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科学评论》1988年第5期李迎生的文章对“以小城镇为主体的城市化模式”提出了不同看法。作者认为,在我国社会经济发生变革的新时期,有计划、有重点、因地制宜地发展一些作为农村区域中心的小城镇,对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我国广大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善,起到一定的重要作用。但城市体系中大中小城市之间的比例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城市体系也将体现与之相应的结构特征,这种演变有其自身的规律。目前无论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技术发达程度,还是从小城镇的职能和布局来看,绝大多数地区都条件不够,  相似文献   

2.
长沙出版的《求索》1984年第五期发表方向新的文章:《小城镇发展中的农村人口转化》。文章说,小城镇体系是多层次的,包括小城市—县城—县镇—集镇。从与农村联系的紧密程度上说,前两类属于高层次小城镇,后两类属于低层次小城镇。  相似文献   

3.
城乡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的交汇,把小城镇问题推向了研究的前沿,人们日益领悟到“小城镇大问题”的战略意义。但是,就多数论文来看,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仅限于所谓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的一般论述。这些研究无疑是必要的,但它不能给人以小城镇面目的整体把握。本文力图通过对小城镇发展的系统考察,揭示出小城镇的发展离不开对农业和城市的双重依赖,并经过小城镇内在机制的转换,又向滋育它成长的城市和乡村双重反哺。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但东北地区城镇化仍然面临着诸如大城市总体实力偏弱、小城镇发展落后、资源型城市转型困难以及体制机制障碍等诸多问题。为此,应加大城市群建设力度,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积极引导资源型城市转型,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发展农村金融,积极推动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口学刊》1985年第二期刊登左清中的文章,题为《经济体制改革与人口城镇化》。文章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镇开店设坊,兴办服务行业,承办各种劳务,参加某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民不但是发展城市第三产业的重要力量,而且是建设新型小城镇的主力军。农村人口城镇化已成为我国经济起飞不可阻挡的潮流。 当前,我国人口城镇化的水平仍然很低,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为了加速我国人口城镇化的进程,文章认为,对我国人口城镇化的潮流,决不能象过去那样采取封闭式的政策,而应采取开放式  相似文献   

