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考虑消费者对缺货的厌恶程度,构建由销售有区别产品的n个企业组成的竞争市场,利用随机效应理论建立MNL模型,分别在价格外生与价格内生条件下分析竞争市场的均衡情况。在价格外生情况下,本文分别证明了满足率竞争和市场份额竞争两种情形下纳什均衡的存在性和唯一性。本文通过对两种情形下纳什均衡的比较分析,得到满足率竞争情形下企业提供更高的产品满足率,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增加,但企业获得的利润更低;在价格内生情况下,分别证明了价格满足率同时竞争与市场份额满足率同时竞争两种情形下纳什均衡的存在性和唯一性。通过比较分析,本文发现两种竞争情形下的产品满足率相同,但在价格满足率同时竞争情形下企业会制定更低的价格,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增加,获得的利润更低。最后通过数值仿真,本文表明市场中的企业数量越多,企业的价格和利润越低。此外,降低消费者对缺货的厌恶程度、产品单位成本或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估值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构建由地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组成的绿色技术创新系统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现实情形下系统的均衡策略演化过程,并借助系统动力学实验方法进一步研究了相关因素对系统均衡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绿色技术创新演化博弈系统所有可能的均衡策略中,只存在三个稳定的均衡策略,即地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策略分别为(市场规制,不绿色技术创新,购买传统产品)、(市场规制,绿色技术创新,购买传统产品)、(市场规制,绿色技术创新,购买绿色产品)。(2)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品牌收益和消费者绿色产品消费的经济收益是影响博弈演化系统最终向不同稳定均衡策略演进的主要因素。(3)在第一种均衡状态下,产品的基础价值、绿色偏好收益、绿色消费意识和产品价格等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的主要因素;在第二种均衡状态下,政策收益、规制成本及产品市场需求量是影响政府采取市场规制策略的主要因素;在第三种均衡状态下,绿色技术创新补贴系数、市场规制强度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品牌收益是影响企业采取绿色技术创新策略的主要因素,且各影响因素对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方向和边际的影响均存在较大差异。上述结论将为进一步完善绿色发展理论提供参考,也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从化解绿色技术创新的环境外部效应出发,对绿色产品消费过程中政府如何给购买者提供补贴问题进行了研究。假定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讨论了需求函数分别为加法形式与乘积形式时,企业如何确定产品的价格和销量,以及政府如何选择补贴方式的策略问题。研究认为:给定需求函数的具体形式,政府提供的最优补贴或者价格折扣、企业最优产量以及政府实际补贴支出随着政府期望实现销售目标的提高而增加,随着市场风险的增加而增加。从政府补贴支出最小化角度来看,固定额度补贴方式为政府的最优选择。给定政府补贴支出,从实现企业产量最大化角度来看,价格折扣方式为政府的最优选择。对消费者来讲,政府应用价格折扣方式能够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支出,提高消费者获得的福利剩余。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战略贸易政策工具受到WTO限制的条件下,绿色补贴作为具备环境政策效果的策略手段正在被很多国家所采用.文章在多阶段双寡头竞争模型中研究了绿色补贴及其溢出效应对政府和企业行为的作用机制.结论表明,如果政府分别按照EOS和SOS准则为本国企业提供单边绿色补贴,则仅SOS准则下的补贴可通过改变古诺产出水平和环境排污标准改善本国的福利水平.但是,较之EOS准则,绿色补贴在SOS准则下使本国政府具有更强的生态倾销动机,从而使得本国环境存在恶化的可能性.此外,本国绿色技术溢出会提高本国及外国的排污标准,降低(提高)本国(外国)企业利润,进而减少(增加)本国(外国)福利水平.在模型一般推广的条件下,本国政府最优的环境政策是为企业提供最优非合作绿色补贴或征收最优合作税收.  相似文献   

5.
