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彼此相互依赖,这种依赖关系如何为管理者所利用,并借助适当的关系治理来促进互惠互利的依赖关系的建立,进而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拟以社会控制机制和依赖为切入点,探讨其与供应链整合和供应链绩效的深层作用机理,并进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社会控制、依赖和供应链整合对绩效的作用路径进行实践模拟。实证结果表明,1)社会控制对依赖、供应链整合和供应链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依赖在社会控制对供应链整合的作用关系中起着不完全的中介作用,且间接作用大于直接作用;3)社会控制可以通过依赖、供应链整合及二者的因果关系间接作用于供应链绩效,但是依赖的中介效应最大(44%),依赖和供应链整合的因果关系中介效应次之(37%),整合的中介效应最小(19%);4)规模对社会控制/依赖与供应链整合/供应链绩效的作用关系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社会信任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中国2007—2018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果发现,社会信任能显著提升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准确性并降低预测分歧度;社会信任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的改善作用主要存在于法律环境较好的地区和市场竞争程度更低的行业。进一步检验发现,社会信任显著提高了企业的会计信息透明度并增强了企业盈余稳定性,且两者均具有重要的中介效应,表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是社会信任影响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具体作用路径。本文从社会信任的视角为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证据,丰富和拓展了有关社会信任经济后果的研究,对于在推进法治建设的同时加强培育优良的社会信任环境以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测度性别差异对消费信贷盈利贡献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103455个账户及其过去一年的交易记录,构建了性别差异对消费信贷盈利贡献的中介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在综合效应方面,女性对消费信贷的盈利贡献显著高于男性。在中介效应和直接效应方面,性别差异通过影响交易频率对消费信贷盈利贡献有显著影响,贷款规模和风险水平对盈利贡献有负向完全中介效应,交易金额、忠诚度、最后一次交易距离目前的时间对盈利贡献无显著影响。说明消费金融机构应改变规模驱动的粗放发展路径,转向提升交易频率的客户经营策略。我国应大力发展女性经济及消费生态,提升整体贡献水平。  相似文献   

4.
杨晶 《管理现代化》2023,(5):128-136
基于2005-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倾向值得分匹配法、中介效应模型及门槛效应模型,检验碳交易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作用路径及非线性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碳交易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提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碳交易通过提高环境责任履行度、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绩效提升。进一步检验发现,碳交易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存在显著异质性特征;碳交易与企业绿色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对此,提出优化碳排放交易试点机制配套措施、提高企业自觉履行环保责任意识、多部门联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几点建议,以期为推动企业绿色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动态能力和社会资本理论,深入分析企业动态能力和社会关系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企业运作能力的中介作用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针对企业管理层发放并收集到164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调节效应的检验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无显著直接关系,运作能力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动态能力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对运作能力进行重构,而重构后的运作能力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绩效。(2)企业社会关系不对企业绩效产生直接作用,而是通过提升运作能力而间接作用于企业绩效。(3)环境动态性能够有效调节运作能力的中介作用。在低度动态环境条件下,运作能力在企业动态能力、社会关系与企业绩效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在高度动态环境条件下起部分中介作用。(4)在任何环境条件下,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均大于社会关系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工业数智化能显著促进本地碳排放减少;本地直接效应作用虽小于邻地效应示范作用,但结果均能对碳排放水平起到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和污染治理投资对碳排放的作用效果正在减弱,但产业结构转变和绿化覆盖率对碳排放作用依旧显著;在考虑到影响机制分解时,工业数智化存在提升技术水平和生产集约化的两条生产路径作用于碳排放,即技术提升和生产集约化均能抑制碳排放的增加,并且技术效应和生产集约效应分别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和不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而蓬勃发展的数字技术能否以及如何催生和促进食品企业的创新行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扩展的知识基础观,以知识整合为中介变量和环境动态性为调节变量,本文构建了一种重要的新兴信息技术——数字追溯对促进企业创新行为(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影响的理论模型。采用四个可追溯体系建设示范地区中305家在数字追溯方面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食品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层级回归和调节中介模型检验方法,剖析数字追溯对促进企业创新行为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实证结果表明:(1)数字追溯对食品企业三种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知识整合在数字追溯与创新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其中数字追溯对流程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影响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对产品创新的影响存在完全中介效应;(3)环境动态性在数字追溯促进创新行为的直接路径中没有调节作用,但在中介效应的前半段(数字追溯—知识整合)和后半段(知识整合—流程创新、知识整合—管理创新)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金融资源错配缓解对商业银行工业信贷的影响,并讨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以来金融资源错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金融资源错配水平不断下降。金融资源错配缓解显著降低了银行工业信贷规模,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改善资金的经济绩效。数字经济发展对金融资源错配缓解程度与银行工业信贷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随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金融资源错配缓解对银行工业信贷规模的负影响减弱,对银行工业信贷资金利用效率的正影响加强。总体而言,现阶段商业银行仍存在对“民、小、新”企业不敢贷的现象,但这类企业通过数字经济应用、产业革新等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银行疑虑。  相似文献   

9.
