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关洁  冯睿琪 《经营管理者》2013,(26):145-145
上级教育专项转移支付会对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产生"挤出效应",即上级财政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增加,挤出了下级政府用于教育的财政资金,其部分抵消了教育专项转移支付政策所应有的效果。本文通过理论图形对教育专项转移支付的挤出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在其基础上探讨了产生挤出效应的原因和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
分税和转移支付是联结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两个重要纽带,本文研究当上级政府的目标是均衡地区经济和民生发展时,分税会如何影响转移支付的结构。理论研究表明:从上级政府角度看,当税收分成上升后,如果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会让发达地区的发展积极性比欠发达地区降低得更多,这可称之为"消极均衡策略";如果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力度,会让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积极性比发达地区提高得更多,这可称之为"积极均衡策略"。因此,上级政府为均衡地区发展,倾向采取积极均衡策略,即提高专项转移支付占比。利用县级和省级财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这一点。上述研究发现从财政分权的视角解释了中国专项转移支付占比居高不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王建中 《决策》2006,(12):57-58
近十年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重心主要向中两部地区倾斜,2004年全部转移支付中,中两部占用86%,东部占14%,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中西部占91%,专项转移支付中西部占82%。2004年中西部地区GDP占全国的47.5%,含税收返还等在内的财政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1.3%,实施财力性转移支付后,中西部地区财力比重由41.3%提高到48.5%,上升了7.2个百分点。由于中央财政在中西部地区安排的专项转移支付较多,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了53.7%。实践证明,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调节和缩小地区间财力差异、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付菲 《决策与信息》2007,(10):44-46
我国义务教育转移支付一般分为以下两种:一般性义务教育转移支付与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又称无条件转移支付,指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不规定使用方向,不附加任何条件。专项转移支付,一般用于特定项目的补助,资金使用有明确规定,下级政府无权变动。通常这类转移支付还要附加一些条件,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财政间的竞争在协同发展的引导下最终走向财政协作,协同发展理当成为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态势。应在鼓励和保护地方政府间开展有序财政竞争的同时,构建科学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保障经济区域的协同发展。基于此,笔者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京津冀政府间构建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对平抑地区财政收支能力差异通常起着重要作用,而地方财政努力是地区财政收入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在财政分权的框架内建立了一个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的简单模型,并将这一模型应用于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的中国财政实践。本文发现,以税收返还和总量转移支付为主要内容的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对刺激地方财政努力总体上来说并不成功,它抑制了地方财政的努力程度。同时,富裕地区与贫穷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努力行为是有差异的,富裕地区的财政努力程度低于贫穷地区,这导致了地区人均财政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而财政转移支付效果被弱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7.
加强革命老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项目管理,才能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对革命老区人民的关怀落到实处,才能解决老区人民生产生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中央加大了革命老区地区专项转移支付投入力度,革命老区项目资金的投入和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老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受到了群众好评。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观察     
县乡财政公开已成硬性规定1月28日,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基层财政专项支出预算公开的意见》,规范了基层财政专项支出公开范围,细化了基层财政专项支出公开内容。基层财政专项支出主要包括上级财政下达的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除去地方本级收入,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28563.79亿元。《意见》指出,按照"谁分配、谁公开,分配到哪里、公开到哪里"的原则,财政部门负责公开由财政部门直接安排到人(户)到项目的财政专项支出资金;其他部门负责公开由其分配到人(户)到项目的财政专项支出资金。  相似文献   

9.
基于一般均衡理论的区域差距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翊  王铮  朱艳鑫  薛俊波  李兵 《管理学报》2009,6(9):1163-1168
在一般均衡分析的框架下,建立了两地区四代间的收入转移支付模型,研究了政府通过收入转移支付来推动区域间平等的政策,分析了收入转移支付对两地区劳动者数量、工资、消费、退休者收入、地区和全国总产出,以及当地家庭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以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为实例进行了模拟,模拟了2种区域差距下经济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建立了两地区间的转移支付模型,研究了政府间一般性转移支付的作用,分析了一般性转移支付对两地区劳动者数量、工资、消费、地区和全国总产出,以及当地家庭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以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地区为实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对西部的转移支付使西部劳动力增加,产出提高,社会福利改善,同时全国的总产出也有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流域环境治理的市场失灵是外部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政府主导下的生态补偿机制能够将流域环境治理的外部效应内部化,是解决流域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微分博弈模型,研究生态补偿机制对流域上下游政府治污努力的影响,通过对比无生态补偿、有生态补偿和中央干预三种情形下上下游政府的博弈均衡解,分析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作用,并提出对策建议,为完善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解决流域环境治理问题时,上下游政府各自为政的非合作方式绝不可取,中央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流域整体收益,但当下游政府给予上游政府足够大的生态补偿时,能够极大激发上游政府的治污努力程度,促使流域整体收益达到最优。基于此,本文认为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应当完善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建立有约束力的流域生态补偿激励机制,并考虑流域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12.
宋妍  陈赛  张明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201-211
传统经济学隐含的同质性假设无法解释中国不同地方政府在区域环境合作治理过程中表现出的矛盾行为,区域环境合作治理研究陷入困境。通过剖析中国式分权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异质性的传导机制,从收入和偏好两个异质性维度出发,建立地方政府有限理性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地方政府关于环境合作策略选择的行为演化过程及其收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环境合作治理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收入和偏好差异,以及对合作方的损失补偿或对不合作方施加监管与惩罚的力度。增加地方政府收入、加大对不合作者的监管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参与环境合作的概率;适度的偏好异质性有利于促进区域环境合作;而地区间收入异质性不利于促进区域环境合作;在两地方政府收入相当时,一方可以迅速模仿复制另一方的环境策略,表现为相邻地方政府的策略趋同。基于此,提出加强环境监督约束机制,合理设计现行政府激励机制,完善区域之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环境转移支付制度等对策建议,以期推动中国区域环境合作治理高效执行,促进经济绩效向环境绩效良性转换。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establishe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and overall integration within MN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eign subsidiaries in a dynamic environment. While previous empirical studies have emphasized that overall integration is determined by environmental and industrial pressures, we propose that integration is also affected by strategic capabilities, organizational infrastructures and strategic needs of foreign operations. Analysis of survey data including 168 foreign subsidiaries in a large emerging foreign market suggests that the resource distinctiveness committed to local operations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overall integration, while the strength of networking with local businesses and governments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overall responsiven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established information flow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a focal subsidiary and the rest of the network has a favorable effect on integration. Moreover, strategic needs in exploitation of factor endowment contribute to higher levels of integration. These needs also mode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ynamic capability and overall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寻企业实施生态化经营的内在驱动机制,选择竞争性市场结构作为研究背景,把产品系统分割为满足常规功能的普通因子部分和满足生态要求的生态因子部分,而产品顾客则被划分普通型消费者和具有生态意识的责任型消费这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引入政策补贴变量,分别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视角来分析企业产品系统生态化的行为特征.研究发现:在利润目标的驱使下,基于对责任型消费群体规模、自身技术经济实力、政策支持力度等因素的综合考虑,企业对产品系统生态因子比例的选择具有较强的策略性。  相似文献   

