,需要针对妇女脱贫的特殊性,使性别意识融入战略原则和施策路径制定当中。  相似文献   

3.
极具工艺和审美价值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下,日愈呈现的似乎是无可逆转衰的落趋势,着装人数正在急剧下降.以开发为主的企业经营形式,并未使民族服饰的发展走上产业化道路,而本土的民族服饰流通市场的兴起,却加快了传统工艺的消亡.民族妇女作为精美的传统服饰的原创者,在新时代保护和抢救民族特色文化的过程中,应发挥她们的优势和特长.把服饰文化传承与妇女脱贫联系起来的工作及项目,契合妇女的利益及情感,是云南民族区域经济发展项目可以尝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发展领域,妇女/社会性别与发展范式萌发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它既植根于主流发展轨迹与历史遗产,又是对后者的解构和超越。该领域处于发展研究与妇女研究的交界处,既有厚实的学术底蕴,又受到主流发展努力以及诸多社会运动的滋养,遂形成了自成一体、熔理论与实践于一炉的知识、话语和实践体系。时至今日,从历史与理论视界出发,回顾国际发展界社会性别理论与实践的嬗变,检视妇女发展话语的机构化与制度化进程,并就这些权力话语对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边发展机构和各国政府发展议程、政策及项目的巨大影响做一个系统梳理,已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在跨学科的发展进程中,女性,性别研究正在不断分化出多个分支领域,性别与发展研究就是其中之一。从性别与发展研究的源流、理论和方法、性别与发展项目等方面,探讨这一分支领域的学科建设问题,研究结果如下:性别与发展研究源于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人类发展观的变化、妇女运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性别与发展研究在理论上可区别为两种形态(WID和GAD),而在实践中两者往往难以区分;性别与发展研究有相对独立的方法论,既有宏观层面上的性别平等主流化和妇女赋权两大战略,又有微观层面上的性别分析、性别计划、性别统计和性别预算等具体操作方法;性别与发展项目是性别与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从人的角度看,妇女是一种人类存在;从性别角度看,妇女是一种性别存在。由此,在这两者的交叉点上,妇女的存在就是一种具有性别意涵的人类存在和一种具有人类意涵的性别存在。进一步看,人的存在至少包括两大内容:生存与发展,妇女的存在亦不例外。而正是在作为具有性别意涵的人类存在和具有人类意涵的性别存在的汇集处,妇女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了立体性、多维度性、多向位性,成为一种立体、多维度、多向位的生存与发展。由此,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十大维度进行妇女/性别研究:(1)社会发展阶段;(2)性别;(3)文化类型;(4)历史传统;(5)意识形态;(6)国家/地区;(7)民族/族裔;(8)阶级/阶层;(9)年龄/代际;(10)婚姻—家庭。这十大维度是具有整体结构性的维度。其中,性别为基本维度;社会发展阶段、文化类型、历史传统、意识形态构成了十大维度的宏观维度,地域(国家/地区)、民族/族裔、阶级/阶层构成十大维度的中观维度,年龄/代际、婚姻—家庭构成十大维度的微观维度。  相似文献   

7.
论妇女发展的路线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阶段。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创新不断深化推进,不仅彰显脱贫攻坚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也预示贫困研究与贫困干预模式的转型。在习近平扶贫思想引导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推进扶贫体制、机制、路径的改革创新。顶层设计日益完善,实践领域不断破局,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减贫成效。基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践经验与现实需要,贫困研究和反贫困实践的互动愈加频繁,新理论引导实践不断创新发展,实践发展又为理论创新拓展经验基础。脱贫攻坚“理论[CD*2]政策[CD*2]实践”互动转换,建构了意识形态话语与政策科学研究的互动空间,避免了学术研究成果与现实发展需求的割裂,也激发了学术与政策领域的研究活力。推进这一模式的发展与完善不仅有助于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也有助于为世界减贫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动妇女广泛参与社会生产劳动,并采取相应措施解除妇女的后顾之忧,如在全国范围内兴办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妇女福利获得长足发展。但在社会变革时期,妇女福利发展遭遇寒流,劳动的去性别化以及针对妇女的劳动保护制度的停滞甚至倒退,给妇女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并导致了男女平等的异化。  相似文献   

10.
妇女的性别觉悟,也可以说成妇女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程度,受个人所处的社会政治、历史经济、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决定。妇女性别的觉醒程度在不同时代及不同的个人身上,其表现各有特点,其作用也不尽相同。对妇女自身来讲,则直接影响妇女个人如何面对命运、选择机遇,以至决定最终的人生模式。本文试图对张洁、王安忆创作的长篇小说《无字》、《长恨歌》中两个主要女性人物一生命运与个人性别觉悟的关系做出分析,探讨这一关系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 ,越来越多特殊性别关系问题得以涌现 ,如变性人、同性恋等。这些特殊性别关系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本文拟通过对特殊性别伴侣关系和国际上对此问题的各种看法进行粗浅的法律分析 ,对照我国传统的婚姻观念 ,力求做到对特殊性别伴侣关系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2.
对日语中男性和女性的言语行为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其产生的原因.从人称代词、感叹词、终助词、表达方式等方面对日语中男性和女性的言语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女性用语显得更加规范、优雅和标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先进文化的角度,阐述了性别文化的含义与历史发展,分析了传统性别文化对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并对如何建构新型性别文化进行了相应地思考。  相似文献   

14.
生育文明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读文化与文明、生育文化与生育文明的概念,人们就会发现: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真正原因是由于不文明生育文化及行为造成的。倡导生育文明、构建性别和谐社会,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社会相依相存并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各种观念。性别差异不仅反映在社会的其他方面,而且也反映在语言和语言的使用上。性别差异在英语语言中广泛存在,本文从文化学视角、语篇分析视角、社会心理学和社会语言学视角、语用学视角等来审视英语中的性别语言差异。  相似文献   

16.
内隐社会认知中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机抽取大学本科男女生各 2 0名 ,使用不同性别人物在攻击与被攻击行为中相互作用的图片为实验材料 ,采用 2× 4× 2混合实验设计 ,研究内隐社会认知中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 :1.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实验性分离 ,支持多重记忆系统理论 ;2 .在内隐社会认知中 ,对攻击性行为的认知不存在性别差异 ;3.再次发现内隐认知态度 ;4 .内隐记忆无需有意注意参与  相似文献   

17.
现代工程离不开科学,但工程并不等同于科学,对工程与科学进行细致的区分和辨别是有必要的。科学和工程之间在成果类型、知识类型、问题驱动类型等三个方面存在区别。这导致工程与科学哲学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应有不同,在提出并定义问题、开发和使用模型、分析和解释数据、运用数学和统计思想、最终目的等五个方面存在联系与区别,这些认识的明晰,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对工程有更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道器之辨是中国哲学史长期讨论的话题;道器之辨经历了道器本末未定论、道本器末论、器本道末论三个发展阶段;道本论强调要"以道御器",让器服从于道,服务于道;而器本论者认为道器不相分离,无形之道不能脱离有形之气。  相似文献   

19.
性别意识教育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人格教育在重视社会收益的同时,也应关注大学生的个体心理收益。从性别意识教育角度推动大学生人格塑造是新的切入点。性别意识教育中应该注意一些问题,包括教育主体的性别意识;既要无性施教,又要有性施教等。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国际社会转变经济发展和生活模式的战略选择,二者各有侧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在发展中既不能顾此失彼,亦不能厚此薄彼,应共同推进,协调发展.如何在正确认识二者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推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共同发展对于我国“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