法律环境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沪深两市1998~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法律环境对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一影响的作用路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法律环境与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显著正相关;在区分调整方向(向上调整和向下调整)后,这一关系仍旧显著成立;同时,法律环境显著提高了企业通过增加或减少债务的方式来调整资本结构的可能性,而对权益调整方式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说明法律环境影响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主要路径是债务融资方式。进一步地,基于投资者保护立法事件的研究表明,立法事件发生后,资本结构总体调整速度、向上调整速度和向下调整速度都显著提高,通过债务融资方式调整资本结构的可能性也显著增大,这表明法律环境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之间具有较强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绿色创新作为中介变量,通过科学的实证研究过程,揭示其对企业环境责任和企业环境伦理与竞争优势关系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企业环境责任和企业环境伦理对企业竞争优势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绿色创新对企业环境责任和企业环境伦理与竞争优势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处置不良资产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大规模批量处置不良贷款是处置不良资产的首选方法之一.不良贷款组合的回收率分布,是不良贷款组合定价的基础.针对不良贷款回收率的双峰分布特性,将不良贷款分为低峰回收贷款和高峰回收贷款,证明了不良贷款组合的回收率收敛于低峰回收率和高峰回收率的条件期望之和.基于信用风险结构模型,进一步证明了高峰回收率条件期望的正态逆变换与低峰回收比率的正态逆变换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由于对低峰回收贷款易于判断,很容易估计低峰回收比率,因而可以通过线性回归估计出高峰回收率条件期望,这样就给出了不良贷款组合的整体回收率估计模型.基于这一模型,还给出了估计不良贷款回收率的分位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实际上是VaR方法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不良贷款能否有回收是其定价、日常管理和回收策略的决定因素之一,而宏观经济和处置时效则是影响不良贷款能否有回收的双重利刃。本文依据我国最大的不良贷款数据库--LossMetricsTM数据库,利用logistic模型族对清收时间跨度为2001-2008年的不良贷款零回收强度的动态变化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在研究中针对不同的样本分别建立了子模型和全模型,对多个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在全时间跨度模型中分析了GDP增速与零回收强度的直接关系;并把单笔贷款回收处置时间跨度分为小于12个月、12-22个月、23-60个月和超过60个月四组子样本,针对子样本分别建立模型,分析影响其各自零回收强度因素的区别。结果表明:GDP增速在大部分模型与零回收强度为显著负相关关系;在大部分子模型中不良贷款的有效抵质押因素显著,但在不同处置时间的子模型中显著情况有所不同。通过对零回收强度的研究可更好的结合宏观经济和处置时间来制订有效科学的回收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不良贷款的成因、质量和市场环境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不良贷款的转移定价一直是我国资产管理公司所关心的难点问题.本文在传统的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欧式期权违约定价模型基础上,针对我国大量存在的资不抵债但负债企业需持续经营的不良贷款,提出了一种不再限定特定违约时刻,且执行价格随时间变化的不良贷款美式期权违约定价模型,该模型给出了利用企业价值、无风险利率、企业的风险、还款期限、本金摊销方式和贷款余额等因素确定不良贷款价值的方法.编制了数值计算程序,计算了一个评估案例,对不良贷款价值的利率敏感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的单因子模型表达贷款收益和风险函数,以不同行业贷款组合后的总体风险最小化为目标,运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建立了基于组合贷款总体风险优化的行业贷款分配模型。通过负相关行业的风险对冲,避免了选择单个或少数行业进行贷款所导致的、当该行业不景气时的系统性风险对贷款质量的影响,降低了贷款组合的系统性风险。从组合贷款总风险中分离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并通过实例验证行业组合可以降低系统性风险,显示通过行业组合可以部分地抵消由于行业自身所产生的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中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委托贷款公告数据,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的违约风险及其防范机制。数据显示,我国委托贷款的整体违约率为10.09%,远高于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影子银行风险受信息因素影响的直觉一致,抵押条款和借贷距离会显著影响委托贷款违约率:其一,从抵押视角来看,抵押条款和贷款违约率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为了防范事后的道德风险问题,贷款者会要求借款者提供抵押;其二,从借贷距离视角看,与近距离借贷(或同省借贷)相比,远距离借贷(或异省借贷)的违约风险相对较高,这揭示出,借贷距离越远,贷款者越难对借款者进行甄别和监督,从而推高了借款企业的违约概率。