姚洪心  吴伊婷 《管理科学》2018,21(10):47-60
在传统战略贸易政策工具受到 WTO 限制的条件下,绿色补贴作为具备环境政策效果的策略手段正在被很多国家所采用。文章在多阶段双寡头竞争模型中研究了绿色补贴及其溢出效应对政府和企业行为的作用机制。结论表明,如果政府分别按照 EOS 和 SOS 准则为本国企业提供单边绿色补贴,则仅 SOS 准则下的补贴可通过改变古诺产出水平和环境排污标准改善本国的福利水平。但是,较之 EOS 准则,绿色补贴在 SOS 准则下使本国政府具有更强的生态倾销动机,从而使得本国环境存在恶化的可能性。此外,本国绿色技术溢出会提高本国及外国的排污标准,降低(提高)本国(外国)企业利润,进而减少(增加)本国(外国)福利水平。在模型一般推广的条件下,本国政府最优的环境政策是为企业提供最优非合作绿色补贴或征收最优合作税收。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政府-企业-消费者”三阶段的博弈模型来研究节能补贴政策对绿色产品设计的作用机理,并给出了政府在两个目标(最大化单位产品节能指数或最大化总节能指数)下节能补贴合同的最优设计.此外,论文还分析了企业利润和消费者剩余总量在两种合同下的差异,结果表明:当补贴预算较低时,两种目标下的最优合同是一致的,此时企业和消费者并没有从节能补贴政策中获利;在最大化总节能指数的目标下,当补贴预算较高时,企业和消费者皆从节能补贴政策中获利.  相似文献   

7.
梁喜  付阳 《中国管理科学》2021,29(2):184-194
从绿色建筑供给侧角度出发,构建消费者效用函数、开发商利润函数和政府与开发商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消费者绿色偏好、建筑绿色度、成本等因素对建筑价格、需求和利润的影响以及政府动态奖惩政策下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结果表明:消费者绿色偏好支付系数和建筑绿色度的增大有利于绿色建筑价格、需求和利润的提高,但高成本却使需求和利润降低;政府采用静态补贴与静态税收政策时,博弈系统不存在演化稳定策略,采用动态补贴与静态税收、静态补贴与动态税收、动态补贴与动态税收三种政策组合时,系统存在演化稳定策略;动态补贴与静态税收的政策组合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优于其他政策;开发商开发绿色建筑的概率与补贴上限值呈负相关,与税收上限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可持续供应链的发展,政府通常会根据企业的绿色研发成本尝试采用不同的补贴形式,制造商也会根据政府的补贴形式设计不同的渠道结构来销售产品。本文构建了一个由政府为领导者,制造商和零售商为跟随者组成的供应链博弈模型。根据制造商绿色生产技术,政府提供其研发成本补贴或单位生产补贴,研究了制造商采取不同销售渠道结构下的政府补贴、制造商产品绿色度水平和直销渠道价格,及各个成员的利润或绩效。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形式与制造商的绿色技术投入及渠道结构选择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性。从制造商角度看,当政府向制造商提供研发成本补贴时,若制造商降低其绿色研发成本,则制造商采用双渠道结构模式能减少政府支出,并且是对制造商、零售商和政府都更优的策略。而当政府向制造商提供单位生产补贴时,制造商则需综合考虑消费者环保意识、价格弹性和绿色技术开发成本率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渠道结构。此外,从政府绩效角度看,当绿色技术开发成本或环境改善的边际收益较低时,采用单位生产补贴将更利于政府和环保产品生产的政策,同时更有利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益;否则,政府应采用研发成本补贴策略。  相似文献   

9.
