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大型语言模型(Large-scale Language Models,LLMs)在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民族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多样性、演变及其与文化关系的学科,与大型语言模型技术的结合将为语言学研究带来新的可能。通过深入分析大型语言模型技术在民族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影响,从民族语言资源建设、语言文本生成、语言翻译与对话系统、语言特征分析与挖掘、语言的演变与历史研究这5个方面入手,揭示大型语言模型技术在民族语言学研究领域所具有的广泛应用前景和深远影响。进一步分析大型语言模型技术在民族语言学研究中的潜力与价值,并探讨该研究方向对“有形”“有感”“有效”地增进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语言承载着区域文化,其生成土壤也是回溯历史的另一侧面。同时,我国民族构成的多样性,奠定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生成的复杂样本。可以说,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不但保护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多元化,而且有助于广大少数民族成员的语言表达权利。因此,在民族语言学研究的宏观视界内,要重新检视少数民族的语言价值,发掘少数民族语言的生成环境,型塑民族语言与汉语的文化平衡。在语言结构与认知机制上,要注重民族语言的发音结构,厘清民族语言词汇的生成机制,勾勒少数民族语言的语群分蘖。回归拯救我国民族语言文化遗产的使命,创新民族语言的原生态结构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对比汉语和哈萨克奇数和偶数不同和相同的词汇文化伴随意义,使我们认识到了哈萨克民族对偶数的忌讳和崇尚奇数的民族习俗,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汉哈两个民族数词的含义和各民族的历史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是紧密结合的。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语言理论的研究和为双语教学服务,并有助于文学作品中美学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谚语的民族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谚语是民族的智慧、经验的结晶,也是民族语言词汇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谚语.它从产生到发展都与民族的种种特性紧密相联.谚语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事迹、自然风貌、文化传统、心理状态、乡土习俗、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认识谚语的民族性对了解、研究民族的历史、社会、文学、心理、民俗、语言都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文化关系甚密,语言禁忌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从语言禁忌能洞察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各民族都存在语言禁忌,而禁忌的产生有许多共通性,本文从中英两种语言着手对这一文化现象做简要分析。这种分析随着世界各民族交往的日益加深,对文化交流裨益颇多。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文化是各个人类群体和族群的重要特征,因此,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就成为实现中国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发展与建设的需要。本文在对语言和文化的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民族与语言、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强调民族语言与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大意义,最后探讨我国目前对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状况,并提出对其保护与传承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长期遭人非议和抵制的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理论重新进行了考察和剖析。发现每当主流语言学研究陷入困境时 ,语言学家总是想到语言世界观学说中觅求启发 ;中外语言学的发展无不证实语言世界观理论具有较高解释价值 ;语言不能简单地视为任意的符号系统 ,它反映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 ,是一个民族和民族文化的印模。这种认识对当前及今后的语言研究有带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之一,民族语言可以表达某一方面的民族文化。"木"是古老的象形字,研究"木"字包容的古汉民族与古纳西族祭木的文化意蕴,可以从中探寻到汉民族古文化与纳西族古文化的契合点与同质性。这是文化语言学在语言基础上对文化历史作出的重新认识,展示了汉语研究的又一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是语言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对民族工作的满腔热情,几十年来,张公瑾在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与奉献,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学术基础成为我国傣族语言文化研究领域最有广度和深度的专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傣族语言、文字、文学、古文献、天文历法、农业科技、宗教等,并扩及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化。他的丰硕成果与非凡建树对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具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10.
民族语言研究,能促进民族交流,加深民族了解,增进民族感情,推动民族发展,是民族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凭着对民族语文的热爱,戴庆厦几十年如一日,立足语言本体勤勉治学,亲自调查并深入研究了2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在民族语言研究尤其是藏缅语族语言研究方面影响巨大,其丰富的民族语言研究经验是一笔重要财富,对学术界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工具,文化则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不同民族在人文历史、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在其语言上打下深刻的烙印.论文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在认知语言学等理论基础上,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词义民族性表现形式展开分析,研究了语言特别是词义中具有的明显文化特征,认为如果处理不好这种语言上的文化特征对于跨文化交际会造成"交际短路、交际失误、交际障碍"的影响,认真分析、准确运用语言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2.
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在本民族语言中都留有痕迹.一切文化都是不同的、独特的.不同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从而导致了不同语言之间产生了词汇空缺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由于词语的文化内涵差异,意识形态领域不同的信仰,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及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而产生的.要想真正掌握词汇就必须在理解词的内涵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词语搭配是传统语言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范式中,词语搭配突破了靠研究者自省的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的不足。词语搭配的选择从表象上来说是词语之间的语义协调机制,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同的语言所受的民族文化制约。通过单语语料库可以分析出非成语性词语搭配聚合语义韵的民族文化性;通过平行语料库可以从词语搭配的信息不对称分析出不同语言中词语搭配所体现的民族文化性。  相似文献   

14.
论跨文化沟通中的深层语言障碍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语言离不开文化,不同文化的语言必然带有民族文化的烙印,蕴含民族文化的内涵。跨文化交流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交流,而且是两种文化的交流。跨文化沟通中的各种障碍都缘于文化和语言之不同。分析表明,文化差异必然造成跨文化沟通中的深层语言障碍。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多样性既表现为文化的民族性,也表现为文化的世界性,世界文化是由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文化组成的。文化殖民主义企图用单一的文化模式强行取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模式,违背了不同文化主体间平等交往的原则,是对人类文化生态的破坏。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是人类的共同利益,也是世界文化生态平衡的前提,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文化预设是广告存在的前提,广告语篇的文化预设分为文化内预设和跨文化预设。对于文化内预设采用主述位逻辑推进函式分析,文化内预设具有传递性和包容性;从文化语用学和逻辑语义学角度分析广告语篇的跨文化预设,跨文化预设是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相适应的结果,跨文化预设具有合适性和共知性。  相似文献   

17.
语言文化的个性反应了英汉语言所代表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和地域风貌特征等一系列因素的千差万别,从而导致了英汉语言中诸多的文化差异。英汉文化差异阻碍着跨文化交际的正常进行。语用翻译是一种等效翻译,它可以从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两方面,揭示原作的深层意义,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两种语言沟通的桥梁,也是两种语言间的跨文化交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语言翻译也就是文化的翻译。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和文化的浓缩,也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具有言简意赅、易于朗诵且内涵丰富等特点。文章着重以文化翻译论为视角,从源语特征和文化蕴含上解读我国大学校训的英译,探讨可循的校训汉英翻译原则与策略,以期达到中西文化有效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习语是在语言的使用中逐渐形成的固定短语和表达方式.它们是语言的精华,有着鲜明的形象和丰富的内涵.与其他生词和表达方式相比,习语与文化更密不可分.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极具民族特色的习语,反映出极其丰厚凝重的文化底蕴.因此探索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这只一种灵活的处理习语中的文化因素进而更好的翻译习语的新方法.它不仅能加强我们应用英语的能力还能提高我们对西方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论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不仅导致了词汇文化内涵的不同,而且也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从颜色词汇的文化象征意义、颜色词汇的文化类比意义以及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展开汉英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颜色词汇文化内涵的不同,一是受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影响,二是受传统和习惯的影响,三是生活经历对颜色的感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