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自由民主传统奠基于两百多年前的法国大革命.拉克劳与墨菲认为,这场革命的重要历史意义在于为后世的民主革命提供了一种“政治想象”,启蒙精神所蕴含的自由、平等理念两百多年来不断推进西方社会的进步,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内的多种政治制度的不断尝试,实质上就是试图以不同的途径与方法更好地实现现代民主的真谛.社会主义运动是接替资本主义继续完成建构现代民主社会制度的浩大历史性政治工程,追求社会主义的过程,即是现代民主不断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没有终点,任何僵化的政治观念及体制都必将损害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并导致其向对立面转化.因此拉克劳与墨菲指出,现代社会的政治体制只有具备开放性和多元性,在不断地实践领导权接合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身,才能最大程度实现真正的民主并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
茅根红 《兰州学刊》2008,(11):37-40
近年来,“承认”逐渐取代“认同”,成为西方左派政治论争的一个重要斗争领域。随着批判理论的“伦理”转向,承认范式成为一种新的解释、批判和反思民主政治斗争的理论路径。承认理论如何审视民主问题、如何参与当代激进民主政治论争就成为检验承认理论能否成为社会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文章就承认理论与激进民主政治的关系问题做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3.
拉克劳、墨菲与齐泽克虽然同属后马克思主义的阵营,但他们在如何理解全球化背景下革命的新形势和左派所应采取的政治策略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拉克劳和墨菲主张"回到领导权斗争"中去,建立多元的激进民主策略,齐泽克则主张"回归"阶级斗争.两者的差异体现了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潜在地反映了后现代政治叙事逻辑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小议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是针对代议制民主的重大缺陷而产生的。参与式民主理论强调,"参与"是民主理论的本质特征,标志着古典直接民主的某种复兴;但参与式民主理论不能代替代议制民主,而只能成为代议制民主的补充形式。西方参与式民主对代议制民主的批判,对我们认识西方选举民主的弊端有着重要作用;参与理论强调"参与",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后马克思主义者拉克劳、墨菲基于重新激活马克思的政治理念,而提出“激进与多元民主”这一术语来重新定义社会主义事业,并设想它是民主向社会关系广阔领域的延伸.但是,这种策略是建立在反本质主义、消解经济中心主义、确立政治本体论、打通民主与社会主义之间的隔离,并且放弃革命,只保留了激进立场的基础之上的.由此,作为“非阶级政治”的激进民主与政治自由主义之问必然发生着一定的关联.在这种层面,历史唯物主义与自由主义以及激进民主政治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理想民主与现实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具有两种不同形式即直接民主和代议制民主。尽管直接民主在现实政治中已经基本不具有可行性,但是它并没有完全退出政治领域。代议制民主是现代民主国家的现实选择,但是它也存在一些限制自身优越性的负面因素。就民主政治而言,在实际政治运作过程中,存在把直接民主与代议制民主结合起来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但是就二者的相互关系而言,我们应该仅仅把直接民主作为代议制民主的一个前提或者是有益补充,而不能够把它看做是代议制民主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7.
在民主思想的古典传统中,参与一直居于核心的地位。然而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参与却又一直被漠视和疏远,以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被誉为“近代最伟大发现”的代议制民主义已经积重难返。出于对当代民主理论的不满,20世纪60年代参与式民主理论重新兴起,随即成为一种重要的民主理论流派。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极大程度上弥补了代议制民主结构性的缺陷与不足,在建构当代民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资产阶级的民主制问题是现代西方国家学说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后马克思主义的旗手尚塔尔·墨菲提出了冲突与对抗乃是政治不可根除的观点,批驳了自由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激进的和多元的民主政治理论。本文从政治学的角度批判性地解读了墨菲对自由主义民主观的批判及建构的激进多元民主理论,并阐发了墨菲民主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由于全国性的直接民主运作成本高昂,使得现代巨型民主以代议制为主,代议制民主又与选举制度紧密勾连,而竞争性选举往往会产生政治精英,这便可能会导致民主与精英之间的二元分裂。随着精英理论对民主的工具性改造与程序性转变,精英民主理论为各国学者所认可与接受。民主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存在着政治精英,而在于人民能通过选举等制度设计将其行为限制在制度框架之内,对人民负责,在重大问题上人民有最终决定权。  相似文献   