构建由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组成的绿色技术创新系统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情形下参与主体策略选择对系统均衡策略影响的演化过程,并借助系统动力学实验方法进行了实验模拟论证。研究发现:(1)在绿色技术创新演化博弈系统所有可能的均衡策略中,只存在三个稳定的均衡策略,其中,绿色产品消费的经济收益和绿色技术创新品牌收益是驱动博弈系统向不同稳定均衡策略演进的重要动力。(2)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品牌收益和消费者绿色产品消费的经济收益是影响博弈演化系统最终向不同稳定均衡策略演进的主要因素。(3)在均衡状态(1,1,1)和均衡状态(1,0,0)下,通过促进消费者采取购买绿色产品策略对绿色技术创新系统的影响更为显著;在均衡状态(1,1,0)下,促进消费者采取购买绿色产品策略对绿色技术创新系统的影响更为显著,而提高市场规制强度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意愿的影响效果较为微弱。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制造商预测信息的分享对存在普通消费者及绿色消费者的再制造供应链的影响.建立并求解了集中模式、分散合作模式和分散竞争模式下信息无分享和信息分享的期望利润模型,并用比较和数值仿真的方法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合作模式下信息分享对原制造商和供应链不利,对再制造商有利;竞争模式下信息分享对原制造商、再制造商、供应链均有利;当普通消费者支付意愿较小时,随着绿色消费者市场份额的增大,再制品需求上升,新产品需求下降;无论哪种决策模式,原制造商、再制造商和供应链的利润随着绿色消费者份额的增大而增大;集中模式下供应链的总利润大于两种分散模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绿色环保产品价格过高,阻碍其成为主流消费品这一现实问题,在绿色经济背景下,探讨零售商向负责绿色研发成本投入的制造商提供不同联合研发契约时的供应链均衡策略和协调问题。以零售商主导的双边垄断型绿色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在考虑消费者环保意识、产品绿色度水平、价格等多种因素影响需求的基础上,分别探讨批发价契约、成本分担契约和两部制契约对绿色产品需求、供应链成员利润及渠道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本分担契约无法实现供应链成员利润的Pareta改进;一定条件下,两部制契约可以实现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双赢,并提高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此外,虽然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并不总是会带来绿色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但却总是会使得绿色供应链的利润提高;并且较高的消费者环保意识将激励企业追求一个较低的绿色成本系数,从而促使企业积极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努力。  相似文献   

12.
企业环境创新对于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消费者对产品环境属性的异质偏好有可能成为企业环境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消费者异质需求视角,运用计算实验方法,构建具有不同创新态度、创新偏好和可支配资金的异质企业主体,以及对产品价格、质量、环境属性具有不同偏好的异质消费者主体,模拟消费者产品选择及企业环境创新过程,并通过个体消费者异质需求的变化反映市场需求的动态演化及其对企业环境创新行为的影响,探索绿色需求对企业环境创新行为影响的内在机理及演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产品属性的异质偏好影响企业环境创新绩效;虽然短期内环境创新行为不利于企业提高经济绩效,但当绿色需求水平较高时,环境创新引起市场结构变化,环境创新企业通过先动优势实现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双赢";由于企业环境创新风险与绿色需求水平显著相关,为推动企业环境创新,政府在采取必要的激励或补贴政策的同时,更应引导消费者重视产品环境属性,以推动企业持续的环境创新行为。以上研究对于揭示异质需求下企业环境创新行为的自组织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可为政府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虑消费者对质量差异化产品的异质性偏好以及环保意识,建立了消费者效用函数以及产品需求函数,构建了差异化竞争制造商及其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进而,研究了竞争供应链中制造商环保技术投资策略,考察了市场竞争对供应链均衡定价决策、环保技术投资决策以及消费者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拥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制造商总是会选择更高的环保技术投资水平,但消费者也需为此支付更高的产品溢价;制造商环保技术投资会影响产品销售价格并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福利,拥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制造商总是有动机选择投资环保技术,而技术水平较低的制造商则不会有动机选择投资环保技术;市场竞争会导致供应商和制造商定价决策的变化,但此时供应商反而能够获得更多利润。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通过有效的环境政策驱动绿色技术创新以缓解节能减排压力是亟需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多主体关系分析、演化博弈理论、情景模拟仿真方法,构建政府和企业、公众和企业的两方演化博弈模型以及政府、公众和企业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情景模式和不同执行力度下的政策模拟仿真,综合探究政府、公众、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中的行为策略选择和系统演化轨迹。研究发现:(1)两方演化博弈模型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与其成本收益密切相关,但有效的公众参与为企业在成本小于收益情况下进行绿色技术创新行为提供了可能,即公众参与是企业改变短视行为、进行前瞻性创新的关键因素;(2)三方演化博弈模型下,政府和公众的稳态条件与单独考虑政府和单独考虑公众的稳态条件相同;但企业的稳态条件则需考虑公众举报对企业声誉带来的影响,其是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行为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3)情景模拟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环保宣传、技术创新激励、环境管制、公众关注、公众举报强度的增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演化速度不断加快,即不同类型的政府行为与公众参与均会对绿色技术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总结而言,在政府行为外生引导的基础上,应着重激发公众参与的重要调节效应,从而以企业利润为抓手引导绿色技术创新行为进入内生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15.