本文研究不仅为我国委托贷款这一影子银行机制的风险状况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而且对影子银行参与者如何有效防范风险和相关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实证分析了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政治身份对会计信息债务契约有用性的替代效应,发现实际控制人政治身份降低了会计信息债务契约有用性,而且该效应随政治身份级别提高而加强;本文以上市公司违规概率、债务违约概率、审计意见严格程度以及操控性应计水平作为企业声誉及财务报告质量的替代,发现实际控制人具有政治身份、以及较高级别政治身份的公司,其声誉更好、财务报告质量相对更高;研究还发现,更具有关系资源优势的政府任职及金融机构任职背景没有降低债权人对于会计信息的依赖,具备上述优势的企业其违规、债务违约指标也没有得到改善.实际控制人政治身份对于会计信息债务契约有用性的替代效应,不是由于政治施压直接影响银行贷款决策,而是由于出于维护政治声誉和竞争优势目的的自我约束型治理,降低了债务契约风险.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erformance of nineteen private commercial banks and two government-owned banks in Bangladesh during the period 2005–2008 using a slacks-based inefficiency measure and the directional technology distance function. Performance is measured assuming a black-box production structure and then the black-box is opened and examined using a two stage network production structure. Current period performance in maximizing desirable loans and securities investments and minimizing bad loans depends on how efficiently inputs at one stage of production are transformed into intermediate outputs which are used at a subsequent stage of production. In addition, current period produc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output is constrained by the amount of non-performing loans that were generated in an earlier period.  相似文献   

18.
在借款人有道德风险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地确定贷款价格是一个理论界及实务界面临的共同难题。本文分析了企业的还款意愿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并将还款意愿融入到信用风险定价的结构化模型中,建立了资本监管下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研究表明,贷款占用银行的监管资本越多或银行吸收存款的利率越高,贷款价格也越高;企业的还款意愿越弱,则银行给企业的贷款价格越高;反之,企业的还款意愿越强,则银行给企业的贷款价格越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托Loss Metric数据库,对非极端回收不良贷款的回收率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文章通过对非极端回收不良贷款的回收率进行Beta-正态变换和Logit变换,结合影响不良贷款回收率的众多因素,进行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笔贷款债务人到多笔贷款债务人的逐级建模,并剖析了影响回收率的各个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单笔贷款债务人的回收率模型可作为多笔贷款债务人回收率预测的基准;从单笔贷款债务人模型中可以更直观的分析各个不同的变量对回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valuates how non-performing loan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board turnover—which we link to performing directorship (natural turnover) and non-performing directorship (forced turnover)—impact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ROA) of banks. The proposed model and hypotheses, based on the conformance and performance roles of boards, are tested on a rich sample that includes all banking firms operating in Costa Rica between 2000 and 2012.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egative effect of non-performing loans on ROA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banks with non-performing directorship associated with high rates of unexpected changes in the board.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highlight that the competence of boards matters. The results also give evidence of the importance of balancing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goals if superior governanc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are the objectives pursued by organis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