15.
考虑多种(非累积性和累积性)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不同损害的前提下,首先基于Stackelberg博弈分析占主导的地方政府和跟随的工业企业各自的动态决策过程,确定工业企业的最优污染物排放量;随后运用最优控制理论构建两个相邻地区在非合作和合作博弈下关于跨界污染最优控制的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策略,包括最优的环境保护税、污染治理投资,探讨污染物存量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对此两种博弈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理论及仿真分析表明:无论地区间是非合作还是合作博弈,工业企业的最优污染物排放量与其污染物减排比例的相关性不确定;每个地区的最优环境保护税与污染物减排比例呈正相关。但合作博弈下,每个地区均会考虑其非累积性污染物排放对其相邻地区造成的损害;每个地区均会增加污染治理投资;所有地区的总收益高于非合作博弈下,且高出部分(合作剩余)受累积性污染物的损害以及非累积性污染物对相邻地区损害的影响,但是与非累积性污染物对本地区的损害无关。  相似文献   

16.
Equity sharing i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 (IJVs) is a critical issue with implications for risk sharing, resource allocation, knowledge commit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ontrol. As a departure from previous research,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strategic antecedents and environmental dimensions underlying sharing arrangements. It argues that the structure of equity sharing controls the ex post degree of economic exposure or risk propensity, and boosts risk-adjusted returns earned from strategic resources or global integration. Analysis of data collected from IJVs in China suggests that strategic orientation, resource dependence, knowledge protection, and global integration as sought by MNEs are important antecedents of equity sharing. Equity sharing is an inverse function of host-country environmental complexity and hostility as perceived by MNE managers.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环境规制中地方规制部门与排污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了博弈双方的决策演化规律,着重分析了地方规制部门环境执法的影响因素,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地方规制部门与排污企业的决策演化规律一共包含12种情形,对方策略既定条件下治污和执法策略的相对净支付决定了博弈主体策略选择。加大中央(上级)环保部门对地方规制部门的奖惩力度、提高环境规制标准,能够促使地方规制部门提高环境执法力度,而且加大奖惩力度的促进作用要大于提高环境规制标准。对环境执法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地方政府干扰,其次是环境执法成本。污染削减技术创新既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环境执法力度,实证结果表明其降低了环境执法力度。企业污染物产生量越大,地方规制部门越倾向提高环境执法力度。地方规制部门的环境执法特征是现有政治、经济和环保体制下多方互动的均衡结果。  相似文献   

18.
郭凯  张金锁  赵京 《管理学报》2008,5(5):699-702
为研究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对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区域能源资源的影响,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榆林地区的环境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空气质量有所好转,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污染较重。基于此,提出提高污染处理能力、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环保投资、落实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以及加强环保监督等改善陕北环境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模拟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集约节约、环境治理改善等诸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为探究不同政策对该过程的影响,本文从经济、人口、教育、科技、环境治理等要素出发,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设计3类共11种仿真情景,模拟不同政策及组合政策作用下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情况。结果表明:(1)延续当前发展模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资源节约领域的进步最为显著;(2)单一政策情景下科技政策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推动作用最大,生育政策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优于基准情景,但弱于教育政策与环境治理政策的作用效果;(3)组合政策情景下,科技与环境治理政策组合对于生态保护领域的推动作用最大,教育与科技政策组合能够实现最高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政策组合选择还应结合环境治理领域长短期目标的实现进行,前一组合能够较快实现目标,而后一组合能够实现更稳定的进步;(4)科技政策在单一政策情景与组合政策情景中均成为重要的政策因子,印证了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We consider an intertemporal policy game between changing governments that differ in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a particular feature of market outcomes, exemplified with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hen in power, a government will choose policy instruments and set strictness of regulation with a view to influencing the policy of future, possibly different, governments. We demonstrate that a “brown” government favours emission quotas over effluent taxes, as quotas establish property rights that are costly to reverse. Conversely, a “green” government prefers to regulate by taxes, in order to limit the incentives of future brown governments to ease regulations. Strategic behaviour tends to exaggerate policy differences (making green governments greener and brown governments browner) compared to when such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were not an issue. (JEL: D81, D9, H23, L51, Q28, Q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