考虑自贴与认证两种环境标签策略,研究由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构成的绿色供应链的环境标签策略选择问题,并进一步分析成本分担契约对绿色供应链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消费者绿色意识或信任度提高时,制造商与零售商的绿色努力水平均会提升,但消费者绿色意识的增强对制造商并不是总是有利的,认证标签策略下制造商的利润会随消费者绿色意识的增加而下降;从标签选择来看,制造商总会倾向于选择自贴标签策略,尤其在制造商成本分担契约下可获得最高利润,但零售商在认证标签下的利润反而更高;从契约协调的效率来看,成本分担契约可以提高供应链的绿色努力水平,促使制造商利润与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但对零售商的利润并不一定有利,尤其在认证标签策略下,成本分担契约将会失效,而在自贴标签策略下,零售商成本分担契约可以实现对供应链的协调;从社会总福利来看,只有在消费者环境意识、信任度以及认证成本均较高时,自贴标签策略下的社会福利会高于认证标签策略,否则认证标签策略会更优。  相似文献   

16.
独立再制造商IR的市场进入给品牌商带来了显著的竞争压力。品牌忠诚源于消费者对某个产品品牌的信任和特殊情感,在产品选择中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和排他性,进一步增加了品牌商市场策略的复杂性。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采用博弈论结合数值仿真研究了消费者具有品牌忠诚特性下的品牌商再制造市场策略问题。建立并求解了IR不进入且品牌商不再制造(n)、IR不进入且品牌商再制造(nR)、IR进入且品牌商不再制造(nr)、IR进入且品牌商再制造(nrR)四种市场模式,对模型结果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并探讨了各成员的模式偏好。研究表明:新产品价格、品牌再制品价格、一般再制品价格均与品牌忠诚度正相关;品牌忠诚度的提高一定增大品牌商的利润,但不一定会降低IR利润;当新产品制造成本较高时,品牌商的模式偏好始终为nR$\succ$nrR$\succ$n$\succ$nr,较低时模式偏好受到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大小的影响;nr和nrR模式下,品牌忠诚度仅可能提高品牌消费者剩余,但会降低普通消费者剩余、总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小供应商面临资金约束的现实情境,将政府绿色信贷和绿色产品补贴引入供应链绿色生产决策系统,建立政府、制造商、供应商博弈模型,分析供应链最优绿色生产决策。研究表明:①提高消费者绿色敏感度有助于企业扩大生产、提高产品绿色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社会福利;②降低供应商绿色投入占比会在缓解融资压力的同时增加社会福利;③绿色信贷补贴下,绿色敏感度的提高增加了融资压力,但绿色产品补贴下,仅当绿色敏感度较低时此结论才必然成立;④当绿色敏感度较低时,绿色信贷补贴更能激励绿色生产,改善社会福利水平,反之绿色产品补贴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