6.
<正> 笔者于1984年开始对城市老年人再婚问题作了社会调查,并已在《城市老年人再婚心理试析》一文(《新华文摘》85年第三期)中进行了分析研究。最近,《中国老年》杂志社就这个问题,开展了全国性的讨论,许多观点发人深思。我想借此机会再次谈谈对老年再婚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建国以后中国各级规模城市的增长状况和新设置城市的规模和数量,本文探讨了近50年来中国大城市在城市体系中地位的变化以及在现阶段对大城市的发展进行控制给中国城市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中国“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现行城市发展方针既不符合大城市超前发展的世界城市化的普遍规律,也不适应中国的国情和80年代以后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未来中国的大城市需要而且必然会有较大的发展,对大城市的成长进行压制是不正确的,也是不能奏效的,只能进行合理的调控和指导。中国的城市化应当是兼顾经济、社会、环境、资源效益、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充分利用大城市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实现城市集体化内涵式发展的可持续的城市化,应当从追求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数量扩张转变为以增强城市功能、促进城市人口适度集中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多年来虽然一直采取“严格控制大城市,适当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方针,但客观的事实是大城市并没有控制住,中等城市没有得到适当的发展,小城镇反而处于萎缩状态。目前的政策虽然比过去放宽得多,但限制城市发展的现象仍继续存在。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是因为或多或少存在着把人口城市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对立起来的倾向,采取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城乡改革的日益兴起和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流动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为了全面了解和深刻认识目前北京市人口流动的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切实实现国务院在对《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中提出的“严格控制人口机械增长”的目标,1984年5、6月间,我们受北京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及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委托,到京郊密云县进行了有关小城镇及人口发展的调查。现根据这次调查得到的有关资料对该县的人口流动问题做一点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及面临的困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较大,主要转向大中城市、小城镇、农村二、三产业和深层次农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既有剩余劳动力自身的因素,也有城市就业压力大、城市化进程缓慢、“小城镇病”等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近年的城市化研究中,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国家拿不出巨资来建设城市,农民富了可以投资于城市,并按照一定的投资标准准予投资人落户城市。辜胜祖先生的《二元城镇化战略及对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发展的战略选择:实践证明与理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伴随,但城市化进程的路径有多种选择。当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充分发展小城镇是城市化进程的客观规律。小城镇的充分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整体提高在欧美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经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单独依靠小城镇的自然发展也不能加快城市化的步伐。小城镇为达成可持续发展有空间整合的必要性,集聚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增长极理论、扩散理论、三元结构理论以及反磁力理论等都可以从不同侧面给出证明。我国的小城镇发展还存在着体制障碍,为此必须多角度入手探索激励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政策体系,包括:切实进行保护入城居民权益的户籍改革、建立激励小城镇发展的产业政策、建立多种渠道的融资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马寅初的人口观点散见于他的许多经济著作和文章,但《新人口论》却集中了他最主要最重要的人口观点。因此,深入地研究《新人口论》中的主要观点及其由来,对于全面地认识和正确地评述他的人口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一、《新人口论》的新意何在 马寅初唯一的一本人口学著作,叫做《新人口论》。这本小册子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14.
发展小城镇,作为当代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新尝试,引起全世界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1978年以来,中国小城镇的发展迅猛异常。小城镇人口从1980年的5690万人增加到1984年的13450万人,同期小城镇个数也从2784个猛增到6211个。目前对小城镇分类标准的研究,一般都按其人口规模、经济职能或地理位置等单因子进行,忽略了充分利用现有统计数据,对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多因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农村推行生产责任制、贯彻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政策以来,展现在我们面前迅速发展起来的小城镇,以它星罗棋布于广大农村,并与农村存在着紧密联系的特点,推动着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脱离耕地经营,从事林牧渔等生产,并将有较大部分转入小工业和小集镇服务业。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性进步,可为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军,为改变人口和工业的布局创造条件。”使我们认识到,发展小城镇关系到农村面貌的根本变化,也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利益,代表了亿万农民的愿望。正因为如此,研究和探讨小城镇的发展条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大城市作为城市网络体系的核心,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已被人们所公认。小城镇是城市体系的基层部分,又是新兴大中城市的来源。它一方面吸收和消化大中城市的各种功能,成为其自身发展的重要依托;另一方面为大中城市提供和传递来自周围农村的各种经济信息,成为大中城  相似文献   

17.
控制北京城市人口规模的对策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现实问题 《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以下简称《规划方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原则批准已近三年了。在这三年中,随着蓬勃开展的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北京市人口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它使我们思虑:北京城市人口规模如何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为了贯彻十六大精神,总结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发展,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与中国城市发展研究基金执委会拟组织撰写出版一套《城市发展研究丛书》, 现将有关问题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特大城市如何调控人口规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我国的大城市发展迅速,特大城市①从1997年的34个增长到2007年的63个。近年来,某些特大城市显现出来的一系列交通拥堵、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住房紧张、公共服务失衡等城市问题,引发了各方热议。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如何调控?如何管理,越来越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以往在优先发展大城市还是优先发展小城镇方面一直存在着分歧,对城市人  相似文献   

20.
江西人口城市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富生 《人口研究》2003,27(3):54-60
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 ,江西省人口城市化进程有明显的特征 ,但纵观江西发展 2 0年 ,已不难看出江西城市发展尚存在主观战略与客观实际的矛盾 ,按照人口经济地域分异规律 ,江西省新世纪初人口城市化的政策应立足实际 ,围绕市场经济体制对人口迁移的要求 ,逐步形成以城市密集区 ,大中城市吸收人口为主 ,小城市、农村和小城镇吸收人口为辅的人口城市化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