10.
11.
欧盟是一个介于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的"独特"组织。按照民主国家的标准要求欧盟,的确存在民主赤字,但如果按照国际组织的要求来看待欧盟,那就根本不存在民主赤字。然而,欧盟毕竟具有了一定的"主权",所以,欧盟在政治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要大力发展民主,但又不能对欧盟苛求民主,因为与欧盟政治一体化的现状相适应,欧盟离开了民族国家民主的此岸但还没有到达后民族民主的彼岸。我们同样也不能苛求哈贝马斯的民主理论,因为他的民主理论是规范理论,是一种民主的理想状态,现实可能永远都不具备完全实现其民主的条件,但是其价值就体现在对这种理想状态的不断追求之中。  相似文献   

12.
基层民主建设的理论、意义和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主首先是一种化或生活方式,其次才是制度,制度是化的一个方面。化或生活方式的现代性,理性、平等、法制、宽容、非暴力、对人的基本权利和异类生活方式的尊重等,是民主建设的基础。民主不是物质明发展之后所导致的精神需求,而是经济和社会不断分化过程中所导致的公共管理体制变革的一个结果。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民主的本质是调整利益关系和建立公共管理的竞争机制。政治现代化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分解为三个方面:尊重公民对公众生活的参与权首称是一个道义问题;其次是解决政治管理的合理性问题;第三才是政权的合法化问题。基层民主或自治建设是政治现代化的基础,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增强由权力下放所削弱的中央政府权威。基层民主建设只不过提供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平台而已,它本身并不解决问题,相反,民主反而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一种必要的复杂化。  相似文献   

13.
卢瑾 《学术探索》2011,(2):21-25
在西方民主理论中,消极保护个人权利与积极参与公共生活之间一直存在着张力,造成了强调消极保护与强调积极参与的民主理论的此消彼长。但事实上,二者不能完全分立,需要找出调和他们的方案,参与式民主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协商民主理论——为寻求消极保护与积极参与提供了平衡机制。虽然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与西方民主的演进有着本质区别,协商民主并不完全适合中国,但对中国仍有诸多启示:一是通过公共协商机制,加强基层民主,促进公民的有序参与,循序渐进地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二是采取选举与协商并举的民主模式,在完善选举制的同时,加强公共协商,为保护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邱芝 《学术探索》2013,(9):29-33
俄罗斯政治发展需要民主政治文化的内在支撑,否则很难成功。因此,处于转型进程中的俄罗斯必须注重政治文化的民主转向。本文主要分析了认同型政治文化、独立型政治文化、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法理型政治文化的理性建构,阐释了政治文化的民主转向对俄罗斯政治发展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技术革命对民主政治的五大促进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曙村 《齐鲁学刊》2001,(4):121-125
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将会带来民主政治的巨大进步:它将推动代议民主向参与民主 的转变;它将瓦解传统的金字塔式集权等级制的权力结构,使集权走向分权;它将促进言论自由、 社会平等和政治公开的发展;它将改善参与民主的技术手段,开辟“电子民主”的新渠道;它将带来 民主原则和制度的变革和创新,使人类的民主程序和机制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6.
经典作家关于民主选举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命导师在其经典著作中,有丰富的民主选举思想,包括:关于资产阶级代议民主与选举的思想、关于巴黎公社的民主选举思想、关于苏维埃的民主选举思想等.对这些民主选举思想进行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两个密切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回答了俄国十月革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方国家应该怎样进行革命、如何进行革命的一系列问题,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解决了武装夺取政权的具体形式和策略问题。但从基本内容来说,它并没有超越马恩列斯所阐述过的理论范围。“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则是过去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从来没有涉及的问题,它提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可以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样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找到了实现革命转变的具体途径,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形态理论的重大创新。“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有过初步的试验,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有过成功的实践。 然而,从1953年开始,毛泽东改变了他原来正确的思想,转而批判“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匆忙实行了“三大改造”,抛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犯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接着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了严重的扭曲。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误读了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其理论支柱是“生产关系决定论”、“上层建筑决定论”和所谓的“不断革命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奇特的历史命运给我们的现实启示:一是必须弄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关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上是新民主主义的回归和超越;二是要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关系,建立改革开放的话语权;三是要借鉴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经验,加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重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民主和科学是世界历史的潮流 ;民主和科学是进行认识、从事实践、实现自由的手段 ;民主和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愈来愈鲜明的主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研究民主和科学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